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重點對當下黨建信息化建設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以此給出了相應的融合方式,提升了新媒體在黨建信息化建設當中的重要地位,以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基層黨建;信息化
現階段,新媒體的出現和發(fā)展引發(fā)了輿論格局的重大變革,這就給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新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社會生產以及生活實現了現代化的歷史跨越,同時它的出現也給我們國家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幾個便捷、高效以及信息通暢的大型宣傳渠道,這就促進了基層黨建信息化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帶來的機遇
(一)獲得了精神條件
新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基層黨建工作思維獲得了更加深層次的變革,原先工作方式當中的固有思維被信息化的工作理念所取代,由此給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深化帶來了相應的精神條件。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大部分的政務新媒體信息平臺都發(fā)展得非常好,對于各類社交平臺的應用也都相對比較充分,比如微博或微信等等。這樣一來不但進一步促進了政務的公開化,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為我們國家基層黨建工作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作了良好的條件,讓越來越多的基層黨員干部都認識到了在新媒體勢力之下進一步發(fā)展黨建工作信息化的優(yōu)勢所在,使得這些黨員干部也都開始漸漸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形成了相應的基層黨建信息化思維。
(二)促進了工作方式的轉換
新媒體的有效發(fā)展給基層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帶來了必要的條件,促使黨建工作方式得以有效轉換。由于新媒體平臺本身信息傳送量非常大,同時還具有及時性、交互性以及表達方式明晰等基本特點,所以這些優(yōu)勢都給其黨建工作的有效創(chuàng)新帶來了良好的條件。進一步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與特點去開展黨建工作,能夠使其可以有效繼承原先黨建工作當中相對比較成熟的經驗和基本原則,另外還能夠確保整體工作和時代發(fā)展的相協(xié)調性[1]。實現宣傳工作理念、方式與政務之間的創(chuàng)新,同時在新媒體的優(yōu)勢之下促進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促進了自主學習的發(fā)展
新媒體平臺上面包含有非常豐厚的自我教育資源,這可以進一步促進黨員干部自主學習的發(fā)展。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的進一步發(fā)展,通常都要求其干部在新媒體技術上保持基本的先進性,這樣的先進性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構成要素,它在推進其信息化的初級和中級以及高級水平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所以能夠發(fā)現黨員干部自主學習在其信息化建設當中是非常關鍵的。而新媒體平臺本身資源信息更新比較快,學習資源也非常豐富,所以可以為其自主學習帶來相對便利的條件。
二、面臨的挑戰(zhàn)
目前我們國家基層黨建工作已經完成了初級的信息化建設,整體工作效率也都獲得了相應的提升,同時還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發(fā)展成果。但是從其具體的工作實踐上來看,還存在很多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尚未形成信息化思維
現階段一部分黨員干部對于運用新媒體來促進自身工作存在比較片面的認識,在潛意識當中會去會比新媒體政務的公開化,不想在群眾的視線之中進行工作;還有一些人員對其平臺存在較大的擔憂,對于將新媒體運用到黨建信息化之中缺乏基本的認同感[2]。另外由于認識比較淺顯,所以在實際運用的時候隨意性非常大,這就導致整個工作都還在運用傳統(tǒng)的模式和初級信息化系統(tǒng)相互配合的方式,相關網站的建設利用程度比較低,整體信息化水平非常落后。
(二)黨員干部新媒體素養(yǎng)較低
在這整個工作之中信息化的發(fā)展需要全體人員的努力,要讓所有的黨員干部都具備良好的新媒體素養(yǎng)。但是當下其信息化建設基本都是信息技術部門主導的,其它人員對于該平臺的利用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黨員干部年齡比較大,無法有效駕馭新媒體;還有就是青年黨員干部過于依賴新媒體,忽視了群眾路線的實踐性,致使干部與群眾之間關系淡化。
(三)信息化建設與新媒體優(yōu)勢尚未有效融合
