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衛(wèi)禮賢對《道德經(jīng)》重要概念的翻譯評析

        2019-12-25 01:17:30鄧舒
        西部學(xué)刊 2019年15期
        關(guān)鍵詞:道德經(jīng)翻譯

        鄧舒

        摘要:《道德經(jīng)》德譯本是德國傳教士翻譯家衛(wèi)禮賢在二十多年中國文化典籍譯介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通過分析衛(wèi)禮賢在翻譯“道”“德”“玄”等重要概念時(shí)的用詞選擇及與西方語境下類似概念的對比,對他的翻譯理念和他對《道德經(jīng)》思想的詮釋進(jìn)行了解讀,認(rèn)為衛(wèi)禮賢借鑒基督教宗教概念和西方文學(xué)經(jīng)典中的語句,用以詮釋《道德經(jīng)》的文義和他所理解的東方哲學(xué),從而幫助西方讀者理解《道德經(jīng)》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衛(wèi)禮賢;《道德經(jīng)》;翻譯;道;德;玄

        中圖分類號:H3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5-0048-05

        德國同善會傳教士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年)1899年來到中國后,效仿17—18世紀(jì)耶穌會傳教士的做法,積極結(jié)交中國官員和文人學(xué)者,認(rèn)真學(xué)習(xí)、研究中國文化典籍的原文,并且越來越被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所吸引,把中學(xué)西漸、弘揚(yáng)中國文化作為自己的事業(yè),譯介了多部中國文化典籍,逐漸從基督教傳教士轉(zhuǎn)變?yōu)橹形鞣轿幕涣鞯氖拐?。其中,他的《道德?jīng)》德譯本在該書的西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譯本中對《道德經(jīng)》重要概念的翻譯和詮釋,也可以幫助我們以小見大,一窺他的翻譯理念和他對《道德經(jīng)》思想的理解。

        一、關(guān)于“道”的翻譯

        “道”是老子哲學(xué)體系中的核心概念,《道德經(jīng)》的前三十八章也被稱為 《道經(jīng)》。老子在開篇第一章便寫道:“道可道,非常道”,認(rèn)為可以用語言描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在之前的《道德經(jīng)》西方語譯本中,譯者對“道”的翻譯分歧很大,殷鐸澤等人在1687年首次將“道”譯為拉丁文的“ratio”?!暗馈痹蛔g為德語的“Weg”(道路)、“Gott”(上帝)、“Wort”(言語)、“Vernunft”(理性),或者只是直接地將其音譯為“Tao”。①在其他語言中,還將其譯為“邏各斯”,如法語的“l(fā)ogos”。在法國最早的由職業(yè)漢學(xué)家翻譯的《道德經(jīng)》譯本中,雷慕沙對“道”做出了釋義,認(rèn)為“道”有三層含義,即絕對存在(souverain Etre)、理性(raison)和言詞(parole),② 他認(rèn)為歐洲思想中與“道”這一概念最為接近的是希臘哲學(xué)中的“邏各斯”(logos)。③法語的“l(fā)ogos”在哲學(xué)上有語言和理性的意義,在宗教語境下則指圣子,即耶穌。黑格爾在其著名的哲學(xué)歷史講座中引用并轉(zhuǎn)譯了部分雷慕沙的譯文。在涉及“道”的地方,黑格爾交替采用了“Tao”和“Vernunft”(理性)兩種譯法。④雷慕沙的學(xué)生波蒂埃把“道”譯為“Raison Suprême”(至高理性)。儒蓮則是將之譯為“Voie”(道路)。施特勞斯認(rèn)為,被老子稱為“天地之始”“萬物之宗”的“道”則就是《圣經(jīng)》中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的上帝,但他卻并沒把“道”譯成德語的“Gott”(上帝),而是選用了音譯的“der Tao”,而且采用了陽性冠詞der而并非中性冠詞das,使人聯(lián)想到“道”與人格化神的相通之處。⑤與此相似的是理雅各的翻譯,他認(rèn)為:“道是一種現(xiàn)象,不是一種積極的存在,而是一種事物的模式”,因此,“在翻譯中處理它的最佳方式是直接音譯,而不是試圖為它找到一個(gè)英語的同義詞”,⑥故而將“道”音譯為“the Tao”,為理解“道”開拓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而衛(wèi)禮賢認(rèn)為,老子哲學(xué)體系中的本源為“道”,“老子所主張的道不是人道,而是天道,即自然之道”⑦,是“一種無法形諸文字的直接經(jīng)驗(yàn)”,“超越了任何概念”。“道”產(chǎn)生于萬物之先,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它本身雖具有內(nèi)在的多樣性,但這種多樣性卻是難以感知的,因此“根本不可能被認(rèn)識、被了解”。實(shí)際上,“道”處于一種“非此非彼的狀態(tài),既不是真實(shí)之物,因?yàn)樗赡芤栏接谄渌挛?但也不是如此不真實(shí),乃至真實(shí)的事物不能從它那里產(chǎn)生”?!袄献铀斫獾牡啦痪窒抻谀撤N類型或某個(gè)地方,這樣他就為任何體驗(yàn)和宇宙確定了前提,因?yàn)橐磺薪?jīng)驗(yàn)都是以定義為依據(jù)的,而道就是賦予各種經(jīng)驗(yàn)以意義及產(chǎn)生各種經(jīng)驗(yàn)的真理?!雹?/p>

