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靖宇,陳芯會,楊方琦
(1.西北大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陜西 西安 710127;2.渭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微課以教學時間較短、資源容量較小、資源組成構成“情景化”、主題突出、內(nèi)容具體、成果簡化、多樣傳播等優(yōu)勢特征,迅速被一線教師所接受。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微課與中小學課程教學的契合度更高[1]。胡鐵生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2],具有“短、小、精、悍”四個顯著特點[3]。已有實踐表明,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個性化學習機會,讓學生更快速牢靠的記住漢字的寫法、讀法并熟練應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要求采取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4]。由此可見,在基礎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和深度應用的新階段,探索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理念、手段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課標》要求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5]。所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識字建構的外部環(huán)境,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教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促使學生樂于識字,享受識字過程。
微課教學視頻以動態(tài)方式直觀呈現(xiàn),能夠重復播放的特點可滿足小學生對于識字教學的需求。根據(jù)記憶法可知,學習者對圖片、動畫等直觀教學材料的記憶,遠超對單純文本材料的記憶。因此,微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更快記憶生字詞,同時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導致的認知困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教學趨于高效,促進學生的認知遷移。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識字,一、二年級要求認識1 600-1 800個常用漢字,會寫800-1 000個。實際教學中,教師為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往往會增加識字數(shù)量,這些生字之間關聯(lián)性不強。在學習時,教師需要對教學質(zhì)量以及教學進度負責,會選擇相對單調(diào),方便組織教學活動的灌輸法教學,這就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大量的生字詞。學生的興趣點低,大多進入短時記憶,很難實現(xiàn)長時記憶的遷移。采用微視頻識字教學,將識字與故事結合起來,可以整理記憶,形成記憶宮殿,減少遺忘速度,加深對漢字的認識。
識字教學的主體對象是小學生,年齡為7-12歲,心理狀態(tài)還處于“玩樂”階段。該階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學習注意力不持久、不穩(wěn)定且常與興趣密切掛鉤。記憶特點以具體形象記憶、機械記憶為主,認知特點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過渡依賴大量的感性材料實現(xiàn)。在知識呈現(xiàn)時,大量具體生動的學習材料可幫助學生進行抽象邏輯思維的加工處理?;谖⒄n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可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微課的動畫效果,滿足知識呈現(xiàn)具體生動這一要求,也能吸引學生興趣,保證學生扔積極性。
本文教學微課設計。主要參考迪克-凱瑞(W.Dick&L.Carey)教學設計模型,在分析小學語文識字特點和學生識字現(xiàn)狀基礎上對迪克凱瑞的模型做適當選擇。微課作為一種數(shù)字化資源,從其教育資源屬性出發(fā),需要考慮目標、內(nèi)容、活動、交互、多媒體等五個方面的構成要素[6]?;樽饔?,目標是微課的導向,內(nèi)容是微課的傳輸載體,活動是微課教學的方法,媒體與互動則充當微課教學工具的角色。設計制作時,需要考慮這五方面的要素。
微課設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定教學目標。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掌握教師所教授的教學內(nèi)容,這也是傳統(tǒng)課堂必須要達到的教學效果。第二,微課教學需要激發(fā)學生對于識字學習的興趣,要能主動去接受這些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拋開過去的教法,挖掘體現(xiàn)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掌握生字詞。第三,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識字學習習慣,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采用微課中的學習方法學習其他漢字,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元認知結構。第四,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學習既是漢字又是偏旁的一些簡單漢字,為后面學習難詞做好基礎,這也是學習繁雜漢字的下位技能,這樣學生就掌握了高難度知識的學習鑰匙。
