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仰良
摘? 要:龍舟運動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體育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本文以江蘇省龍舟運動現(xiàn)狀為研究對象,對龍舟運動硬件設施、龍舟課程設置與教學、龍舟課程教學人員、龍舟課外活動、龍舟運動隊建設等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diào)查法和專家訪談法。對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運動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為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運動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江蘇省本科院校? 龍舟運動? 現(xiàn)狀? 影響因素?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a)-0162-02
1? 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運動開展的現(xiàn)狀分析
1.1 龍舟運動硬件設施情況
龍舟運動與一般的體育運動有著很大區(qū)別,其在訓練和比賽時需要具備級別較高的水域環(huán)境,而普通高校很難擁有這種較高級別的水域環(huán)境,因此,這些普通高校很難進行龍舟運動的推廣發(fā)展。能夠開展龍舟運動的高校在訓練和比賽時使用的水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本校自己建設的游泳館等水上項目場地,還有一種一般就是距離學校較近的湖泊或者河流。高校自己建設的水上訓練場地耗費的資金、人力、物力很大,大多數(shù)高校無力承擔,因此,很多高校在日常訓練時通常運用本校附近能夠滿足龍舟運動的水域。然而,雖然江蘇省水資源充沛,但是大部分高校距離符合要求的水域太遠,不能確保高校運動員具有充足的訓練時長和較為固定的訓練場所,龍舟運動水平就很難得到提高。
各高校學生對于目前學校所提供的龍舟設施滿意度偏低,運動員對場地和器械的需求力度很大,也反映出這些高校在場地和器械資源方面比較緊張,不能滿足運動員訓練和學習的需求。因此,如若只允許運動員在希望得到學校支持方面如果選擇一種,他們更傾向于場地和器械,他們需要在學校擁有自己的訓練場地和訓練器械,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實踐訓練或者理論學習,而不是舍近求遠地去校外場地。
1.2 龍舟課程設置及教學情況
1.2.1 龍舟課程設置情況
調(diào)查的6所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的形式上,均未開展龍舟項目的必修課,其中蘇州大學、常州大學、淮海工學院對體育學院學生開設有龍舟選修課程。除三江學院以高校社團俱樂部的形式開展龍舟運動以外,其余5所高校均有龍舟競技隊伍。龍舟項目在江蘇省高校的基礎薄弱,學生對龍舟項目的認知較少,龍舟項目并未得到高校領導的重視,因此6所高校均未開展龍舟必修課程。
1.2.2 龍舟教學情況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0.6%的學生選擇在龍舟課程中獲取技術技能知識,32.8%的學生希望在龍舟課程中獲得理論知識,說明大部分學生選擇龍舟課程更希望能學到相關技術技能,對龍舟運動的理論知識也有一定的需求。但大部分龍舟課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教授給學生很多專業(yè)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他們大多只是在課堂上講解一些簡單的動作要領等基礎知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對于龍舟運動學習的積極性,制約了龍舟運動在高校的發(fā)展。
1.3 龍舟課程師資情況
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教練(教師)年齡主要是介于30~40歲之間,這一年齡段,人體各項指標都處于良好狀態(tài),人們的事業(yè)心強,對未來生活也充滿信心,會樂于奮斗和工作。顯然,這種年齡結(jié)構(gòu)有助于更好地對高校學生進行龍舟課程的教學和訓練。因為龍舟運動需要很多運動員一起參加訓練,而且需要使用笨重的器材。此外,作為水上運動,龍舟運動具有一定的安全盲區(qū),所以龍舟教練員應當以身體狀況良好的中青年教師為主。本次調(diào)查的12名教練(教師)除1名女助教外,其他均為男性,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會有一些女性運動員,因此,為推動高校龍舟隊的發(fā)展必須要求各高校龍舟隊必須配有女性教練員,以便她們及時了解女學生在訓練和比賽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同時也便于照顧女性運動員的生活和訓練。
江蘇省本科院校的龍舟隊教練員大多為非龍舟專業(yè),但通過訪談我們知道,即使大多數(shù)教練員是非龍舟專業(yè),但他們也是與龍舟有關的水上運動教練員,如劃艇。執(zhí)教年限與執(zhí)教水平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要想獲得豐富的執(zhí)教經(jīng)驗,離不開時間的積淀和消化,更離不開比賽和訓練的積累。有研究表明,教師從開始教學到成為優(yōu)秀教練員,需要歷經(jīng)從準備到穩(wěn)定的漫長過程,時間一般在12~14年。因此,目前大部分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教練(教師)執(zhí)教年限不足,還需要積累更多的執(zhí)教經(jīng)驗。從學歷層次來看,取得學士學位的有2人,占總?cè)藬?shù)的17%,其余都為碩士學位??梢钥闯鼋處煹膶W歷水平較高,有利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掌握和提高。
1.4 龍舟運動隊建設情況