        老子是徹悟之人,了解“道”的含義,但由于“道”本身的特性——“道是不可言傳的”,“道”的真實(shí)含義只能依靠自身去體悟,而無法用語言將其精確地表述出來。“為此,老子也總是盡量避免對道的直接表述,通常運(yùn)用譬喻,或者冠以‘似乎‘可以稱之為‘就像‘幾乎是等等”,“使用的都是很不確定、有保留的說法”。⑨ 如在第25章中,老子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保ㄓ幸粋€(gè)渾然天成的東西,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寂靜空虛,可以獨(dú)立存在而不改變,循環(huán)往復(fù)而不停息,可以作為世界萬物的母體,這可以稱之為“道”。)按照衛(wèi)禮賢的理解,老子所說的“道”“以自己本身為根據(jù),不變地處于永恒循環(huán)中,是天地即時(shí)空的開端,是萬物之母,有時(shí)也被稱為‘象帝之先”,老子也曾“把它比作‘谷神,比作‘玄牝”,老子認(rèn)為“道”“就像瀑布那樣綿綿不絕,它的神秘大門就是天地之根”。⑩

        在《道德經(jīng)》譯本的前言中,衛(wèi)禮賢便指出,“《道德經(jīng)》的整個(gè)形而上學(xué)是建立在一種根本的直覺基礎(chǔ)之上的”,很難用一個(gè)抽象的概念去定義這種直覺,只是“為了給它一個(gè)名稱”,老子才“勉強(qiáng)”將之稱為“道”。?

        衛(wèi)禮賢認(rèn)為,“道”具體用哪個(gè)詞來表達(dá)其實(shí)無關(guān)緊要,“因?yàn)閷τ诶献颖救藖碚f,它也只是一個(gè)代數(shù)符號,指代一些玄奧不可言傳的東西”。從美學(xué)角度考慮,衛(wèi)禮賢傾向于在德語譯本中選擇一個(gè)德語單詞來表達(dá)“道”,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比較,他從《浮士德》第一部中選擇了“SINN”(意義)這個(gè)詞。在第三場“書房”(Studierzimmer)中,復(fù)活節(jié)浮士德散步歸來后,開始翻譯《圣經(jīng)·新約》,他將《約翰福音》第一句譯為“Im Anfang war das Wort!”(“太初有言!”),這也是1522年出版的馬丁·路德所譯《圣經(jīng)·新約》德語版的譯法,在德語文化圈的《圣經(jīng)》翻譯中具有權(quán)威的地位。但浮士德認(rèn)為言語的力量不夠,又先后改成了“Im Anfang war der Sinn.”(“太初有道?!保?,“Im Anfang war die Kraft!”(“太初有力!”),“Im Anfang war die Tat!”(“太初有為!”)。

