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博彥 魏文琦 龔晶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fā)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教育廳有關推進內地民族班混班混宿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指導下,廣東各民族班學校依據辦學實際情況,針對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深入開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學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為全國相關學校提供了廣東教育實踐經驗,彰顯育人特色。
切實加強思政教育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是辦好民族班教育的關鍵。為此,各民族班學校深化對民族學生的思政教育,拓寬教育途徑,不斷增強民族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關注時代主題
“我是一名松中新疆生,自豪、自信、陽光、活力是我的目標追求,同學是我的兄弟姐妹,老師是我的父母,在這個民族大家庭里,我們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讓每一天都成為陽光燦爛的日子。未來我們是民族團結的中堅力量,是新疆社會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維護祖國統(tǒng)一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做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畢業(yè)生?!鄙钲谑兴蓫徶袑W每月召開一次民族班學生大會,組織學生朗讀誓詞,使學生時刻牢記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感恩教育,是對民族學生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學校從2000年開始承辦民族班,迄今已有16屆、2900多名畢業(yè)生。許多畢業(yè)生都給學校黨委副書記、新疆部主任鄧克發(fā)來這樣的信息:“鄧主任,好想再回去聽一聽您的講話,念一念咱們新疆部的誓詞?!?/p>
松崗中學曾先后獲得“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程顯友談到,辦好民族班,要占領“三個制高點”,即政治制高點、思想制高點、文化制高點。例如,在每屆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上,鄧克都會問:“孩子們,你知道為什么你能從新疆來這里上學嗎?是誰讓你來的?是自己考過來的嗎?是爸爸媽媽讓你來的嗎?”他提醒學生,“你們能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上學,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固然離不開自身的刻苦努力,更離不開黨和國家對大家的關懷和關心!沒有黨的關懷、國家的好政策,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咱們怎么可能來深圳上學?”學生都會由衷認同,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2019年9月,鄧克獲得第七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10月1日,他受邀參加國慶閱兵觀禮。10月2日回到深圳后,他準備了豐富的觀禮資料和感受,及時召開民族班學生大會,傳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磅礴力量”等精神,學生倍受鼓舞。
2.打造特色活動
廣州市玉巖中學堅持以“引領”為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在推動民族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十個一”活動,構建政治思想教育活動體系:一次民族團結國旗下講話,讓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發(fā)展與民族團結的緊密聯系;一期民族班優(yōu)秀學生展板宣傳,向本地學生多面?zhèn)鬟f民族學生的優(yōu)秀能量;一次民漢結對子手拉手活動,為學生搭建互幫互助的友誼橋梁;一次文化體驗活動,令學生近距離感受嶺南文化的色彩斑斕;一次校長午餐會,促進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暢所欲言;一次懇談會,在入校之初夯實學生勤(立命)、孝(安身)、善(做魂)品質的同時,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一批優(yōu)秀學生家長來訪,緩解民族學生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一次志愿者服務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走進社會、認識社會,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一篇思想匯報,讓學生與自己深度對話,用文字描繪學習前進的方向;一次法制講座,使學生涵養(yǎng)法治意識。