江蘇省大學龍舟隊隊員主要來源于全校選拔,還有部分參賽者是由其他人推薦的,沒有運動員是通過特招的。在訓練頻次上各高校都能保證2次以上,其中1次校內(nèi)力量訓練,至少1次校外水上練習。三江學院與淮海工學院有專門的訓練水域,因此每周末都要進行2次水上練習。在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隊競賽情況上,由于揚州大學龍舟隊組隊不到1年,所以參加的比賽較少。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常州大學自從龍舟運動被納入省運會開始都有參賽。三江學院和淮海工學院龍舟隊成立較早,因此參加的比賽較多?;春9W院龍舟隊從2009年開始,已經(jīng)先后2次取得全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冠軍的優(yōu)異成績,并且獲得了3次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的冠軍,因此,淮海工學院龍舟隊已經(jīng)成為了江南地區(qū)甚至整個中國大學生龍舟隊實力最強悍的戰(zhàn)隊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龍舟運動在江蘇省各大高??焖侔l(fā)展起來,很多高校即使是零基礎也將龍舟運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例如東南大學正是憑借著對文化的傳承,從零基礎開始,在基礎設施不健全、師資力量較弱的情況下艱苦奮斗,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建了一支實力較強的龍舟隊伍,并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了很多榮譽和成績。高校大學生龍舟隊伍的積極成長和不斷壯大說明,大學生龍舟運動正在步入正軌、趨于成熟,這對于整個江蘇省甚至江南地區(qū)龍舟運動的健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 促進江蘇省本科院校龍舟運動發(fā)展的對策
2.1 高校管理人員要積極學習龍舟文化,提高重視程度
高校管理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龍舟文化觀念,積極學習龍舟文化和龍舟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充分認識龍舟運動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校大學生發(fā)展的積極意義,提高重視程度,主動采取相關措施來推動龍舟運動的發(fā)展。
2.2 高校要建立健全龍舟課程制度
高校要主動將龍舟運動納入高校課程體系,開設獨立的龍舟運動課程,將龍舟文化引入課堂教學,不斷拓展和豐富體育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課程可以設置為學生的一門選修課,要采取學分制,學生必須完整參與教學過程,通過考試才能得到學分。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龍舟運動的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龍舟運動整體水平的提升。系統(tǒng)完善的課程體系不僅能夠豐富龍舟運動員的理論知識,也使得龍舟隊伍訓練更加科學化、精細化。
2.3 強化師資力量,提高教練專業(yè)水準
江蘇省本科院校應當立足自身實際情況,設置較為完善教練管理機制,積極采取有效策略招聘和吸引專業(yè)化水平較高的龍舟教練員。對于當前已經(jīng)擁有的教練員,高校領導要建立教練員培訓機制,積極撰寫教材,加強對現(xiàn)有教練員專業(yè)化水平的訓練和強化。提高教練員的薪酬待遇和補助津貼。此外,高校領導還應積極推動成立和發(fā)展高校龍舟教練交流平臺,通過論壇、座談會、專家講座等形式推進各個高校教練員的互相交流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專業(yè)化水平。
2.4 加大宣傳,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觀能動性
高校應當加大對龍舟運動的宣傳,積極宣傳參與龍舟運動的重要意義,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龍舟運動中去。具體來說,學??梢栽诠俜骄W(wǎng)站和校報??洗罅ν茝V宣傳龍舟運動的意義,學校要鼓勵大學生成立龍舟運動社團,通過社團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激發(fā)高校學生參加龍舟運動和龍舟比賽的興趣和動力。
2.5 多方聯(lián)動,經(jīng)費來源多樣化
高校應當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宣傳龍舟文化重要意義,爭取政府安排一定資金予以支持高校龍舟運動的開展。此外,高校還要在社會媒體上宣傳龍舟文化,積極與社會公益機構(gòu)以及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合作,獲得他們的資金支持。
3? 結(jié)語
總之,龍舟運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對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對全球規(guī)模的影響越來越大,龍舟運動在南方乃至全國得到了蓬勃發(fā)展。但是,對于江蘇省本科院校來說,由于起步較晚,在發(fā)展和提升過程中存在著各種主客觀原因,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此,高校管理者、大學生、地方政府和社會團體有責任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和策略,促進本科院校龍舟運動的健康發(fā)展??沙掷m(xù)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曉宇.我國高校龍舟運動開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 莊國宏.江蘇省高校龍舟教練員現(xiàn)狀分析[J].才智,2015(16):16,18.
[3] 劉大海.江蘇省開展龍舟運動的態(tài)勢分析及發(fā)展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3):96-97.
[4] 隋文杰.論龍舟運動的課程化教學研究[J].科技文匯,2018(4):93-94.
[5] 林立.高校龍舟運動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6):49-51.
[6] 劉強.高校龍舟運動發(fā)展及龍舟運動課程建設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108-109,111.
[7] 伍廣津.高校龍舟競技運動發(fā)展趨勢探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29(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