        衛(wèi)禮賢認(rèn)為,在各種翻譯中,“SINN”應(yīng)該最符合中國“道”之含義。從詞源上來說,中文“道”的原意是“道路”,在中文中有兩個(gè)字表示“道路”:一個(gè)是“路”,由“足”和各人的“各”組成,是指每個(gè)人都踏足的地方,意思是說道路是被人走出來的。這個(gè)字有時(shí)被借用來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自然規(guī)律,因?yàn)楦鞣N事物總是沿著它所確定的方向運(yùn)動,所以自然規(guī)律甚至也被理解為存在。另一個(gè)表示道路的字就是“道”,由“首”和“走”組成,因此它的意義實(shí)際上和“路”不同,引申出“方向”(Richtung)、“狀態(tài)”(Zustand),以及“理性”(Vernunft)、“真理”(Wahrheit)等意?!暗馈弊鳛閯釉~使用還有“談話”(reden)、“說”(sagen)的含義,又引申為“治理、引導(dǎo)”(leiten)。而德語中的“Sinn”,本義也包含“道路”、“方向”的意思,“例如人們會說“右翼”(rechtssinnig)或“左翼”(linkssinnig)運(yùn)動”?。還可以引申為:一是“專注于某事物的人的內(nèi)心”;二是“作為意識、知覺、思維、思考之所的人的內(nèi)心”;三是“身體的感覺”,多用復(fù)數(shù);四是“看法、想象,文字、圖像、動作的含義”。剔除無用的第三項(xiàng),中德文這兩個(gè)詞的含義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中文的“道”可以指“意義”“真理”,衛(wèi)禮賢認(rèn)為,老子正是基于此對“道”進(jìn)行詮釋的。同時(shí),為了表明這個(gè)詞在此處的特殊含義,區(qū)別于日常所用的“Sinn”,衛(wèi)禮賢將其在譯本中均用大寫字母書寫為“SINN”。?盡管在衛(wèi)禮賢的詮釋中,漢語的“道”和德語的“SINN”的含義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它們并不等同,實(shí)際還是在以各自語言特有的表達(dá)方式做出描述。而衛(wèi)禮賢的翻譯,就是在這兩個(gè)詞之間打開一個(gè)通道,使其在不同語言的語境下體現(xiàn)出各自的差異和共性,從而表達(dá)出新的意思,使譯文既是原文在另一語言中的再現(xiàn),本身又是一部獨(dú)立表意的作品。

        不同于衛(wèi)禮賢對《論語》中“道”的多種翻譯方式,《道德經(jīng)》中“道”字一共出現(xiàn)76次,但除了第53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中的“道”取其“道路”的本意,譯為“Stra?n”(街道、道路)外,其余都統(tǒng)一譯為“SINN”。這也許是因?yàn)椋谛l(wèi)禮賢看來,作為哲學(xué)家的老子,其思想核心便是“道”,《道德經(jīng)》全書也是圍繞著“道”展開論述,因此需要統(tǒng)一翻譯,而《論語》中的“道”的涵義則更多樣化。

        二、關(guān)于“德”的翻譯

        《道德經(jīng)》中,另一個(gè)反復(fù)出現(xiàn)的基本概念是“德”。從第38章開始,為《道德經(jīng)》的第二部分——《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中“德”字一共出現(xiàn)了43次,但在第一部分《道經(jīng)》中僅出現(xiàn)9次,“德”的涵義主要是在第二部分中進(jìn)行了具體的闡述。衛(wèi)禮賢指出,后來的儒家學(xué)派多將“道”和“德”合并,與“仁”和“義”合稱為“仁義道德”,但這完全不適用于老子的“德”,老子所謂的“德”,絲毫沒有倫理道德之意?!暗隆痹诶献幽抢铮且环N原初的東西,是源出于“道”的力量?!暗隆本褪恰吧保潘勺晕?,讓“道”(意義)涌入并流貫其身?!暗馈蹦耸怯钪娴慕K極意義,而萬物皆要從這一意義中,獲得自身意義,方才能具有生命,這是萬物存在的根本。正是在這一層次上,衛(wèi)禮賢將“道”譯作“意義”具有深刻的含義?!暗馈辟x予一切以意義,由此使之成為現(xiàn)實(shí)。?