“嚴、愛、細”是國家對學校民族班日常管理提出的工作原則:“嚴”是教育的保證,“嚴”在大是大非;“愛”是教育的靈魂,“愛”在樹魂立根;“細”是教育的關鍵,“細”在防微杜漸。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將這三項原則作為“融和”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開展“三進兩聯一培”工作?!叭M”即學校領導、教師進飯?zhí)?、進宿舍、進教室,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搭建多元溝通的橋梁?!皟陕摗奔磳熃Y對聯系學生、專班工作小組聯席會議?!耙慌唷奔撮_展多種形式的全員培訓,提高民族班管理水平。從2016學年開始,學校組織黨員教師和全體民族學生結對子,做他們的“代理家長”?!凹议L”利用節(jié)假日和休息時間定期和學生見面,并帶他們外出活動,走進他們的內心,全面了解家庭狀況、學習表現、身心狀況等各方面情況。通過“結對子,認親戚”,每一位學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及時得到幫助,時刻感到溫暖,使師生間的距離更親近、感情更穩(wěn)固了。
學校黨委號召黨員干部率先選擇家境困難、語言基礎薄弱、適應能力不強、學業(yè)有困難、性格內向的民族學生,發(fā)揮黨員先進模范帶頭作用,開展有針對性的“導思、導學、導言、導行”工作,帶動全校師生加入民族團結教育的行列?;诖?,學校黨委還開展了“基于內高班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發(fā)揮黨員先進作用的實踐研究”,該課題作為廣州市教育系統(tǒng)黨建研究學會重點課題已順利結題。
合理安排教學活動
為不斷提升民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廣東各民族班學校采取混班教學方式,促進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的互幫互學。
1. 在互動中提升素養(yǎng)
現有152名民族學生的佛山市實驗中學,在剛入學時將民族學生獨立編班,經過一學期的強化教育輔導后,在高一上學期期末文理分科時,以每班5~10人的比例將民族學生編進常規(guī)班級,并采取“先學后教,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后分科輔導教學模式,實行混班教學;同時,實施“師生三級結對”工程,根據每一名民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安排級長、班主任、科任教師與民族學生結對子,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交流,有針對性地為民族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學習輔導。
在學校的影響下,學生之間漸漸形成了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對物理有著濃厚興趣的平措羅布說道:“在高一物理中,‘小船過河問題是重點知識。但剛開始學習時,我只能理解‘垂直過河題型的解法,對于‘順流過河和‘逆流過河的題型根本無從下手。還好有丘志偉同學的幫助。他知道我的困難后,花了整整半個小時給我講解三種‘過河類型的關系,幫我建立解題思路?!苯處熰u小江欣慰地說:“剛開始進行課后分科輔導教學時,部分民族學生羞于找老師答疑。但一段時間后,不僅越來越多的民族學生主動找老師答疑,而且主動來聽其他同學的提問,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以此強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p>
2.在實踐中培養(yǎng)技能
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分析新疆地區(qū)對市政建設人才的實施需求情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大力培養(yǎng)急需和技能應用型人才,有針對性地加強給排水工程施工、水質檢驗與分析實訓、工程測量實訓等核心課程與技能的教學。
在教學編班上,學校分普通班和預科班對民族學生進行編班,其中,國語基礎水平較弱的民族學生編進預科班,國語基礎水平較好的民族學生則編進普通班。預科班著重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待學生具備一定的國語能力后,將其從預科班編進普通班。普通班結合民族學生的學力水平和專業(yè)學習實際情況,選取部分公共課程如思政、音樂、體育、第二課堂活動等,以及專業(yè)課程如工程測量、管道施工、工程識圖等,進行混班教學。在理論性、實操性、合作性較強的專業(yè)課程學習中,學校依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民族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動態(tài)組建合作學習小組,讓民族學生和本地學生同組合作、同堂學習、同臺競技。學校的混班教學有效促進了民族學生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張恒偉、謝浩天、賈文杰、彭登鑫4名民族學生組隊參加廣州市2019年工程測量技能競賽,獲得了第8名的好成績。
在頂崗實習上,學校深入新疆各地州,與吐魯番高昌區(qū)水利局,伊犁州住建局及各縣住建局和污水處理廠,阿克蘇地區(qū)住建局及各縣下屬單位,塔城市排水管理處,喀什地區(qū)住建局,廣州市政集團新疆項目部,和田、克州、巴州等地教育局,共建頂崗實習基地,聘請實習單位相關技術人員作為實習導師,為民族學生的頂崗實習提供專業(yè)指導。學校更與實習單位構建雙向選擇機制,讓實習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留在實習單位就業(yè)。
學校的一系列措施不僅增強了民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能力,更讓民族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和未來發(fā)展方向?!拔蚁M厴I(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工作,用我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繁榮、更加美麗!”學校給排水工程施工專業(yè)學生阿拉帕提·艾克拜爾告訴記者。
3.在畢業(yè)后綻放光彩
