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國外的高校為了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也有高考制度,只是說法不一樣。那么,國外的高考怎么考?考什么?又與中國有什么異同呢?
美國:SAT和ACT,二者成績均可申請名牌大學
在美國,學生想要上大學,必須通過申請。其中,對于學生申請高校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yè)能力評估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簡稱SAT)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American College Test,簡稱ACT),二者均被稱為“美國高考”,它們既是美國大學入學的必備條件之一,也是大學發(fā)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SAT和ACT在出題機構、試卷構成、題型、判分標準以及考試日期上有所不同,但在申請美國名牌大學時的作用與效力相同。
SAT考試內容包括閱讀、寫作和數學三個部分,與高中教材沒有直接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與SAT不同,ACT是基于教學大綱的考試,涵蓋英語閱讀、語法、數學和科學等幾個方面,更像一種學科考試,它更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ACT還附有中學所學課程和等級問卷、學生個人信息資料和學生興趣問答三份資料,從而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教育需要、興趣與能力。
從難度上看,ACT與SAT大體相當,但ACT更接近中國的高考。
日本:“全國統(tǒng)考”+“自主招生”
日本高考并非“一考定終生”,而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大學入學中心考試”,又稱“全國共同學力第一次考試”,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主持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性質和中國的高考類似,考試內容為基礎學科,包括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等,考試時間為每年1月下旬。這一關考試的目的是幫助各大學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考試成績將作為各高校評定和錄取學生的依據。
過了全國“統(tǒng)考”這一關后,考生還需經歷第二次選拔,即由各大學自行主持并決定錄取學生的單獨考試,程序類似于中國的“自主招生”。針對考生的志愿和特長,各大學主要測定考生的專業(yè)知識和學業(yè)水平,考試在每年3月上旬進行,考生可選擇參加多所大學的考試。日本的這種高考制度更富于彈性,便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學校自主選擇的余地也更大。
韓國:兩次全國統(tǒng)考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yè)能力考試”,在每年11月進行兩次,中間間隔15天,考生可自愿選擇考試次數,成績取兩次考試中分數高的一次。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和探求4門,其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考試分為A型(比現行高考出題范圍小、難度低)和B型(與現行高考相當)兩種,考生可根據大學的招生標準自主選擇。
另外,韓國高考制度最大的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是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再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高考成績共分為九個等級,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考生人數而定。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實行等級制后,考生不會因差一分或零點幾分而落榜。
澳大利亞:高中綜合成績+“全澳等級考試”
澳大利亞是以學生整個高中的綜合成績加上地區(qū)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大學錄取的標準。因此,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yè),打消臨時抱佛腳和碰運氣的僥幸心理。這樣的制度避免了偶然性,突出了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英國:A-LEVEL考試
在英國,學生想要讀大學,必須參加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即A-LEVEL考試。該項考試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相當于中國的高考,考試內容包括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科目,學生選修的科目也在考試范圍之內。A-LEVEL考試評分分為八檔,即A、B、C、D、E、F、G和最后一檔零分U。只有在A-LEVEL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