        之前的《道德經(jīng)》譯本,通常將“德”譯為“美德”,或者直接音譯。如雷慕沙的兩個(gè)學(xué)生波蒂埃和儒蓮均將“德”譯為“Vertu”(美德),萊恩霍德·馮·普蘭克納也在德語譯本中譯為“Tugend”(美德、德行)。理雅各仍是直接將“德”音譯為了“the Teh”。

        衛(wèi)禮賢認(rèn)為,“德”有一種異體寫法,寫作“惪”,由“直”和“心”組成,意為“從直從心”?!暗隆弊帧氨緛淼囊馑际侵苯影l(fā)自內(nèi)心,是生命的原始力量”。與后世“美德、品德”之意完全不同?!斑@個(gè)詞的逐漸膚淺化完全遠(yuǎn)離了老子的本意。”?

        按照衛(wèi)禮賢的理解,“德”實(shí)質(zhì)上是一種源自“道”的天生稟賦,“它產(chǎn)生、滋養(yǎng)、增加、哺育、完成、保有和覆蓋萬物?!?但在對“德”的翻譯上,他也并沒有采用自己在《論語》翻譯時(shí)常用到的“Natur”(天性)“Wesen”(本質(zhì))這類意為“天然本性”的詞,也未采用“Geist”(精神)“Kraft”(力量)等詞,因?yàn)樗J(rèn)為如此翻譯會與《道德經(jīng)》的其他表述相矛盾。至于慣常所用的“Tugend”(美德、德行)一詞,在他看來,“只有詩人才能使它煥發(fā)生機(jī),用這個(gè)詞來翻譯已經(jīng)行不通了,因?yàn)橹形摹逻@個(gè)詞在道德評判上完全是中性詞。它既可能是好的‘德,也同樣可能是低劣、甚至是壞的‘德”?,它“用于翻譯老子所說之‘德比用之于孔子之‘德更不合適”?。

        衛(wèi)禮賢在斟酌“德”字的翻譯時(shí),參考了《圣經(jīng)·約翰福音》第1.4條“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一句。在這句話中,“他”指的是《約翰福音》篇首第一句“太初有道”之“道”,也即“生命”是在“道”之中的。而在衛(wèi)禮賢看來,老子所說的“德”就是“本來意義上的生命,是源自道的力量”?。衛(wèi)禮賢同時(shí)又借鑒了另一部道家巨著——《莊子》,受到《莊子·外篇·天地》中“物得以生,謂之德”的啟發(fā),最終決定將“德”譯為“LEBEN”(生命、生活),并指出“LEBEN”一詞適用于文中相關(guān)聯(lián)的任何地方,體現(xiàn)出了翻譯的一致性。他認(rèn)為,“在老子的思想中,‘德是對個(gè)體產(chǎn)生影響的道”,“總是由于無爭而獲得新的力量”。“但德無為而無不為,因?yàn)樗ㄟ^自我放松把道注入自身,使道貫通自身,這樣它就能夠不受限制地發(fā)展,深入到宇宙的神秘深處。”?“德對自身的追求越少,它就越高級,道對它的啟示就越純粹,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暗绿幱诂F(xiàn)象世界的各種對立之外,并把這些對立統(tǒng)一起來。它內(nèi)部可能很強(qiáng)大、很壯觀,但它卻十分安然地止于柔弱和羞恥而不想擺脫?!薄斑@種柔弱才是真正的強(qiáng)大,因?yàn)檫@正是眾德的特性?!?這也正是第28章中所詮釋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的“常德”(das ewige Leben)。

        與“道”的翻譯情況類似,衛(wèi)禮賢將“德”字基本都統(tǒng)一譯為“LEBEN”,只有第60章“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中的“德”例外,被譯為了“LEBENSKR?TE”(生命力)。這也與《論語》中“德”的多樣化翻譯不同。

