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宇
我認為提高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策略主要分為講授式、體驗式。以下收集了一些案例證明。
話題1講授方式:
美術課堂的講授離不開講課,“講授”一詞由古拉丁語“l(fā)ectave”派生而來,講課的歷史淵源流長,可與追溯到古希臘的教學。古希臘時代,蘇格拉底通過對話、提問、揭露矛盾讓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提一般規(guī)律,從而獲得普遍知識的講課方法,被稱做“精神助產術”。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儒家首創(chuàng)的問答式的講課,如孔子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體現(xiàn)了早期的啟發(fā)式的講授教學。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主張學生深造自得,在講解上注重“引發(fā)不發(fā),中道而立”。墨子在其前輩的影響下,率領實踐由教師通過語言,主動而系統(tǒng)地學生傳授知識,成為中外教育史上系統(tǒng)運用講授法教學的首位教育家。
講授法是由“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敘述事實、描述現(xiàn)象、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guī)律”。講授法的具體實施性是由講解、講述、講讀、講話、談話、講演等不同方式。實際上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從沒有單一的采用哪一種方式,而是將多種講授方式相互交叉、彼此滲透、靈活運用。但是通常講述和講解是廣為流傳、普遍采納的、最為基本的講學方法,可以說不論那門學科、哪種模式的教學,都離不開這兩種方式的講授。講授法自古至今歷經疑難,仍然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案例評析:
體驗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以情感之。如何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就顯得至關重要。
課題:漂亮的童話城堡,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人美版 ,一年級第二冊。講授新課:
課堂教學中,講授的時間不盡相同。中學生數(shù)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教師每節(jié)課啟發(fā)與小結的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而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平均講授時間約占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2/3。
講授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其目的、功能應有所不同:起始階段為引發(fā)鋪墊性的講授,可以提供給學生廣闊的知識背景,打開學生的思路;新授階段為剖析釋疑性的講授,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結束階段,為總結強化性的講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貯存在大腦里,達到記憶鞏固的目的。很明顯,一味的言語講授,不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講授教學的過分濫用。如何可以發(fā)揮講授教學的優(yōu)勢,克服上述講授的弊端呢?這就需要教師學會運用講授教學的策略。
話題2 ?體驗方式:
體驗是指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fā)展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的關系,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體驗是主體內在的知情意行的親歷、體認與驗證,它既是一種主體性活動,也指活動的結果。體驗學習泛指學習者親身介入實踐活動,通過認知、體驗、感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方法。
斯普朗格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心靈的喚醒”教育的目的是從生命深處喚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識,將人的創(chuàng)造力,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本主題的教學教師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反復深刻體驗的空間,不急于得出體驗的結果,關注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發(fā)生的心理變化,促使學生感悟人生,喚醒心靈。
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于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
(一)體驗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1.活動性
體驗學習以學習者參與實踐活動為基礎,活動是體驗的載體,不同的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會帶給學習者不同的心理體驗。
2.自主性
體驗總是與個體的自我意識緊緊相連,體驗具有自我性,他人無法代替。
3.生成性
體驗的起點不同,體驗的個體有差異,需要不斷外化、調節(jié)才能形成,因此具有生成性。
4.綜合性
新課程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都屬于體驗性目標,因此體驗學習目標不總是情感性的,還有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效果、學習的結果、學習中的人際環(huán)境,學習的價值的體驗。體驗的目標具有多元性。因此也就決定了體驗學習內容和方法的多樣性。
5.開放性:教師把學生的生活和經驗引入教學過程,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生動有趣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讓教材活起來。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民主明朗開放的交往空間,讓師生展露真實的心態(tài)。
(二)體驗學習又有著許多的途徑
1.從實踐性親歷中引發(fā)體驗
是指學生主體直接參與實踐親身經歷某件事,從中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具體可分為兩種:其一,從角色扮演活動中獲得體驗。其二,從親身實踐中獲得體驗。即主體不經過任何中介而直接與客體相互作用,從而認識客體,獲得直接經驗或體驗。
2.從心理性親歷中引發(fā)體驗
是指學生超越時空、虛擬地經歷某件事或對自身的經歷進行回味,從中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這種心理性親歷也可分為兩種:其一移情性體驗。即通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去感受別人的需要、處境和追求,由此認知、體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其二反思性體驗。即學生借助聯(lián)想、記憶等手段,將自身經歷中值得珍視的內容提取出來,進行回味、過濾和反思而引發(fā)的體驗。這種反思性體驗,有利于改造和重組學生的經驗,提升學生主體的認識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