阿里木江剛進入深圳市松崗中學時,是個問題不斷的“后進生”。憑借20多年的教育經驗,鄧克敏銳發(fā)現,這個學生來廣東后感覺孤獨,想用各種方式來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他積極與家長溝通,使家長給孩子更多溫暖和鼓勵,同時,生活上給予小鼓勵、小禮物,學業(yè)和心理上給予反饋和疏導,用心靠近他,用情感染他。“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卑⒗锬窘D變?yōu)榉e極向上的學生,并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yè)首選,師范大學畢業(yè)后,他回疆當老師,最近還獲得了“喀什地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的稱號。
阿孜古麗·爾曼是一個美麗的維吾爾族姑娘,家在庫爾勒。2009-2013年,她就讀于松崗中學民族班:“我當時是一個內向的女生,但特別喜歡親近老師,喜歡找老師聊天,開心的事情要跟老師分享,學業(yè)的煩惱要跟老師探討。尤其是鄧克老師,既是我在學校的家長,又是我的心靈導師?!彼哪旰?,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憑借良好的機遇與自身的努力,她被母校招聘回校任教,現任校團委副書記、民族班歷史老師和混合班班主任。她說:“我要把從老師那兒得到的溫暖傳遞給我的學生。我們去烏魯木齊接新生的時候,看到我這個學姐,新生們都覺得特別親切,大家的距離馬上拉近了?!?/p>
安沙爾·別克吐爾汗剛到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時,由于國語能力較差導致跟不上學習進度,曾一度有放棄學業(yè)的念頭。此時,學校老師不斷鼓勵他,告訴他“勤能補拙”“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并為他進行國語能力強化輔導。漸漸地,安沙爾的國語能力提高了,專業(yè)學習也跟上了。頂崗實習時,在塔城市排水管理處遇到了工作困難,他主動請教實習導師,迎難而上,不僅成功解決了問題,還得到了單位的認可,在實習后被留用并轉為正式員工。此時的安沙爾,正在工作崗位上為建設美麗新疆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廣州市協(xié)和中學2009-2019年民族學生高考升學率達100%,在廣州市內高班中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馮婧考上清華大學。2019年地飛拉獲廣州市內高班文科高考第一名,靳曉樂獲理科第三名。大批民族學生考上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著名學府。他們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善思多問,激勵和鼓舞著每一名協(xié)和學子。
創(chuàng)新推動文化交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交流是民族團結的紐帶,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為推動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深化對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廣東各民族班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元的校園文化活動。
1.豐富文化活動形式
自2014年起,每年的中秋節(jié),珠海市實驗中學思源湖畔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民族學生排著隊,把自己從家鄉(xiāng)帶回來的水倒進湖中。這就是學校每年一度的“天山情懷 融匯思源”活動。至今,已有來自新疆14個地區(qū)、地級市和新疆建設兵團中的70個縣的“家鄉(xiāng)水”,被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14個民族的456名民族學生親手注入思源湖中?!拔覀兿Mㄟ^這項活動,加強學生對學校、對珠海、對廣東的認同感,讓這里成為學生的‘第二故鄉(xiāng)。學生注入的,不僅是來自家鄉(xiāng)的水,也是他們融入學校、融入珠海的心愿,更是民族大團結、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學校校長張六安說道。
“天山情懷 融匯思源”活動僅是學校多彩校園文化活動的一環(huán)。田徑運動會上,激動人心的民族特色體育項目——押加,讓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在同臺競技中培養(yǎng)民族情誼;學校體育藝術節(jié)上,民族學生藝術團的民族舞蹈表演,為本地師生展現了少數民族的藝術魅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大賽上,緊張刺激的小組搶答,使學生加深了對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理論認識;“和祖國同框”活動中,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共同拍攝的視頻,表達了學生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祝愿……出色的民族班辦學實踐,讓珠海市實驗中學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示范單位”等稱號。
在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一群新疆生中,記者發(fā)現一個濃眉大眼的新疆姑娘國語說得很好。班主任婁青燕介紹說,她名為艾克達·艾尼瓦爾,曾在2019年廣州市天河區(qū)主持人比賽中獲高中組一等獎。原來,艾克達上預科班時參加了學校語言藝術社。在社團里,通過老師的耐心教導和本地同學的熱情幫助,她的國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正是在那時培養(yǎng)了對語言表達的興趣。她跟記者分享了參賽時收獲的友誼和感動:“在決賽時,同組的選手是其他學校的本地學生,他主動找我交流辯論賽的注意事項,并在賽后給我掌聲和祝福,我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p>
