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莎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形勢的變化,圖書編輯工作也發(fā)生了較大改變,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逐漸成為媒體行業(yè)的一種發(fā)展趨勢,既給我國各行各業(yè)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也對我國圖書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融媒體時代發(fā)展下,圖書編輯工作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圖書編輯急需通過增強編輯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編輯轉型培養(yǎng)等措施,以適應社會的變化,推動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融媒體 圖書編輯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2—0089—02
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以雨后春筍之勢興起,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技術也不斷發(fā)展起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圖書出版形式更加多樣化,圖書編輯工作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對于圖書編輯來說,想要保證圖書出版工作有序進行,首要任務是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新技術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準確把握圖書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
一、圖書編輯的發(fā)展現狀
圖書編輯擔負著文化強國的使命,一本書從策劃、校對、排版、設計、印刷到出版銷售,需要編輯的層層把關,這要求編輯必須全面發(fā)展,掌握更多領域的知識。在這種高職業(yè)素養(yǎng)和強業(yè)務能力的職業(yè)要求之下,加之現代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網絡、手機的運用越來越熟練,閱讀方式逐漸從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轉變?yōu)殡娮娱喿x。在這種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圖書編輯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對編輯的要求就更高了。圖書編輯需要熟練使用各種社交軟件和網絡工具,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在不斷的圖書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圖書編輯工作當下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圖書編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時代的變化,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來源渠道過于狹窄
有些圖書編輯在工作中仍以查閱文獻、市場調查、參加書展、參與圖書銷售的方式為主,借鑒以往的經驗,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微乎其微的修改,并沒有充分利用當代的新媒體資源,致使內容來源渠道過于狹窄、片面。
2.信息展現方式過于單一
在傳統(tǒng)紙媒時代,圖書編輯們習慣于單一的表達方式,依附于書店等實體店進行信息輸出,展現在大眾眼前的也是單一的紙質化書籍。而新興媒體的出現融合了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依附于現代網絡科技的發(fā)展,融入了更加生動的展現方式,使人們的視覺感官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網絡下載、手機閱讀的方式也更加便捷。因此,傳統(tǒng)媒體應及時對編輯進行網絡技能培訓,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3.選題過于陳舊
選題來源于信息,但是信息并不等于選題。選題是依據黨的方針、政策、一定時期的形勢、任務,各個學科的研究狀況和產業(yè)發(fā)展狀況,對信息提煉、集中、升華而產生的,但是現階段大眾追求的是信息多元化,單純某一方面的新聞并不能滿足平時的閱讀需求,所以選題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過于陳舊會導致沒有閱讀量。
4.圖書內容不符合新時期讀者的需求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圖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想要促進圖書行業(yè)的發(fā)展,必須保證圖書的質量。由于現今網絡技術發(fā)達,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各種各樣的圖書內容和信息,這些內容和信息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讀者的知識體系,也增強了他們分辨圖書好壞的能力。很多圖書編輯為了追熱點、博眼球,在標題、插畫、圖書裝幀上費盡心思,以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圖書編輯往往過于注重圖書外在,因而忽略了圖書內容,最終導致圖書徒有其表,內容非常淺顯,沒有可讀性,久而久之,讀者會失去對此類圖書的閱讀興趣,從而使此類圖書無法在琳瑯滿目的圖書市場立足。
三、融媒體時代圖書編輯創(chuàng)新策略
1.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圖書編輯不能固步自封,應加速融入新媒體時代,充分利用網絡帶來的信息,更好地抓住當代人的需求。增加圖書的插圖,在書本后附贈光碟以增加增值服務,滿足人們的感官體驗,提高人們的閱讀熱情;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供不同的圖書,使文字保持一定的美感又增加一定的新鮮程度,保持大眾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不斷開發(fā)新的數字閱讀產品和閱讀內容,使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合理引導消費者,選擇合適自己的閱讀產品;同時可以借助融媒體來宣傳和推廣產品。亞馬遜的Kindle成了大眾喜聞樂見的閱讀工具,在Kindle中閱讀的成本遠低于購買紙質書的成本,攜帶也更加方便,所以亞馬遜徹底取消了實體店。但這并不意味著紙媒在市場上徹底消失,在國內,西西弗等小清新書店的迅速壯大,使紙媒有了底氣。但書店的壯大不僅僅是因為紙質書,這與店內裝修設計、線上的宣傳,包括文創(chuàng)產品的售賣都有關。而像Kindle這樣的閱讀工具還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比如不能畫重點,對于愛好收集書本的人來說沒辦法進行保存,而且電子產品對人眼的傷害遠遠大于書本。這就說明,人類還不可能完全進入無紙化閱讀時代,這就給傳統(tǒng)紙媒帶來了很大發(fā)展空間和平臺,需要圖書編輯審時度勢,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以利于更好地生存在這個數字時代。
