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珠珠
摘 要: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維方法體系的重要內容。它是一種精準思維、危機管理性思維、積極主動性思維,因而運用底線思維,精準確立底線是前提、堅決守住底線是關鍵、努力追求高線是要義。
關鍵詞:底線思維;思維特征;實踐要義
一、引言
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維方法體系的重要內容,體現(xiàn)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因此,學習和掌握底線思維方法論,對于我們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二、底線思維的內涵及現(xiàn)實關照
“底線”一詞源于日常生活,人們耳熟能詳。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球類比賽場地四周劃定的界線就是底線。根據規(guī)則,擊出的球如果出了底線,就要失分或交換發(fā)球權,就有可能導致被動甚至敗局,運動員必須把擊出的球控制在界線以內,才能掌握比賽的主動權并尋找勝機。生活中我們常說做人做事要有底線,不同身份、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人為人處世的底線有所不同,如黨員有黨員的底線、教師有教師的底線、法官有法官的底線等。任何觸碰或超越底線的言行都是犯忌的,都會受到指責,或者遭遇損失。所以,底線就是限制線,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底線一旦被突破,就會遭遇一定的后果。
底線是底線思維的核心內容,但底線不等于底線思維。什么是底線思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泵珴蓶|多次說過,不論任何工作,我們都要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想、來部署。鄧小平曾強調:“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xiàn)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xiàn)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雹俚拙€思維是以底線為導向的一種思維方法,是指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研判最低界限,立足最低可能值而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戰(zhàn)略性思維方法。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1]也就是“守底”與“有為”的辯證統(tǒng)一,這是底線思維的核心。
居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底線思維就是強調對風險和矛盾的時刻關照。當前我國形勢總體上是好的,但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huán)境變化之快、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zhàn)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當前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改革發(fā)展也面臨著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憂。“變”和“憂”深藏著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風險,他強調:“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性風險,這是我一直強調底線思維的根本含義?!雹谝虼?,增強底線思維能力在今天更是對國際國內現(xiàn)實存在的風險和矛盾的強烈關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那么,如何運用底線思維?這就要求我們精準理解底線思維的思維特征和實踐要義。
三、底線思維的思維特征和實踐要義
(一)底線思維是一種精準思維,精準確立底線是前提
凡事都有底線,可是底線是什么?底線在哪里?對此必須要有精準的認識和判斷,這是落實行動的基本依據。首先,從客觀規(guī)律角度看,底線是臨界線,是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點。一旦量變突破底線,事物的性質就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任何事物都客觀存在著發(fā)生質變那個臨界點。例如,水一旦到了零度以下就會結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旦違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談不上是社會主義;共產黨員一旦喪失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也就名不符實、蛻化變質。其次,從價值目標角度看,底線是目標線。對于客觀事物來說,底線通常是指臨界線,而對于實踐主體來說,底線的最終生成還和主體最低實踐期望值與基本實踐目標的劃定緊密相連,是實踐主體根據客觀規(guī)律以及自我的基本需求間綜合考慮而生成。因此,目標底線的劃定也要科學地、精準地研判,不能脫離實際。就這一點而言,精準劃定目標底線就是一個做事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的通俗道理。最后,就實踐意義角度看,底線往往還是安全線和生命線。面對風險和挑戰(zhàn),守住了底線也就意味著有效地規(guī)避了風險。再者,實踐中,凡是高度強調底線的事情,往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可以說,底線存則生命存,底線亡則生命危。因此在一些大是大非、生死攸關的重大事情上,我們對底線的把握一定要心明如鏡。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對包括道路方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黨建、國防軍隊以及外交等在內的各方面重大事情上都明確劃設了不可逾越的底線,對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守住底線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底線在哪里,因此,對事物的底線給予準確認知,這是實踐中用好底線思維的認知前提和邏輯基礎。
(二)底線思維是風險管理性思維,堅決守住底線是關鍵
風險管理,是主體用以降低風險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一個相對完善的風險管理全過程體系,應該包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監(jiān)測以及風險事件處置等環(huán)節(jié)。如前所述,底線思維就是針對風險和矛盾而存在,它的最大實踐效用就在于防范化解風險和矛盾,因而在這個意義上就是風險管理性思維。因此,底線思維要求行為主體在落實行動之前就要對行動后果進行預判,并且有針對性地確立防御機制,對危險、困難、挑戰(zhàn)、風險估計得更足一些,對可能出現(xiàn)的最壞結果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對可能導致超越底線的原因分析得更深更細一些,對應對預案設計得更科學更合理一些。做好“壞”的準備,爭取“好”的結果,嚴格管控風險,堅決守住底線。而要做到這樣,對于實踐主體來說,有一個重要的能力要求,那就是提高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如何提高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風險的本質就是問題和矛盾,而問題和矛盾的解決需要主體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就是發(fā)揚斗爭精神。發(fā)揚斗爭精神在今天,不僅要有斗爭意識、斗爭意志,更要有斗爭本領。習總書記強調:“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zhàn),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③因而,要提高防范化解風險能力,實踐主體,特別是我們黨的領導干部要練就斗爭本領。
斗爭本領首先從我們黨的“看家本領”中來,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指引;斗爭本領還從科學的思維方法中來,要提高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guī)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斗爭本領更從偉大的實踐中來,要深入實踐,通過經風雨、見世面,實現(xiàn)長才干、壯筋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只有在學中干、干中學,才能練就一身駕馭和應對風險的真本領。
(三)底線思維是一種積極主動性思維,努力追求高線是要義
底線思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表面上看,底線思維是消極防守、膽小怕事的思維方式,其實不然,它是立足守底線,但追求的是達高線,是“守底”與“有為”的辯證統(tǒng)一。并且從底線思維的內在邏輯看,一旦底線明確了,我們就可以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大膽干,放開手腳勇往直前,從而取得盡可能好結果,這才是底線思維的要義所在。因此,底線思維突出強調實踐主體的積極能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闭嬲鋵嵑?、掌握住、運用好底線思維,領導干部離不開對使命擔當?shù)淖杂X。堅持底線思維,不是守攤子、看地盤,時下少數(shù)干部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tài)度,敷衍工作,美其名曰“守住不犯錯誤的底線”。這恰恰是對底線思維的最大誤解。必須明確,只有“有為”,才能“守住”;只有善于運用底線思維,才能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在各項具體工作中,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動權,有效規(guī)避風險挑戰(zhàn)、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從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注釋:
①《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67頁。
②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③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