        三、關(guān)于“玄”的翻譯

        “玄”也是《道德經(jīng)》中的一個(gè)重要概念,共出現(xiàn)了12次,第1章中便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句。張衡在《玄圖》中說:“玄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與先。包含道德,構(gòu)掩乾坤。橐籥元?dú)猓A受無形。”《說文解字》則將“玄”解釋為“幽遠(yuǎn)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屬皆從玄?!薄?梢?,“玄”表達(dá)的是“道”的幽遠(yuǎn)、神秘,它為“自然之根”、萬物之始,從這個(gè)意義上看,甚至可以說與“道”是同義的。

        第1章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衛(wèi)禮賢譯為:

        “Beides hat Einen Ursprung und nur verschiedenen Namen.

        Diese Einheit ist das GroBe Geheimnis.

        Und des Geheimnisses noch tieferes Geheimnis:

        Das ist die Pforte der Offenbarwerdung aller Kr?te.”?

        (兩者起源相同,只是名稱不同。

        這個(gè)相同的起源就是‘大奧秘。

        而奧秘中所藏的更深奧的奧秘:

        就是所有力量的顯現(xiàn)之門。)

        馬丁·路德在翻譯《圣經(jīng)·馬太福音》13.11時(shí),便將“qui respondens ait illis quia vobis datum est nosse mysteria regni caelorum illis autem non est datum”譯為德語的“Er antwortete und sprach:Euch ist es gegeben,da?ihr das Geheimnis des Himmelreichs verstehet;diesen aber ist es nicht gegeben.”(耶穌回答說,因?yàn)樘靽膴W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其中,拉丁語的“mysteria”有“神秘、奧秘”之意,被譯為了德語的“Geheimnis”(秘密、奧秘)。衛(wèi)禮賢在此處譯文中也是取的此意,將“玄”譯為“Geheimnis”,這倒是與《說文解字》的解釋——“幽遠(yuǎn)”相契合。第10章、第51章中的“是謂玄德”,衛(wèi)禮賢都循此意譯為了“Das ist geheimes LEBEN.”?(這便是神秘的“德”。)第五十六章中的“是謂玄同”也譯為了“Das ist geheime Vereinigung.”?此三處均取“Geheimnis”的形容詞形式“gehei”,取其“神秘”之意。

        而第6章的“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毙l(wèi)禮賢則譯為:

        “Der Geist der Tiefe stirbt nicht.

        Das ist das Ewig-Weibliche.

        Des Ewig-Weiblichen Ausgangspforte

        Ist die Wurzel von Himmel und Erde.

        Endlos dr?gt sichs und ist doch wie beharrend.

        In seinem Wirken bleibt es mühelos.”?

        (深淵之精神不會死亡。

        這就是永恒的女性。

        永恒女性的出口

        是天地的根源。

        它永無止境,執(zhí)著堅(jiān)持。

        它發(fā)揮作用毫不費(fèi)力。)

