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傳成(青州實驗中學 山東 青州 262500)
隨著2020年全面邁進小康社會的步伐不斷邁進,教育層面的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這就要求體育和健康課程的實踐教學必須實施到位,開展試驗新時代的新型的課堂教學,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上進行新型的創(chuàng)新。早就在2015年的10月份,在由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就介紹過新出臺的新課標,必將著重強調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著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質量評價標準。在這樣的改革形勢下,所有的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必須有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各學科的教師也要綜合起來重視跨學科的綜合育人功能。因此,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不僅要培育學生的體育意識,還需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在高中的教育教學中,高考固然重要,雖然各學科的知識不能落下,但是體育教學也是不容忽視的。開展體育教學,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鍛煉學生的意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日后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我國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方式正在不斷的改進,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和加強體育鍛煉的習慣而不斷作出調整。由此可見,教育部對于體育教學是多么重視。因此,體育教師要落實到位,督促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讓終身體育意識在學生心中刻下烙印,盡而實現(xiàn)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標。
終身體育意識,要重視對高中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希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師會使得學生學習到基本的體育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基本的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是學生行程基礎的體育鍛煉常識,能夠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來欣賞體育賽事。
學生的體育技能,包括體育鍛煉技能和自我技能評價能力。如果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這兩方面的體育技能就能夠達到體育健康學科的學科目標,也就是學生能夠通過體育活動來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的能力。學生能夠通過自我技能評價能力在繁多的體育項目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
身體素質包括兩方面,一是健康素質,二是運動素質。健康素質的著重點在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運動素質則指的是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運動來獲得一定的體育活動能力。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難以進行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所以學校應該強調這一方面內容,家長也應該意識到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
在當前形勢下,教師對學生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只簡單的在教學過程中傳達教學目標,因而導致了學生的意志力薄弱,無法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更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在高中這個階段,是學生身體發(fā)育和生理發(fā)育的特殊時期。在高中體育課堂上,學生多少會有一些思想包袱。例如:女生會由于生理問題拒絕參加體育鍛煉,或擔心在做一些體育動作時在同學面前出丑等。還有就是有的學生惰性思維很嚴重,怕苦怕累。因此,這大大限制了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教師的缺乏基本是每一個高校都面臨的問題,更何況是體育老師。高校在進行招體育老師時,往往會對其的專業(yè)水平考查力度不夠。因此,這就經常會出現(xiàn)“臨時抱佛腳”的現(xiàn)象。教師也是初學者,現(xiàn)學現(xiàn)賣,對于學生的一些疑問也不能及時解決。
一門學科教學成果的好與壞都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密切相關,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很多高中的體育教師數(shù)量難以達到教學要求,很多學校的比例難以達到教育部要求的1:350。為了提高高中體育健康學科的教學質量,學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學部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給學生配備足夠的體育教師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課堂內容,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得足夠的關注。另外還需要提升高中體育教師的招聘門檻,這樣可以使得高中體育的教師師資隊伍更加的專業(yè)化,避免混水摸魚的體育教學人員存在。
為了保障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我們必須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學生科學的掌握各項運動技能的前提就是教師能夠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因為只有課堂教學科學化才能夠避免或者減少學生在運動過程當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潛在性的損傷。在此建議高中體育教師在選定教學方法的時候可以借鑒以下幾方面:一是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體育教師經常容易忽視的地方就是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往往總是過多的專注于實踐,但是我們?yōu)榱四軌蜃寣W生充分的理解體育教育的深刻含義,從而讓學生科學的運動,我們應該做好理論知識的傳授。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因為每個學生他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是不同的,個體與個體之間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來發(fā)展不同強度不同項目的體育運動,并且在分配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切記不可采取強制性的教育方式。
(1)加大體育教育的投入。
首先要增加學生在學校的運動面積。要想使得所有學生能夠充分的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當中,必須有足夠的體育教學面積。其次就是要給學生配置足夠的體育教學器材。只有足夠的體育教學器材,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到體育教學課堂中來,并且專業(yè)性的體育器材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提醒學校在引進體育器材的時候,要重視選擇環(huán)保的材料,并且選擇器材的數(shù)量是應該和自己學校的實際需求相符合的。最后是擴大綠化面積。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進行戶外的體育活動,為了滿足學生戶外運動的需要,學校應該做好校內的綠化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建安心的綠色環(huán)境。
(2)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教學,重視立德樹人。
任何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都需要滲透德育教學,我們在體育課堂的教學應該也是這樣,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各類文化知識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來提高對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比如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運用到了游戲比賽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比賽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讓學生在兼顧自己完成比賽的同時也能夠做到關心他人,從而讓學生形成互幫互助的團結意識。在教學課堂當中,體育教師可能會設置一些比較困難的體育項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面對、堅持不懈,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寶貴精神,讓學生樹立起自信果斷的拼搏精神,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作用,達到在體育課堂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3)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養(yǎng)成健碩的體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要使身體素質一直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下的話就需要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在平常課余時間要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并且不斷的給自己樹立體育鍛煉的目標。但是這種觀念在當代教育下的今天,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并沒有形成這樣的意識,還是認為學生多看書、多做試題這樣的行為是對的,但是我們?yōu)榱俗寣W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觀念,來讓學生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教師和家長要共同給孩子樹立體育的目標,要明白身體素質和學習要同步發(fā)展提高的道理,幫助學生提升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讓學生深刻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4)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他們將來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關鍵作用。而體育健康教學能夠達到幫助學生調整心理平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其實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是身體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心理素質的加強,因為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的比賽教學或者其他體育設施的學習,都能夠讓學生提高心理應變能力,增強心理素質,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另外在紛繁復雜的當今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如果不具備非常強硬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增強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
綜上所述,終身體育意識在體育健康課程改革當中,是我們一直改進的內容,這對高中體育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自主鍛煉的能力,也一直是新課標強調的內容,這些也都是我們培養(yǎng)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我們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素質教育的范圍絕不僅僅局限于在學校之內,陶行知老先生就有一句教育格言:生活及教育社會及學校,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在生活中也要滲透教育,要在實踐當中滲透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堂,每一個家庭,甚至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這一刻做起,在當今的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幫助學生純粹的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充分的放松自己的身心,勞逸結合,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更好的保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