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年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及各大市調研試題,我們發(fā)現證明不等式成立是常考題型之一,甚至出現在壓軸題上,不僅綜合性強,而且有些題型,思維量還很大,想通過不等式知識直接證明難度較大,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考角度,根據不等式的結構特點,構建相對應的函數,充分利用函數的單調性和最值等性質去分析、推理、證明,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構建的函數有多種多樣,是不是構造的新函數都能應用在解題上呢?顯然不是的,那么構建什么樣的函數才是正確的呢?本文擬通過舉例來談談如何去構造新函數,立足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實踐,發(fā)
展數學學科鍵能力。
例1.(2014年高考江蘇卷數學試題)已知函數,其中
是自然對數的底數.
(1)略;(2)略;
(3)已知正數
滿足:存在
,使得
成立,試比較
與
的大小,并證明你的結論。
思路分析:學生直接面對的是一個不等關系,就會思考如何運用不等式知識去解決,進而解決不了,但如果用函數觀點來分析,本題實質就是,當時,證明:
。下面也就思考如何構建相應的函數來證明,直接構造函數
如能求出單調性,就能解決問題,但求導后發(fā)現研究難度大,超出我們知識范圍,那么只有換一種思路,嘗試將結構進行變形調整和轉化,重新構建新函數,指數式可用于轉化的手段并不多,將指數式可轉化為對數式是一種常見思路,如將上式可變形為
當時? 證明:
成立即可,
不妨構建新函數來試一試
求導后得
很容易發(fā)現上是單調增函數。
所以有結論原題得證,
本題看似復雜、沒有思路,變形后能迅速解決問題。
例2.若,證明
思路分析:由已有經驗要證,即可構造
,不加變形直接構建函數
,求導后得出
無法化成最簡形式,不能進一步研究其性質,這樣的構造沒有效果。分式的變形處理較為靈活,但移項通分要注意不等號的方向,我們可利用例1的經驗,可對結構式實施以下變形和調整。
(1)如果兩邊同乘,構造
(函數值和1比較)
求導得
容易證得上是減函數
從而得證
(2)如果兩邊同乘,構造
(函數值和0比較)
求導后得單調性并不明顯,但分子的結構式并不復雜,經二次求導后證得
上是單調增函數,
所以得證
(3)如果兩邊同乘,可構造
(函數值和0比較)
同樣可證明如下:
設,
則,且
,
,
令,則
,
因, 所以
,
所以導數在
上單調遞增,于是
,
從而函數在
上單調遞增,即
.
以上都是根據題目構造出的新函數但對解題有幫助嗎?我們發(fā)現這三類函數求導后過于復雜無法化簡,也就無法去研究新函數的單調性,更別談最值了。
從以上案例我們發(fā)現,構建的新函數能否進一步展開研究,關鍵是構造的函數能否通過求導后研究其單調性和最值,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這樣的構造是無效的,我們就需要通過對結構式進行變形、調整、分解、組合,使其符合解題要求,這也是解題的核心所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立項課題《讓數學學習直觀有效——高中數學課堂活動中融合信息技術路徑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R—57745),及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發(fā)展學科關鍵能力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2017—L—009)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1江蘇省濱海中等專業(yè)學校2鹽城市陸建名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