        “谷”指溪谷,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經(jīng)常拿其作喻,溪谷通常在兩山之間,地勢低洼,空蕩無物,可以代表“道”之“虛無”,同時(shí)溪谷又空虛開闊,無所不容,可以生養(yǎng)萬物,符合“道”生萬物的特性?!吧瘛痹谶@里并不是指神靈,而是指代一種神奇的力量、精神。“谷神”即指溪谷所代表的精神。因此,衛(wèi)禮賢將“谷神”譯為“深淵之精神”(der Geist der Tiefe),基本是忠實(shí)于原文的直譯?!瓣颉弊值谋玖x是指鳥獸的雌性,與“牡”相對,因《大戴禮記·易本命》曾有云:“丘陵為牡,溪谷為牝”,也可以表示“溪谷”,在此處指雌性,在古人眼中,雌性就是孕育生命的力量。衛(wèi)禮賢也認(rèn)為:“老子立足于更古老的基礎(chǔ),他從父權(quán)時(shí)代一直退守到以母性即永恒的‘牝?yàn)樽罱K象征的時(shí)代”,老子通過“玄牝”這一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也決定了天地萬物生成變化根本的母性形象,力圖使他理念中的“道”具象化。所以在《道德經(jīng)》中,“玄牝”實(shí)際上是“道”的化身。衛(wèi)禮賢并沒有將“玄牝”譯為“G?tin”(女神),原因大約有二,首先是因?yàn)榈抡Z中的“G?tin”一詞原指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諸位女神,與《道德經(jīng)》中可稱為“天地根”的、生化萬物的、至高無上的“玄牝”并不等同;而且基督教語境下創(chuàng)造萬物的只能是唯一的上帝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也必然會導(dǎo)致作為傳教士的衛(wèi)禮賢在翻譯時(shí)放棄采用“G?tin”這一有可能挑戰(zhàn)上帝權(quán)威地位的譯法。?從小便愛好文學(xué)的衛(wèi)禮賢熟諳西方文學(xué)經(jīng)典,他參考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的最后一句——“Das Ewig-Weibliche/Zieht uns hinan”(永恒的女性,引導(dǎo)我們上升),創(chuàng)造性地將“玄牝”譯為“das Ewig-Weibliche”(永恒的女性)。在第五幕的最后一場“Bergschluchten”(峽谷)中,在“神秘的合唱”(Chorus mysticus)唱出了“永恒的女性,引導(dǎo)我們上升”一句之后,全書便在高潮中結(jié)束了。歌德并沒有在書中解釋“永恒的女性”究竟所指為何,留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而正如老子在《道德經(jīng)》開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作為“道”之體現(xiàn)的“玄牝”也是充滿了神秘喻示?!坝篮愕呐浴边@一神秘的形象正可在一定程度上將“玄牝”的神秘色彩傳達(dá)給德國讀者。此外,“永恒的女性”也體現(xiàn)了以瑪格麗特(Margarete)、海倫(Helen)和光榮圣母(Mater gloriosa)等為代表的女性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充滿了仁慈的、抽象化的人類永恒之愛(die ewige Liebe)。這種“永恒之愛”也與“玄牝”所代表的“道”的內(nèi)涵有一定的相似性。

        此外,第十章中的“滌除玄覽”被譯為“Wer reinigt und l?tert sein inneres Schauen”?(清理和凈化內(nèi)心觀照之人)?!靶北蛔g為“inner”(內(nèi)部的、內(nèi)心的)。第十五章中的“微妙玄通”被譯為“waren im Verborgenen eins mit den unsichtbaren Kr?ten”?(在看不見的地方擁有不可見的力量)。“玄”被譯為“im Verborgenen”(在隱秘之處,在看不見的地方)。第六十五章的“是謂玄德”、“玄德深矣”中的“玄德”被譯為“verborgenes LEBEN”?(隱秘的德)。

        四、結(jié)語

        衛(wèi)禮賢在上述《道德經(jīng)》重要概念的翻譯中,多次借鑒基督教宗教概念和西方文學(xué)經(jīng)典中的語句,以詮釋《道德經(jīng)》的文義和他所理解的東方哲學(xué),通過在中西方經(jīng)典之間架設(shè)的橋梁,幫助西方讀者理解《道德經(jīng)》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他更重要的目的是力圖通過《圣經(jīng)》和歌德、席勒等德國人耳熟能詳?shù)奈膶W(xué)作品等向讀者證明中西方文化的相似、相通之處,從而促使其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道德經(jīng)》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

        注 釋:

        ①參見Wilhelm,Richard:Laotse 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Aus dem Chinesischen verdeutscht und erl?tert.Jena:Eugen Diederichs,1911,S.XV.

        ②參見姚達(dá)兌:《譯玄:最早英譯<道德經(jīng)>(1859)譯文初探》,《中國文化研究》2016年冬之卷。閆鑫:《西方老子學(xué)研究》,博士學(xué)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xué)2011年。

        ③Rémusat,Abel:Mémoire sur la vie et les opinions de Lao-Tseu,Paris:Limprimerie Royale,1823,42,48.

