林然
素描作為中職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基礎課程,在美術門類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這門課程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和表現物體的形體、結構、動態(tài)及明暗關系為目的,我將從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方法出發(fā),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探索更加符合當代中職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方式,提高中職頭像素描的教學質量。
素描是西方最早獨立的一種繪畫形式,在十四世紀末,素描就完全獨立。直到現在,它已經有了廣泛的表現范疇,它可以使畫家最原始、最直接、最真實、最深刻的思想火花的形象表現,也可以是訓練一個人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手段。
素描人頭像可以說是素描整個課程中最后的一個章節(jié),它是前面所學習的幾何素描、靜物素描、石膏頭像素描的一個總結,也是現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功。研究素描頭像的作畫技法應對有關藝術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進而研究,在提高技法的同時對藝術的思維、觀點進行培養(yǎng)和錘煉。這樣有利于在繪畫成長過程中發(fā)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應該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練習程序。首先在學生都打好前期的基礎前提下,這里的基礎是指對幾何石膏、石膏頭像等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和大量的練習基礎。然后開始學習頭像的方法步驟。
首先學生在前期的幾何石膏、靜物素描、石膏頭像的學習中養(yǎng)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例如畫石膏就用尺子打型,畫靜物時無法體現光滑面在光源下的多種色調表現。導致頭像素描教學進度緩慢。
其次素描人像訓練中學生大量接觸的是處于雜亂光影下的對象,而運用傳統(tǒng)的三大面五大調套用自然環(huán)境下的對象略顯牽強,單一手段,固定套路束縛了寫生的樂趣。由此對以往知識的困惑,導致部分學生作業(yè)中信手涂鴉,或寧可采用現成的手段套用對象,呈現出一幅沒有“靈魂”的頭像素描。
首先前期要從五官開始練習,眉、眼、鼻、嘴、耳,這是臉部最重要的組成結構,所以針對每個五官要花一定的時間進行講解、示范,如眼睛的結構特征,打型的輔助線以及明暗立體感的表現。并且每個五官必須要有各個角度的大量練習,其次開始頭骨的結構練習,頭骨是呈球狀的腦顱骨、額骨、顴骨、眼眶凹穴,以及鏈接牙齒的上下頜骨組成的,頭骨正面?zhèn)让娴拿靼稻毩暋>o接著要進行臉部肌肉練習,頭部骨骼決定頭的形狀,臉部肌肉決定臉部的表情,學好解剖知識掌握臉部肌肉收縮對表情的影響。在經過前期這些大量練習后最后開始整體頭像的畫法。
2.1 構圖階段
對此有必要重新啟動我們的視覺,換個角度從對象的內在結構出發(fā),從而發(fā)現隱藏在對象表面下所蘊藏的完整的形體。首先先觀察,看準對象的特征,從整體入手,堅持從全局出發(fā),從大處入手刻畫先用2B輕輕的用短線條在紙張的頂部定出頭頂的位置以及下巴等位置,要求動勢、頭、頸比例和基本型正確。并且根據三庭五眼定出五官的位置,接著可以用4B標出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要考慮面部的高點低點,構圖階段很多學生會出現比例不對的現象,其原因是沒有從大體入手,只看了局部,沒有照顧到眼睛與其他部位的關系,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構圖方式,所以構圖一定要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做到畫面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完整性。
加強結構訓練,樹立牢固的結構概念,訓練捕捉結構的能力,是素描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結構是一切造型形式因素的基礎,是點、線、面、體、空間、色調等因素的組合變化的依據。結構的訓練在前期的學習中一直在強調,但頭像的結構更為復雜,所以需要在結構上下更多的功夫。
2.2 深入刻畫階段
即用明暗色調要塑造形體,它的主要特征是注重明暗、體積、空間的表現。上明暗不僅要重視結構的表現,更要體現受光照制約的形體變化。
(1)整體塑造法:首先先根據你的視覺感覺,用明暗色調去塑造對象的整體結構,不要被那些條條框框所限定你的視覺感受。此時注重體積感而不是追求塊面的效果。
(2)塊面塑造法;最大限度地概括成由幾個面組成的基本形體,并用不同色調表現出這些面的位置變化。隨著深入刻畫,形體結構進一步具體化,塊面也逐漸增加,最后塑造出豐富生動的形體起伏,從畫面當中的暗部著手,并且要用B數大一些的筆,利用紙巾把臉部的肌肉線條擦出來,尤其是眼睛鼻子嘴巴的刻畫,這時候就可以回想下之前所練習的五官結構明暗,以及突出眼神加深鼻底加重嘴角來刻畫臉部的表情神情,在頭發(fā)上要注意頭骨的結構和近實遠虛的刻畫,但在這過程中也不能忘記整體,所以深入刻畫是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很多學生會因為明暗的深入而改變了原先定好的型。所以深入刻畫是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
調整階段是對畫面整體的一個微調,這時候可以把作品放遠點,以觀察概括和加強減弱的方法,突出五官削弱一些不必要的瑣碎塊面,并且注意虛實變化,有些學生在臉部皮膚肌肉的刻畫上所用的線條不對,這時候就要大膽的調整,不要舍不得擦,根據所畫對象的年齡、身份特征、性別等因素來調整你的線條,體現人物的質感。不要小看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可以使你的人像在立體度上得到很大的提高。背景的刻畫是為了突出頭像,如果加了反而效果降低那寧可不畫,主要是為了烘托主題。
在學習的后期,如果學生對傳統(tǒng)的頭像素描的結構技法已經掌握的八九不離十了,我認為可以采用多種表現方法來塑造人頭像,畢竟藝術是沒有套路的,是自由發(fā)揮,是個人性格的表現。這里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就是輪廓造型和明暗色調相結合的手法,另一種表現方法是不出現任何一條明顯線條的全因素素描畫法,亦或者改變工具和材質,可以使用彩鉛等工具進行塑造,也可以使用不規(guī)則的紙張。對不同形象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進行大膽的嘗試,才能在藝術里碰撞,在學習中體驗樂趣。
5.1 要強調整體意識
因為如上所說不管在打型還是上明暗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是動手沒動腦,只是一味的機械的被動的抄襲對象,沒有看整體的頭像布局構造,會造成局部之間相對孤立,無法很好的銜接,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一發(fā)現不對勁時常用輔助線來檢查畫面,垂直線是一個很好的調整位置的輔助線,可以對比上下左右的關系,逐步學會畫面的透視變化,并且在描繪某個局部的時候不要花太長時間,也不要“一筆畫死”要逐步轉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各個部位同步進行使畫面統(tǒng)一,保持整體性。
5.2 明暗調子的深入
有的學生比較沒有耐心,在完成第二個階段后就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很多眼睛鼻子嘴巴的體積感上還有很大的欠缺,所以要強掉深入刻畫,讓學生弄清楚物體的起伏凹凸以及明暗虛實的關系在光線的作用下是什么樣的外部表現,從而豐富面部的調子,達到立體的效果。
素描是一門要求眼、手、腦高度同意結合的學科,要學好一定要先進行有效的觀察,世間萬物皆有規(guī)律,19世紀法國的素描畫家德加說過:“素描畫的不是形體,而是對形體的觀察”,掌握規(guī)律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進行分析比較,用理性的思維來觀察用感性的想法來表現,這是我對這門學科的深深體會。
(作者單位:福建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