現階段信息化平臺與新媒體平臺之間還沒有實現分工以及工作程序上面的有效融合,所以信息化平臺自身的敷設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出來。在其新媒體平臺上面對于黨組織網絡的宣傳比較缺乏,致使政務不能及時公開,線上線下相互脫節(jié)。相關教育專題也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有效轉發(fā),無法促進黨員干部的自主學習[3]。雖然微信與微博的群眾基礎比較廣泛,但是黨組織建設還是缺乏將便民服務、政務公開、黨員教育以及利益訴求等多項內容集于一身的移動平臺。
(四)信息化平臺缺乏健全的保障機制
其一,資金不到位。這幾年,我們國家在該方面建設當中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但是也存在重復開發(fā)的問題,所以資金浪費情況依舊存在。這時候建設信息化獨立平臺就缺少資金。其二,沒有人才保障。在選擇黨組織隊伍人才的時候顧慮過多,沒有引進一定量的信息化技術人才,缺乏技術過硬的人才。其三,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主要就是制度不規(guī)范,不能有效應對新媒體輿情,考核與獎懲制度不合理等等。
三、兩者的相互融合
(一)強化信息化思維
黨員干部們應該要進一步轉變思維,創(chuàng)設出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氛圍。相關的信息技術部門應該要帶頭在組織當中加強對新媒體理念的宣傳,其他的領導干部應該要率先進行示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提升黨建工作信息化的相關措施,進而形成與時代發(fā)展相協(xié)調的工作思維,從而去迎接各種條件,確保整個黨組織上下都可以達成新媒體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的發(fā)展事實。另外還必須要運用信息化思維去取代傳統(tǒng)的思維,運用開放的眼光和高遠的心態(tài)對待信息化平臺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教育
第一,要編制出來黨員干部的新媒體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方案,對于不同年齡、專業(yè)以及學歷和工作年限的人員因材施教。同時還需要以常態(tài)化的培訓作為主體,將年度以及季度的培訓作為輔助,以此進一步利用網絡資源實施在線培訓,引導黨員干部去進行自主學習,提升技術應用水平。第二,需要強化對新媒體作風的教育。促進這些人員新媒體到的意識的提升,使其能夠正視并且自覺地去接受新媒體平臺上面群眾的監(jiān)督,同時提升對信息的篩選和辨識能力。
(三)實現信息化平臺與新媒體的融合
現階段其黨組織信息平臺主要有外部官方網站以及內部工作系統(tǒng)兩種,其中后者的信息化發(fā)展水平較難提升,而前者則缺乏相對廣泛的影響力。大部分群眾的訴求都不能及時傳達,群眾信息缺乏基本的隱蔽性,整個登錄程序非常繁瑣,使得信息化平臺自身無法實現深層次的利用。所以這就需要強化對新媒體的融合,使黨建App能夠將教育培訓、信息公開、利益訴求以及便民服務等集中起來,提升黨建工作效率[4]。
(四)構建信息化平臺保障機制
需要合理運用相關的建設資金,防止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確保資金運用的充分性與投資的精準性,以此降低財政負擔,防止國有資產被浪費。另外還應該要強化人才保障,必須要面向社會,積極吸納掌握新媒體技術同時具有極高政治素養(yǎng)的人才,發(fā)展和培養(yǎng)復合型的人才,進一步優(yōu)化黨組織的人才結構。除此以外還需要運用系統(tǒng)思維去完善信息化發(fā)展的相關運行機制,進一步優(yōu)化新媒體的民主制度,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強化對該平臺的制度約束。
四、結語
總的來說,新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給黨建工作的改革發(fā)展帶來了一定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zhàn)。所以這就需要積極面對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強化信息化發(fā)展思維,加強黨員干部培訓,實現信息化平臺與新媒體的融合,以此實現黨建信息化的全方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趙玉俊.淺談如何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18,188(04):73-75.
[2] 趙小娜.新媒體時代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研究[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2):142.
[3] 陸芳萍,沈東.新媒體時代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研究[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01):57-59.
[4] 潘秀梅.如何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J].信息化建設,2016(02).
作者簡介:馬向紅(1974.08- ),陜西涇陽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助工,本科,研究方向:基層黨建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