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偉(衡水學院體育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體育教學是大學教學的重要構成,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作為國家發(fā)展動力來源,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于國家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在大學階段加強體育教育,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有助于提高各方面素質,推動學生個人成長。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幫助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終身體育意識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人可以自覺、自發(fā)、自主的展開體育鍛煉。終身體育意識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習慣,在體育課堂之外,學生仍然可以積極主動的展開體育學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展開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緩解心理壓力。
體育教學和終身體育意識具備同樣的目標,都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展開其他活動提供身體基礎,進而提高學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通過體育活動教學,改善學生身體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讓學生學習和生活面對的壓力得以緩解。經過體育鍛煉,心理壓力得以釋放,讓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如今我國全民體育的效果遠不及美國等發(fā)展國家,國民身體素質普遍較低,很難有時間、有場地展開體育鍛煉。隨著我國逐漸重視國民身體素質,在社會廣泛建設國民體育場地,但是國民終身體育意識仍然較低。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素質,影響著國家的發(fā)展速度。高校體育教育要承擔起對應的責任,著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我國大學生結束高強度的高中生活,進入高校后出現(xiàn)倦怠感,且大學生活的豐富性,讓學生擁有了多種娛樂途徑,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下滑的情況。對此高校體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刻不容緩,學校要投入資金和物力支持體育教學,著重優(yōu)化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多數(shù)高校的體育教育,經常使用注入式教學,灌溉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體育知識。體育可能未能發(fā)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也忽視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使得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較差,更難以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將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術傳遞給學生,學生能否接受體育知識十分關鍵。只有提升學生主動性,才能建立端正的鍛煉意識,逐漸發(fā)展終身體育意識。
大多數(shù)體育課堂,教師只進行體育技能教學,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十分匱乏,導致學生雖然掌握運動技能,但是對于體育知識知之甚少,甚至很多學生對于自身身體結構、肌肉構成完全不了解,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運動損傷的情況。體育課程期末考核只重視運動技能掌握水平,完全沒有理論知識的考核,使得學生缺少對理論知識的重視,不會認真記憶理論知識。
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占據主導位置,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造成體育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很少使用多媒體設備等,學生只能聽教師講課,學習興趣低,且運動積極性不高,無法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運動習慣,更難以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興趣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第一步,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首先讓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在學生了解體育教學對于自身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后,可以減少排斥情緒,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此外,體育教師要注意和其他文化課程的結合,讓學生找到兩者的關聯(lián)性,為學生日后工作和學習建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要重視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建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主動進行體育學習,從培養(yǎng)興趣著手,形成穩(wěn)定的好學氛圍,從而讓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理論是支持體育活動的基礎,學生了解身體構造、肌肉肌理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等知識,可以提高體育鍛煉的效率,避免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高校體育教學要重視理論教學,增加體育理論教學的占比,讓學生可以對體育理論知識形成一定了解,從而支持體育活動的開展。在理論教學的同時,要注意聯(lián)系實踐活動,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掌握體育理論知識,更能夠具備體育技能,得到全面發(fā)展。為有效推進體育理論教學,高校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體育素養(yǎng),讓教師可以具備基本的職業(yè)精神,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只有教師的體育知識扎實,才能將體育知識傳遞給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師要具備一定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水平要能夠指導學生學習。教師樹立終身體育意識要注意提高運動能力。另外,教師自身終身體育意識要加以強化,在教學過程中,讓自身終身體育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帶給學生積極的影響,提高教學效果。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主要圍繞競技體育展開,學生主要任務在于掌握不同運動的技術,雖然提高了學生體育技能,但是學生沒能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活動樂趣。傳統(tǒng)體育課堂上,學生要完成體育考核,將體育運動當做是學習任務,學生在心理上增加學習壓力同時,喪失了參與體育活動的心理滿足,難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教師展開體育教學,需要轉變教育理念,以休閑娛樂的理念展開教學,如增加攀巖、保健以及健美操等活動,改變以往單一化的體育教育。
相比于田徑、籃球、足球等傳統(tǒng)體育項目,排球、輪滑、健美操、羽毛球等娛樂向項目更受大學生的歡迎。教師需要積極展開教學改革,通過采取多元化體育教學內容,制定創(chuàng)新性教學計劃。圍繞學生體育需求建立考核標準,提高體育項目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師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愛好特征,設定幾種運動項目,作為選項,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運動項目。在教學課堂上,同時展開多種教學項目,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在樂趣和興趣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體育教育經常在課外進行體育鍛煉,是延伸體育教學的關鍵,課外活動豐富的形式是影響活動效果的關鍵。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積極展開多元化活動,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讓大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體育活動標準,設計體育活動,讓學生可以投入到日常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特長。
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展開競賽活動,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展開校外活動,讓學生感受體育運動的意義。如到學校附近的社區(qū)組織社區(qū)體育活動,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健身操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校外社區(qū)組織居民展開健身操競賽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課堂學習的內容,組織居民形成一個隊伍,經過一個月的教學準備,代表自己的社區(qū)參與社區(qū)競賽。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組織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培養(yǎng),同時鞏固學生健身操能力,讓學生可以實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學生組織健身操活動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體育運動帶給人的樂趣,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
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展開培養(yǎng),要做到合理設計,規(guī)范性培養(yǎng)。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體育活動的實際需要,對目前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推動體育教學順利展開,強化學生的體能,讓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教學要以培養(yǎng)習慣、提升興趣為目標,這樣體育教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效果,推動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如教師本學期教學的體育類目選擇民主投票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民主投票的方法,展開體育教學。如教師設定籃球、網球、瑜伽、羽毛球等選項,以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選擇任意兩項運動作為本學期的項目,根據學生選擇結果,排名前兩位的運動將作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
體育課堂上經常通過體育活動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參與體育訓練,掌握體育運動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在運動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師可以更有效、更便捷的傳遞體育知識。如教師進行理論教學時,可以攜帶人體模型,將人體模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模型來了解人體結構和肌肉走向。教師制作PPT講解運動損傷和防范,利用動畫和視頻形式,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運動損傷的形成,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注意防范。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如羽毛球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材料,帶領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羽毛球,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的規(guī)律,從而輔助羽毛球運動技能。教學期間,教師要利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精神,主動展開體育運動的探索,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學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要注意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重視理論教學,保證學生可以具備一定的運動知識;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著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形式,提高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推動體育意識規(guī)范性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