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摘 要:隨著公路建設規(guī)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公路修建在復雜地形地區(qū),增加了施工難度。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的應用與全面推廣,積極預防了路面早期病害,有效提升了路況質(zhì)量,對緩解養(yǎng)護費用壓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充分了解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提出選擇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用于公路維修養(yǎng)護施工,主要對材料選擇、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全面提升工程質(zhì)量。
關鍵詞:同步碎石封層;橡膠瀝青;材料選擇
中圖分類號:U4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1-0105-02
0 引言
在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環(huán)保問題。橡膠瀝青材料的應用可有效緩解廢棄輪胎污染環(huán)境、占用土地等問題。相比普通熱瀝青碎石封層,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粘性更高,基于橡膠的特性,將大大提高封層的抵抗能力,很大程度上增強路面的抗變形能力,并能充分吸收裂縫處集中應力,避免反射裂縫傳遞,此外,因橡膠具有良好防水性能,橡膠瀝青碎石封層的應用,可增強路面防水能力,不容易被浸蝕,通過橡膠瀝青等材料的摻加,能夠有效提升路面的路用性能。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的在同步碎石封層基礎上發(fā)展而言,這項技術的應用,將會有效解決當前我國公路養(yǎng)護問題,更好地推進我國公路養(yǎng)護事業(yè)發(fā)展。
1 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原理
同步碎石封層是指通過專用同步碎石封層車在路面上同時撒鋪碎石、膠結材料,在車輛碾壓作用下,可構成一種瀝青碎石磨耗層,從而保護路面結構。根據(jù)設計要求,必須合理控制膠結材料,如改性瀝青、改性乳化瀝青等才能的撒布量,確保其各項技術指標滿足規(guī)定要求。而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是在同步碎石封層基礎上發(fā)展而言,其技術原理基本相似,主要通過專用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設備,在路面同時撒鋪高溫橡膠瀝青和符合規(guī)定的石料,在最短時間內(nèi)保證瀝青材料與石料充分粘結,并在外荷載壓力作用下,持續(xù)發(fā)生反應,從而保證其強度滿足施工要求。一般情況下,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需合理控制撒鋪溫度,橡膠改性瀝青的撒鋪溫度需控制在180℃左右,當瀝青材料與石料結合時,則需控制在165℃以上,保證具有良好流動性。其具有抗裂性能強及防水、防滑性能良好等特點。相比常規(guī)罩面施工技術,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的成本較低,僅為熱瀝青混合料罩面(3cm厚)成本的一半,甚至更低,但在質(zhì)量方面,卻高于熱瀝青混合料罩面施工工藝,具有質(zhì)優(yōu)價廉的優(yōu)勢。
2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建成通車之后,于2016年全線加鋪改性瀝青混凝土(3cm厚)進行中修罩面。近年來,因本路段為交通主干道,交通量較大,尤其是重載車輛增多,導致路面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問題,如網(wǎng)裂、沉陷、龜裂等。當前主要對K1340+800~K1383+718段進行中修施工,全長為11.8km。其中有4.7km路段存在較為嚴重的龜裂病害,為此,決定選擇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進行處治,并將細粒式橡膠改性瀝青混凝土加鋪其上,厚度為4cm。
3 橡膠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為充分了解橡膠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本文針對兩種不同混合料,即70#熱瀝青、橡膠瀝青進行了高溫穩(wěn)定性、低溫抗裂性、彈性恢復性能進行了對比分析,具體如表1所示。
3.1 高溫穩(wěn)定性
通過軟化點可以分別評價兩種不同混合料的高溫性能。試驗結果為70#熱瀝青的43℃,橡膠瀝青的動穩(wěn)定度68.4℃。按照由高到低排列,軟化點分別為70#熱瀝青混合料>橡膠瀝青,由此說明,橡膠瀝青具有良好的高溫穩(wěn)定性,及較高粘性,可達到降低車轍產(chǎn)生幾率的作用。
3.2 低溫抗裂性
于瀝青低溫抗變形能力來講,延度是其主要評價指標。針對上述兩種不同混合料,通過5℃延度可以看出,橡膠瀝青的延度為17.1mm,相比70#熱瀝青,則高于該值。由此說明,相比普通瀝青低溫脆性,橡膠瀝青更具優(yōu)勢。究其原因在于橡膠粉自身具備可塑性、延展性,待瀝青與橡膠粉充分結合之后,很大程度上可提高橡膠瀝青的低溫延展性能。
3.3 彈性恢復性能
