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俊
中華古詩詞是中國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民族的語言精品。它記載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是我們民族的精髓。孩子們學習古詩詞不僅能豐富語言,陶冶情趣,還能近距離接觸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中國歷史。小學每一冊教材中都安排了古詩詞,古詩詞中多則56個字,少則20個字,字數(shù)不多,看起來枯燥的語言中有景,景中有情,這樣簡短的內(nèi)容,如何在小學40分鐘的課堂上來安排教學才是最有效的?下面就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shè)計來談?wù)劰旁娫~的教學。
一、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上好課的前提。新課的導入能在一開始上課就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能讓學生很快地入情入境,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導入的好壞是一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體現(xiàn)?!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李白的一首送別詩,在設(shè)計教學案的時候,從學生已學過的古詩入手,先讓學生背古詩,引出詩人李白,再引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告訴學生這是一首送別詩,很自然地引出新學的古詩。這一過程由熟知的事物過渡到新知的事物,同時也告訴了學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也是送別詩。
二、釋題
詩題是詩歌的“眼睛”,要理解古詩首先要釋題。設(shè)計先個性讀題,指名學生讀,齊讀詩題。問:你讀出了什么?誰知道這里的廣陵指的是哪里?你怎么知道的?之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是啊,我們理解古詩的意思就要看注釋,借助注釋來理解。誰送誰呢?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揚州去。然后感性讀題,據(jù)說當時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三名一別,即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年紀比李白大十二歲,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接著向?qū)W生講他們相識相知的故事。由這個美妙的故事導出他們之間的情,體會他們當時的那種難舍難分,為后面的送別情的理解做鋪墊。
三、以讀悟情,以讀入境
讀能讓學生更好的入情入境,在讀中悟情,詩歌就是要多讀。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提出要求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在此基礎(chǔ)上指名讀,單個兒地讀能讓老師很快地了解學生讀的程度,再更進一步劃節(jié)奏讀,古詩是很有韻律美的,也很有節(jié)奏,我們讀故事就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美來。讀之前讓學生試著自己劃節(jié)奏,劃好后自己讀一讀,老師再指名讀。最后全班同學有節(jié)奏地齊讀。以讀悟情,以讀入境。讓學生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
四、感悟詩情,品讀古詩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這堂課的重點,不但要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思,還要讓學生去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首詩一共有四句,前兩句是敘事,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教學時抓住關(guān)鍵詞理解,比如故人、西辭、煙花三月、孤帆、盡、唯見、天際等詞語。西辭的理解是難點,可借助圖解和通過情景再現(xiàn)來理解,讓學生入情入境知道西辭就是面向西邊的黃鶴樓和李白告別。在這一篇詩作里,詩人李白并沒有把情感直接地表達出來,而是把這份情感巧妙地融進了一江春水,一葉孤帆中,無不處處蘊含著這位大詩人對孟浩然的依依不舍、難舍難分之情。這種情感學生怎么能理解呢?這就需要老師的“導”。在前面的教學設(shè)計里,已將李白與孟浩然的友情大致敘述了一番,讓學生稍微了解了這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如此的鋪墊在學生心里必然會泛起層層漣漪。這時適時地拋磚引玉,一層層剝開詩作中蘊含的真情:從“這樣的朋友將要遠行,李白的心情怎樣?”——“若是朋友要去的地方美麗無比,李白會傷心嗎?”——“ 為什么詩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連續(xù)的幾個問題,并不是盲目的,它們引領(lǐng)著孩子們的思維,一步步走向詩人情感的最高峰——依依不舍、難舍難分。是啊,最后友人的小船也漸漸離開了李白的視線,只能看到奔流不息的長江東流而去。他無不感慨地再次吟誦了這首詩,并寫下這膾炙人口的感人的詩篇。層層深入讓孩子們從對古人的崇拜中,走進意境,走進詩句,感悟到詩人對朋友那種真摯之“情”。教師帶著學生入情入境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復誦讀,讀出老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來。
五、拓展
詩的教學本該結(jié)束了,但文本的結(jié)束并不能滿足孩子們的欲望,他們?nèi)匀患又?,渴望著。趁此我設(shè)計了拓展閱讀,也就是時隔一年后李白又為這次送別寫下的一首《江下行》,學生讀,再次品味到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兩位詩人濃厚的友情。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我和孩子們的互動中活化了教學過程,通過解詩題──讀中悟情──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教學過程,重新煥發(fā)了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較好地體現(xiàn)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把孩子從生澀難懂的詩文中解脫出來,讓古詩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香之氣,且蘊涵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