2.加強編輯轉型培養(yǎng)
數字化時代對傳統(tǒng)編輯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生存在新時代的編輯應該培養(yǎng)自身的轉型意識,不能對新型媒體產生抵觸心理;應該更加積極地去接受、去學習,并深入認識數字化編輯。傳統(tǒng)圖書編輯應該涉及更廣泛的領域,做復合型人才。為加快傳統(tǒng)編輯的轉型,出版社可加強內部培訓,培養(yǎng)員工的創(chuàng)新思維、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的教學,不僅限于掌握Office系統(tǒng)軟件的應用,更要熟悉視頻加工、圖畫插入,PS等技能。網絡化的操作方式,不僅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減輕了編輯的勞動強度。比如,傳統(tǒng)編輯校對一本書稿,需要花費七天時間,但是有效運用網絡校對工具之后,只需要短短兩天時間就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一本書稿;同時,校對工具還能更智能地發(fā)現人所不能發(fā)現的問題。但是,編輯從校對書稿中解脫,并不意味著編輯的工作更輕松,反而對編輯的綜合性要求更大,編輯應該思考更多,比如版面的設計,能不能夠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等。新時代的編輯必須學會利用新的傳播介質、新的形式實現信息的傳播。例如,現在很多圖書都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讀者會關注拍出來的效果是否與圖書契合,而觀眾則會因為觀影而關注圖書,兩者相輔相成,甚至會帶火已經沉寂的作者,使其重新獲得關注。而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也使圖書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售賣,讓購買更加方便。這些都需要圖書編輯能夠熟練運用網絡技術。
3.增強創(chuàng)新圖書選題策劃
除了篩選信息、審稿等工作,圖書編輯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策劃,這需要編輯能夠掌握市場的動態(tài),了解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傳統(tǒng)的編輯會通過市場調查和實地考察等方式來了解圖書的銷售情況和市場走向,凡事需要編輯親力親為;而在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下,手機、電腦等工具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來源,編輯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各種網絡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且新時代提倡言論自由,大眾愿意在網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微博、小紅書、貼吧、天涯論壇等社交軟件的出現,能夠讓編輯借助不同的平臺,篩選想要了解的信息和群體,從而更便捷地獲取相應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迅速掌握市場動態(tài)。電子信息化時代,一切都要“快”。人們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吸引眼球的往往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有新意、有價值。微博每天都在更新熱搜,編輯從中可以了解到今天大家都在關注些什么,對這些信息的整合加工,需要能夠捕捉細節(jié),發(fā)現亮點;開闊的新思維和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夠幫助編輯發(fā)現值得深究的信息,把這些信息進行“磨皮,美白,瘦臉”之后展現在大眾面前的就是一份香甜可口的文化甜品、精神食糧。
4.增加信息來源渠道
編輯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除了查閱文獻、市場調查等方式,還可以在網上通過各種網絡社交平臺了解大眾的文化需求和興趣方向,借鑒互聯網上成功的案列,包括微信公眾號平臺和一些碎片化閱讀的應用軟件,掌握市場的動態(tài)和走向,不斷篩選、總結、整理、加工。編輯要多關心天下事,多走,多聽,多讀,多記,隨時收集身邊的信息,充分利用,以不斷改進編輯工作;還可以建立出版社內部及本地和外地同行之間的信息網絡,及時交流信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5.增強編輯應對融媒體時代的能力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編輯與著述往往被看作同一職業(yè),通常也由一個部門完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如今融媒體時代,編輯活動逐漸與著述活動分開,演變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yè),這對編輯提出了新要求。編輯在融媒體時代下,首先要樂于接受新思想、新的行為方式;不僅要準確地把握時代精神,順應這個時代背景的文化環(huán)境,而且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未來,準確地遇見和判斷時代發(fā)展的方向,努力尋找精神與時代的契合點,積極主動地改造已有的文化環(huán)境,實現文化引導。
6.強化編輯熟練運用現代化編輯手段的能力
在傳統(tǒng)圖書出版轉向融媒體的社會形勢下,圖書編輯對計算機應用及網絡技術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著圖書編輯的質量。為了使圖書出版順應融媒體的時代需求,圖書編輯工作者必須精通計算機軟、硬件的技術知識,還要運用現代編輯排版手段實現編輯信息加工、資料采集一體化。大部分圖書編輯認為他們只需提供內容,其他工作都應該由技術部門完成,實則不然。圖書編輯只有對圖書內容十分了解,又能熟練運用編輯技術,才能使圖書內容表現得更加充分,直接反應編輯意圖。
四、結語
當今時代,融媒體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這給傳統(tǒng)紙媒帶來的不僅是挑戰(zhàn),更是空前的機遇。為了適應數字化時代發(fā)展模式,圖書編輯必須轉變工作思路,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審時度勢,抓住計算機網絡和各類APP系統(tǒng)的援手,獲得更加長遠的發(fā)展。傳統(tǒng)圖書編輯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保證不被社會的洪流淘汰,進而通過創(chuàng)新圖書編輯的工作,推動出版社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曉靜.淺談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圖書編輯工作[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1):231.
[2]劉園園.試論“互聯網+”時代圖書編輯的融合創(chuàng)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8(5).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