瀝青路面的變形恢復能力往往選擇彈性恢復率來充分反映,當彈性恢復率降低時,則說明瀝青材料具有較差的變形恢復能力。經(jīng)表1試驗檢測結果可見,25℃彈性恢復率為70#熱瀝青為7.21%,橡膠瀝青為76.2%。作為瀝青抗疲勞能力的關鍵性指標,相比普通瀝青,橡膠瀝青的抗疲勞性能更強。其原因在于橡膠粉自身彈性較大,當橡膠粉結合瀝青材料之后,很大程度上可提高橡膠瀝青的彈性恢復性能,相比之下,還能增強瀝青路面的抗疲勞能力,有利于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4 材料選擇
4.1 橡膠瀝青
據(jù)研究表明,橡膠粉摻量增加,橡膠瀝青粘度也會隨之增加,這種情況下,將有效改善路面路用性能,但這種情況下,可大大增加施工難度。為此,必須合理控制橡膠粉的摻加量。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本文選擇18%~20%作為橡膠粉摻量范圍。結合工程具體情況,本文可采用90號基質(zhì)瀝青,30目膠粉,按照表2相關要求確定橡膠瀝青技術指標。此外,還要確定橡膠瀝青灑布量,要求控制在1.5~2.0kg/m2范圍內(nèi),保證灑布量適宜,才能避免出現(xiàn)泛油、瀝青膜厚度不足等問題。
4.2 石料
一般情況下,多選擇3擋粒徑石料,多為4.75~9.5mm,9.5~13.2mm,13.2~16mm,根據(jù)工程建設需求,本工程選擇單粒徑石灰?guī)r碎石,為9.5~13.2mm。保證顆粒形狀良好,且不存在雜質(zhì)、風化等現(xiàn)象。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要求,石料各項力學指標應與其要求相符。
4.3 水
選擇無污染、無雜質(zhì)的自來水即可,保證用水量滿足施工規(guī)定。
5 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要點分析
5.1 施工準備
施工前,需做好原路面處理工作,及時修補路面病害。首先要檢測原路面,因本路段存在嚴重龜裂病害,需針對路面強度不足之處及時補強。并清理干凈其他污染物,待路面表層干燥度滿足設計要求后,即可開始同步碎石封層施工。根據(jù)施工量,需合理配置施工設備,本工程所需設備包括: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機、裝載機、膠輪壓路機、瀝青運輸車等。根據(jù)交通管制方案,在指定位置設置交通標示,保證施工安全。
5.2 試驗段鋪筑
按照設計方案,準確確定同步封層車的各項參數(shù),如石料撒鋪量、瀝青灑布量、行駛速度等,通過試驗段鋪筑,詳細校正上述參數(shù),用于指導大面積施工。
5.3 灑布橡膠瀝青及碎石
(1)橡膠瀝青灑布量。在具體施工中,施工機械、操作技能等均會對橡膠瀝青灑布量造成嚴重影響,若瀝青灑布量與設計值存在極大差異,那么極易影響灑布均勻性,為保證施工質(zhì)量,應對瀝青灑布質(zhì)量進行定量檢測。要求將受樣盤放置于需測定的瀝青灑布量段,待灑布車通行后,將受樣盤、橡膠瀝青質(zhì)量準確計量出來,并進行瀝青灑布量計算,對比設計值,進行適當調(diào)整。經(jīng)測試可見,本路段橡膠瀝青灑布量與設計值要求相符。在整個噴灑過程中,保證勻速、緩行,且在180~190℃之間確定橡膠瀝青灑布溫度。若出現(xiàn)灑布不均勻情況,需及時通過人工方式進行修復,保證不會出現(xiàn)漏點等情況。
(2)碎石撒布量。按照上述檢測方法,定量檢測碎石撒布量,碎石撒布過程中,為便于固結石料與瀝青材料,通常按照“1+2”的配置方法進行瀝青灑布設備與碎石撒布設備的配置。此外,還要緊跟碎石撒布車,指派專人負責清理撒布范圍外的碎石。在整個過程中,嚴禁碎石撒布車粘黏瀝青材料,為避免該問題產(chǎn)生,可對撒布車輪做灑水處理,但需嚴格控制灑水用量。
5.4 接縫處理
第一類橫縫處理,可選擇對接法進行路面橫縫處理。在路段起、終點前后部位橫鋪油氈紙,保證橫向銜接準確。待封層車通行之后,即可將油氈紙去除。第二類縱縫處理。在縱縫施工中,要分幅進行封層施工,保證施工質(zhì)量。
5.5 碾壓
完成灑布施工作業(yè)后,需及時做好碾壓施工,要求在5~8km/h之間控制碾壓速度,保證在瀝青內(nèi)充分嵌擠單粒徑碎石材料,保證其固定良好,根據(jù)施工要求,需合理控制碾壓遍數(shù),一般為3~4遍,確保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
5.6 養(yǎng)護
相比其他施工技術,同步碎石封層鋪筑后養(yǎng)護施工極為重要,一般歷經(jīng)2月車輛通行碾壓,才能逐步成型,在整個階段內(nèi),若局部嚴重泛油,需及時進行石料補填,保證路面平整度。
6 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我國公路建設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瀝青路面應用愈加廣泛,其質(zhì)量問題也備受關注。橡膠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的應用,可有效修補路面病害,增強路面強度,提高施工質(zhì)量,推動整個公路行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林天發(fā),陳明,陳景,等.同步加纖碎石下封層配合比設計及路用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4(6):268-272.
[2] 周曉華,陳明.同步加纖碎石下封層路面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12):117-120.
[3] 康德泉,韓青英,黃婉利.纖維封層技術在G15寧波甬臺溫高速公路的應用[J].石油瀝青,2014(2):63-65.
[4] 李道紅.改性乳化瀝青同步碎石封層的施工工藝及質(zhì)量控制要點淺談[J].新疆交通運輸科技,2015(6):27-29.
[5] 宋振球,張桓靖.同步碎石封層技術在路面施工中的應用[J].公路與汽運,2016(4):148-150.
[6] 陳革非,梁健.同步瀝青碎石封層的關鍵技術及施工控制[J].技術與市場,2011,18(8):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