        ④譚淵:《“道”與“上帝”——<道德經(jīng)>翻譯與傳播中基督教神學(xué)的介入》,《翻譯教學(xué)與研究》第1卷,2010年,第53頁。

        ⑤譚淵:《“道”與“上帝”——<道德經(jīng)>翻譯與傳播中基督教神學(xué)的介入》,《翻譯教學(xué)與研究》第1卷,2010年,第54—55頁。

        ⑥參見Legge,James: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Vol.XXXIX.The Sacred Books of China:The Texts of T?ism.Oxford:Clarendon Press,1891,P15.

        ⑦[德]衛(wèi)禮賢:《老子在中國人精神生活中的地位》,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203頁。

        ⑧[德]衛(wèi)禮賢:《老子的學(xué)說》,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57—158頁。

        ⑨同上,第157頁。

        ⑩同上,第156頁。

        ?原文見于《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

        ?Wilhelm,Richard:Chinesische Lebensweisheit.Darmstadt:Otto Reichl Verlag.1922.S.12.

        ?參見Wilhelm,Richard:Laotse 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Aus dem Chinesischen verdeutscht und erl?tert.Jena:Eugen Diederichs,1911,S.XV-XVI.[德]衛(wèi)禮賢:《老子的學(xué)說》,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56頁。

        ?參見徐若楠、王建斌:《以經(jīng)釋經(jīng),以典釋典——衛(wèi)禮賢<道德經(jīng)>翻譯研究》,《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16年6月第24卷第2期,第124頁。

        ?參見[德]衛(wèi)禮賢:《老子的學(xué)說》,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68頁。

        ?同上,第169頁。

        ?Wilhelm,Richard:Chinesische Lebensweisheit.Darmstadt:Otto Reichl Verlag.1922.S.13.

        ?Wilhelm,Richard:Laotse 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Aus dem Chinesischen verdeutscht und erl?tert.Jena:Eugen Diederichs,1911,S.XVI.

        ?[德]衛(wèi)禮賢:《老子的學(xué)說》,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68頁。

        ?同上,第170頁。

        ?Wilhelm,Richard:Chinesische Lebensweisheit.Darmstadt:Otto Reichl Verlag.1922.S.13.

        ?[德]衛(wèi)禮賢:《老子的學(xué)說》,蔣銳編譯、孫立新譯校:《東方之光——衛(wèi)禮賢論中國文化》,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69—170頁。

        ?Wilhelm,Richard:Laotse 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Aus dem Chinesischen verdeutscht und erl?tert.Jena:Eugen Diederichs,1911,S.3.

        ?Ebd.S.12u.56.

        ?Ebd.S.61.

        ?Ebd.S.8.

        ?參見華少庠:《衛(wèi)禮賢德譯本<道德經(jīng)>詩性美感的再現(xiàn)》,《廣西社會科學(xué)》2012年第12期。

        ?Wilhelm,Richard:Laotse Tao Te King.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Aus dem Chinesischen verdeutscht und erl?tert.Jena:Eugen Diederichs,1911,S.12.

        ?Ebd.S.17.

        ?Ebd.S.70.

        猜你喜歡
        道德經(jīng)翻譯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康瑞功作品選
        《道德經(jīng)》的“中和”思想探究
        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xué)改革與實(shí)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
        淺析跨文化交際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商務(wù)英語翻譯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yīng)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
        《道德經(jīng)》中的領(lǐng)導(dǎo)智慧
        《道德經(jīng)》“雞犬之聲相聞”與《桃花源記》“雞犬相聞”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易說道德經(jīng)》
        国产91会所女技师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无码高清视频|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站|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2区三区| 男女性生活视频免费网站|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27页| 三个黑人插一个女的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234区|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久久蜜桃| 免费不卡无码av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 | 校园春色人妻激情高清中文字幕 |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日本师生三片在线观看| 山外人精品影院|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看片日本韩国|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kTV| 亚洲一区二区刺激的视频| 37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 | 国产天美传媒性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