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常青燕 李學海
【摘要】 目的 評估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紅藍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1例。對照組采用甘草酸二銨氯化鈉注射液治療, 觀察組采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谷丙轉氨酶為(88.7±28.4)U/L、谷草轉氨酶為(75.6±24.1)U/L、總膽紅素為(36.9±11.4)μ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125.3±40.8)U/L、(99.4±32.7)U/L、(43.8±13.2)μmol/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2%, 高于對照組的85.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 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 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治療效果良好, 臨床應用效果安全可靠。
【關鍵詞】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慢性乙型肝炎;甘草酸二銨氯化鈉注射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60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經病理學檢查為肝細胞變性或壞死, 肝組織炎癥壞死及纖維化[1]。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檢測呈陽性且病程>6個月、發(fā)病日期不明確的均可稱為慢性乙型肝炎。現階段, 臨床上主要以抗病毒及抗炎為主要治療原則。異甘草酸鎂作為肝細胞保護劑, 生物學功效顯著, 如抗病毒、保護肝臟、調節(jié)細胞免疫等,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作用發(fā)揮良好[2]。本文選取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評估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紅藍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1例。對照組患者男39例, 女32例;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2.5±10.8)歲;病程0.5~
15.0年, 平均病程(5.8±3.4)年。觀察組患者男38例, 女33例, 年齡22~64歲, 平均年齡(42.1±10.2)歲;病程0.4~16.0年, 平均病程(6.1±3.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試驗確診為慢性乙型肝炎;②意識清楚, 無精神類障礙;③參與研究前6個月未使用過抗病毒藥物或免疫調節(jié)劑治療。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認知能力較差, 無法配合護理行為;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獲知情權。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維生素、能量合劑、還原型谷胱甘肽等常規(guī)護肝藥物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甘草酸二銨氯化鈉注射液治療, 甘草酸二銨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次, 1次/d靜脈滴注, 持續(xù)治療4周。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1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1次/d靜脈滴注, 持續(xù)治療4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
1. 3. 1 肝功能指標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肝功能檢測, 檢測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
1. 3. 2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臨床診斷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 顯效:患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等肝功能指標均顯著下降, 臨床癥狀消失或趨于消失;有效:患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等肝功能指標有所下降,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肝功能指標無變化, 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3. 3 不良反應 包括輕度面部水腫、血壓升高、惡心嘔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谷丙轉氨酶為(388.2±128.3)U/L、谷草轉氨酶為(272.6±88.7)U/L、總膽紅素為(56.6±17.2)μmol/L, 觀察組谷丙轉氨酶為(386.4±386.4)U/L、谷草轉氨酶為(285.5±94.3)U/L、總膽紅素為(57.6±17.4)μmol/L;治療后, 對照組谷丙轉氨酶為(125.3±40.8)U/L、谷草轉氨酶為(99.4±32.7)U/L、總膽紅素為(43.8±13.2)μmol/L, 觀察組谷丙轉氨酶為(88.7±28.4)U/L、谷草轉氨酶為(75.6±24.1)U/L、總膽紅素為(36.9±11.4)μmol/L;治療前, 兩組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04、4.937、3.333, P<0.05)。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輕度面部水腫1例、血壓升高2例、惡心嘔吐3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5%(6/71);觀察組出現輕度面部水腫0例、血壓升高1例、惡心嘔吐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2/7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19, P>0.05)。
2. 3 兩組治療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26, 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屬于傳染性慢性疾病, 通過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不斷感染復制, 若不加以控制, 可發(fā)展為急慢性肝臟疾病, 如肝硬化、肝癌等[3]。經臨床證實, 慢性乙型肝炎的發(fā)作與患者的病毒免疫功能具有相關性, 乙型肝炎病毒在復制過程中會造成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 有研究指出, 恢復患者對病毒的免疫功能可有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4]。
傳統(tǒng)藥物治療通常采用甘草酸二銨對患者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活性進行抑制, 以控制病情。甘草酸二銨的抗炎、改善肝功能的效用較明顯, 而異甘草酸鎂作為新型甘草酸制劑, 與甘草酸二銨相比, 抗病毒和保護肝細胞膜的效果更顯著[4]。異甘草酸鎂本質上屬于一類復合功能性的抗炎藥物, 其特有的肝臟靶向性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肝功能損傷及肝組織異常。其中, 異甘草酸鎂藥物成分中的單-18-α異構體甘草酸在保護肝臟、抵抗炎性因子、利膽退黃方面的效用顯著[5]。作為一類肝細胞保護劑, 異甘草酸鎂可有效遏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不斷復制, 在緩解肝細胞炎癥癥狀的同時改善其細胞壞死情況, 具有促進肝細胞修復及再生的效用。此外, 合理使用異甘草酸鎂治療肝功能異常, 可疏通患者機體內的肝臟毛細膽管, 加快膽汁的分泌排泄速度, 提高膽汁流速, 在臨床上實現消退黃疸癥狀, 降低轉氨酶的治療效果, 并穩(wěn)定肝細胞膜, 清除患者體內的氧自由基, 對肝臟功能的改善作用較安全可靠[6]。
異甘草酸鎂是從甘草中提取出的高純度單-18-α異構體甘草酸, 作為甘草酸中的主要成分, 經臨床研究證實, 將其作用于激素受體, 可充分發(fā)揮腎上腺素的皮質激素樣功效, 達到抗炎、降低免疫系統(tǒng)的病理反應等目的?,F代病理學研究證實, 異甘草酸鎂對抑制血清轉氨酶的效用突出, 且可以降低壞死和炎性細胞對肝細胞的浸潤, 減少肝組織受到的損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均低于對照組, 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異甘草酸鎂屬于甘草酸制劑的優(yōu)勢構型, 在現代藥理學、藥代動力學中具有突出優(yōu)勢, 患者經靜脈注射異甘草酸鎂后, 藥物分子可迅速分布、擴散, 且半衰期長, 代謝速度慢, 其抗炎、抗生物氧化、保護肝細胞膜等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
綜上所述, 將異甘草酸鎂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 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 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治療效果良好, 臨床應用效果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劉祖平. 慢性乙型肝炎肝細胞HBsAg、HBcAg表達與肝組織病理學分析.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5, 25(10):1591-1593.
[2] 何秀巖, 段海霞, 郭巖. 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9):104-105.
[3] 王立靜, 葉立紅, 杜婧, 等. 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觀察.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 24(19):2136-2138.
[4] 邱闞, 甄萍, 蘇云, 等. 藥物性肝損傷采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治療對肝功能改善效果分析.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5, 17(5):
399-400.
[5] 楊瑞, 李文東, 袁伯川, 等. 3種不同基原甘草中18α-甘草酸與18β-甘草酸的含量分析. 藥物分析雜志, 2016, 36(6):1065-1071.
[6] 宋文淵, 吳雷, 趙紅巖, 等. 異甘草酸鎂治療良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7, 33(4):301-303.
[收稿日期: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