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消防高等??茖W校,云南 昆明 650032)
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實現(xiàn)了財富的積累,但也增加了人們的功利欲望,這種思想上的轉變對高校學生的思想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高校不僅是培養(yǎng)高等人才的基地,也是提升精神教育的重要階段,由于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很多大學生不具備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在人格發(fā)展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了改變當代大學生人文知識不足的現(xiàn)狀,在大學教育中要重視人文關懷教育,設定人文精神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傾注人文關懷,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行與高尚的職業(yè)操守,使其能夠保持正確的思想發(fā)展方向。這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文關懷是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給予一定精神上的教育、鼓勵以及幫助,對于人類精神層面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也可以說,人文關懷是文化與文明的傳承,不但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而且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也重視人類生存具體環(huán)境的研究,基于人的尊嚴而追求人類的解放與自由,服務于更高精神層次的需求,從而體現(xiàn)出超越個體的人文關懷。在高校的教育中,重視人文關懷教育,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能夠塑造出完善的人格,在今后的人生與工作中能夠保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與高水平的情商。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育中,對學生闡述超越現(xiàn)實功利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從更高的精神層次中體會到人生的理想與信仰,并從中不斷汲取高質量的人生智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具備較為先進的政治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人文關懷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二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相互作用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把二者有機相結合,充分利用二者之間的契合性,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實現(xiàn)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1.人文關懷教育不足
現(xiàn)在在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中,雖然實施了人文關懷教育,但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中忽視人文關懷教育的重要性,使一些教育方法只是流于形式,缺少實效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有效地結合,學習內容過于單一、乏味,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降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效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不利于學生的思想素質發(fā)展。
2.缺少科學教學方法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側重于課本知識的講解,沒有從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出發(fā),體現(xiàn)不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不能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缺少科學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的人文思想不能與時代相接軌。另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只是看重考試成績,認為通過分數(shù)可以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yǎng)沒有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影響了學生個體人格的塑造。
3.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
人文關懷教育離不開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在師生的互動中不但能夠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而且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政治思想的熏陶。但在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不能把人文教育與實際有效相結合,講解的內容過于理論化、機械化,使學生缺少對先進政治思想的理解與感悟,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1.結合實際挖掘人文關懷功能
在財富積累的過程中,一些人在思想上產(chǎn)生了變化,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轉型環(huán)境中很容易出現(xiàn)失落、迷茫的狀況。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要結合實際,不斷深入挖掘人文關懷的價值功能,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人文性與豐富性,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fā),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意識與親切感,幫助他們指導正確的思想發(fā)展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2.以人為本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新時代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以人為本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利益與選擇,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只有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地調動和發(fā)揮起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需求,把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深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師生之間地溝通與互動,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教師及時解釋社會現(xiàn)實與現(xiàn)狀,避免出現(xiàn)理論教育盲點。
3.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人生教育
社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人才類型的需求也在改變。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讓他們在學校時期就能夠掌握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正確的思想從事于崗位工作中?!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能夠體現(xiàn)出人類對智慧的追求和對人生的關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人生教育,不斷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人生,從而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讓學生從物質與功利中走出來,真正體會生命的尊嚴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學生能夠在人生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樹立起強烈的責任心,能用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走向完整、和諧的境界。
總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傾注人文關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為本,結合社會發(fā)展和職業(yè)價值體現(xiàn)的需求,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融入先進教學思想,以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實用性與實效性。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健全其人格,為社會輸送更多政治素養(yǎng)較高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