為豐富民族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特別開設了周末社團課程,包括語言藝術社團、化學興趣社、合唱社團、書畫社團、籃球社團等等。
阿迪來·馬和木提是化學科目的“小學霸”,2018年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一等獎得主。進入化學興趣社后,她不僅對化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還收獲了自信,特別在與同學們探討實驗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也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2019學年,她成功當選為新疆部學生會主席,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斑@是一個光榮的職務,我肩上的責任變重了。以前我只需要管好自己,現在我需要協(xié)助老師管理整個新疆部。起初我擔心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但老師和同學們都鼓勵我,而且大家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卑⒌蟻碚f。
2.構建主題班會課程
一米八、大個子的他,站在教室的中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中山市實驗中學高二(14)班正在舉行主題為“民俗分享會”的特色班會,穿著藏族服裝的尼瑪教同學用藏語說:“我愛你,中國!”“生日快樂!”這堂班會課設有教授藏語、粵語,獻哈達禮儀、民俗介紹等環(huán)節(jié),兩地學生分享了不同的風俗文化,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彼此的了解。“在舉國上下熱烈慶祝共和國70華誕之際,我想借此機會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蹦岈斎缡钦f?!懊總€民族的文化習俗都有其精彩之處和值得學習的地方。通過舉辦這樣的特色班會,我們希望民族學生能快速融入班級,與本地學生交朋友;本地學生也可以借機介紹中山當地的文化習俗,幫助民族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地生活?!卑嘀魅午娙A鳳介紹了此次班會的教學目的,并強調用交往交流交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特色主題班會是該?!稘h藏一家親》校本課程的一部分。課程由學校初中部政史組編寫設計,分三門子課程,即“鄉(xiāng)土中山”“西藏文史”“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正式列入七、八年級課表。此外,每周五下午的學生社團活動中,西藏文化社團特別引人注目,有西藏生和本地生約40人參與。內容包括:開展專題講座,介紹西藏文化、風土人情、新西藏建設成就;組織專題晚會,唱藏歌、跳藏舞、展示藏族服飾文化、烹制藏族美食;互相學習語言,本地學生學習藏語言,藏族學生學習粵語等。
“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體驗—探究生成—價值澄清—思想升華”是廣州市協(xié)和中學的班會課模式。據學校德育處主任駱波介紹,憑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力量強的優(yōu)勢,班主任在設計班會課時,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常常先將小品、小戲劇或時事新聞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開展角色體驗,如“我們在微博上能否自由表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學生展開思想碰撞。在此過程中,新疆生與本地生有許多分享交流的機會,使生命得到充分的體驗、啟發(fā)和暗示,情感得到自然的流露、傾訴和宣泄。這種“德心融合”的教育以尊重學生內心需求為切入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增進了理解和溝通。
用心點亮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既是廣東民族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為民族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撐,也是重要的育人陣地,為民族學生融入校園、走進社會、認識祖國打造了平臺。
1.混宿混餐促交融
佛山市實驗中學按照每個宿舍3個民族學生、3個本地學生的比例,進行混宿人員數量編排。在經過混宿發(fā)動、答辯選拔、家長同意三個環(huán)節(jié)后,學校分別組織民族學生、本地學生、本地學生家長會議。為民族學生和本地學生講述混宿的意義和注意事項,消除學生由于相互不了解所造成的心理隔閡,拉近民族學生和本地學生的心理距離;向本地學生家長解釋混宿對學生全面成長的作用,使家長對混宿工作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和配合?;焖藓螅瑢W校安排本地混宿學生參加民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讓雙方在活動中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增強情感交流;另一方面,開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混宿、共助民族團結的正能量,為混宿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珠海市實驗中學則著力營造民族團結的宿舍文化。學校為宿舍樓每層確定一個文化主題,分為“現實篇”“行動篇”“奮斗篇”“感恩篇”,主要內容為我國近年的發(fā)展情況,中央對治理新疆的大政方針,社會各界對民族學生的關懷,以此引導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共同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實現夢想而不懈奮斗。