教學內(nèi)容是微課教學的載體。本文主要選取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內(nèi)容為設計對象,將本書中相同部首的漢字以故事的形式串講,讓學生形成部首的概念,知道在中國漢字中部首決定了一個漢字的大方向,比如,學生在上學期學習漢字“木”,那在后面針對“木”字部的字,通過《農(nóng)夫砍柴記》這個小故事做一個串講,依次講解“橋”“樹”“林”等,這樣的故事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聯(lián)想,在學生記憶時只需要回憶故事就能想起一連串的漢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串漢字鏈,而微課識字教學的實施選擇課下進行,作為補充學習材料,擴大學生漢字量。
對于媒體選擇,一方面是傳播制作媒體的選擇,另一方面是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采用什么樣的媒體,這兩者要學生熟悉、方便操作的媒體,兼顧教師開發(fā)、快速備課需求。傳播制作媒體推薦教師使用PPT錄制微課。PPT是經(jīng)常接觸的軟件之一,是教學過程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種軟件,教師可以快速上手,不需要額外的培訓。PPT的文本可以作為學生的參考文件,方便打印。PPT中添加各種圖片,動畫、視頻文件都毫無壓力,可以添加旁白,生成簡單的視頻,方便傳播,對日常教學任務多的教師來說,是不二之選。在對于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媒體選擇方面,教師盡量要選擇最能直觀呈現(xiàn)內(nèi)容的媒體,因為小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很差,需要大量的直觀教學材料,理解教學內(nèi)容,完成抽象邏輯過程。同時,小學生對于直觀材料會比抽象材料更感興趣,也就是說,呈現(xiàn)時以圖片為媒介比文本要好,動畫要比圖片好,以此類推。
教學活動其實就是關于教學策略的制定,它是關于學生與內(nèi)容、教師與內(nèi)容、學生與教師之間相互作用的活動。而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后,根據(jù)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征,有針對的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有效率的特定的教學方案[7]。針對學生、教師和內(nèi)容,總結了以下教學策略:①教學內(nèi)容方面,主要采用故事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將識字教學與小故事結合起來,在教學開始為學生預設一個故事結束時需要達成的任務,隨著故事推進,依次出現(xiàn)需要學習的漢字,在學生掌握以后再出現(xiàn)第二個,每次微課最多出現(xiàn)四個漢字,不給學生過多的學習負擔,在故事結束時學生掌握所有漢字后,幫助學生復習記憶,高度總結,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②學生方面,主要通過鼓勵以及獎賞的方式實現(xiàn),在微課教學時,遇到重難點提醒學生重點掌握;鼓勵表揚學生,并重復講述,保證學生聽懂,讓學生在識字學習中增強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獲得識字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保證學生有繼續(xù)學習的動力;③教師方面,要求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建構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在識字教學時,將生活中的東西搬入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需求,讓學生體會到識字學習帶給自己的幫助,以促進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
當學生在學習微課時,教師要設計一些交互活動,保證學生能與微課之間產(chǎn)生有效的信息交互和操作交互,這種交互也是學生參與感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持續(xù)觀看微課的保證。交互的類型主要分為概念交互、信息交互、操作交互三種[8]。能概念交互的實現(xiàn)主要是通過呈現(xiàn)引發(fā)沖突的畫面、引發(fā)沖突的言語、提問性的言語,教師可能要借助一些圖片以及旁白幫助學生引發(fā)互動行為。比如在解釋某一概念時,可以讓那個學生找出不是、不屬于這一概念的東西,或是教師通過疑問、反問句詢問學生。信息交互更多的是敘述,就是教師的講解,對內(nèi)容的敘述說明。這些交互也只是學生與教師所呈現(xiàn)的多媒體信息之間的交互,而操作交互則是學生與硬件,或者說是與操作界面的交互,這時教師所起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強,但教師可以通過言語信息幫助學生實現(xiàn)。例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如果你沒有聽懂可返回某個埋單點重新學習,或者需要學生思考的預設問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暫停視頻與他人討論該問題,完成這種淺層次的交互過程。
在整個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這些元素的精心設計,使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學過程。這些元素構成了微課視頻,最終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化的數(shù)字化視頻資源,幫助學生用另一種方式完成識字學習。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天性。既然是視頻制作,就應該考慮視頻的觀看效果,不能只講內(nèi)容不講美觀,更不能形式主義,將內(nèi)容設計拋在一邊,將微課錯誤的理解為板書過程的視頻,微課的教學設計也應像對待常規(guī)課程一樣用心設計。微課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靈活的掌握漢字的意義,在生活中能活學活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對識字學習充滿興趣,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快樂的學習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