2016年10月,廣州市協(xié)和中學啟動“混宿”工作,為增進學生互相了解,學校引導學生將交流交往范圍從宿舍延伸至家中:每逢佳節(jié),本地學生邀請民族學生到家中做客,共慶佳節(jié),讓民族學生切身體會廣府文化;暑假期間,民族學生邀請本地學生到家鄉(xiāng)旅游,領略邊疆風情?!拔曳浅Y澩椭С趾⒆友埿陆瑢W來家里做客?!备呷龑W生家長代表李先生表示,“我鼓勵孩子節(jié)假日時邀請他們參觀陳氏祠堂、嶺南印象園等地,帶他們體驗嶺南文化,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廣州生活。我們都是中國人,將來還要一起建設祖國,理應不分彼此?!?/p>
混合用餐是“三混”工作中最為艱巨的一環(huán),協(xié)和中學積極探索,穩(wěn)步推進,首先將原來的新疆餐廳更名為“同寅樓學生第二食堂”,克服原有飯?zhí)迷O備和空間有限的客觀條件,實現新疆餐廳向混和住宿的本地生開放工作,在全面混餐領域先行一步。接著,由新疆部牽頭,聯合總務處和飯?zhí)眯蘅樅蛿U充了面食間,新增就餐座位,增加“校園通”刷卡機,從2019年5月正式開放起,每日每餐向混和住宿的本地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餐飲,并實施本地學生刷卡消費餐費,民族學生刷卡消費就餐次數的制度。在保持食材購置、廚具使用以及食品制作過程等的獨立,保持食品的本色與新疆班學生的伙食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由于前期的宣傳和思想動員充分,混餐工作效果顯著,更加促進了民族學生與本地學生的交往與交融。高一本地學生王湘是比力克孜·吐松的室友,她說:“以前比力克孜想吃廣州本地菜,得讓我?guī)兔钠渌程脦?,我想吃新疆風味的菜只能去校外買。現在混餐了,我們可以坐在一起吃各自喜歡的食物了?!?/p>
2.多維育人促成長
為了民族學生的快樂生活和健康成長,中山市實驗中學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內,在學校文化廣場召開西藏部學生專場晚會,由西藏文化社團自編自導自演節(jié)目,向全校師生傳播西藏文化、展示西藏學生精神風貌。校外,組織民族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中山市慈善萬人行,參加新鰲溪社區(qū)聯誼活動,讓民族學生了解中山,融入中山,也讓中山市民了解西藏,認識西藏學生。為了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學校利用重大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前往孫中山故居、逍遙谷、中山影視城、詹園、民眾水鄉(xiāng)、廣東省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學生足跡遍布廣東省。外出參觀前,教師會布置與主題相關的任務,明確出行目的;參觀過程中,小組通力合作實地考察并完成任務;參觀后,匯報展覽成果,舉辦小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民族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山,了解廣東。這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堅定了他們?yōu)樽鎳拿魈於ψx書的意志,明白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刻苦奮斗的道理。
為了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育人的力量,激勵民族學生積極上進、勤奮學習,并讓家長全面了解學校辦學情況以及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廣州市玉巖中學每學期會邀請四位優(yōu)秀民族學生的家長來校,參與為期一周的參觀交流活動。這一周,家長參加班級歡迎家長、歡送家長主題班會,與教師一起向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參與孩子的道德發(fā)展和生命成長;參觀陳家祠、沙面、黃埔軍校等嶺南歷史文化建筑和白云山、海心沙公園、廣州塔等城市景點,與孩子一同感受廣州城市的魅力;與學校領導座談,與老師共用午餐,親自到餐廳烹飪民族美食,全面深入地了解學校民族班的辦學理念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具體情況。一周活動結束后,學校收集家長的意見建議,并以此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來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吳詩杰家長這樣評價道:“學校有很優(yōu)秀的老師、同學,學習環(huán)境很好,校園生活也很豐富,兒子在這里學習后,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眳窃娊芤舱f道:“我一定會發(fā)奮學習,考上好大學,以后努力工作,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回報國家?!?/p>
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廣東各民族班學校構建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育人文化,促進了民族學生和本地學生的相知、相交,形成相融、相和的格局與效果,切實提高了民族教育的效果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