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高速CT 商丘476000)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多由腦血管閉塞、狹窄等因素引起,占所有腦血管疾病70%~80%,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缺血性腦梗死兩類,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種血管顯像技術,無創(chuàng),無需對比劑,隨著磁共振成像設備及后處理技術不斷進步,MRA 準確性、敏感性也不斷提高[2]。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是一種新型容積灌注掃描技術,可用于評估腦血流灌注情況。本研究旨在探討MRA 聯(lián)合3D-ASL 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78 例為研究對象,男46 例,女32 例;年齡52~75 歲,平均年齡(63.12±5.34)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病情穩(wěn)定者。(2)患者突然出現(xiàn)以下癥狀:口角歪斜或一側面部麻木;或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或眩暈伴嘔吐;或說話不清;或既往少見嚴重嘔吐、頭痛;或雙眼向一側凝視;或雙眼或一側視力模糊或喪失;或抽搐。(3)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體內有金屬植入者;(2)對造影劑過敏者;(3)圖像質量差者;(4)顱腦外傷患者;(5)血管炎、煙霧病患者;(6)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檢查方法 均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MRA、3D-ASL 檢查。(1)DSA 檢查:禁食6 h,采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機(西門子,Artis Zee Ceiling),以Seldinger 技術,于股動脈穿刺,選擇性插管至椎動脈、頸內動脈,非離子型造影劑適量注入,獲取圖像。(2)MRA、3D-ASL 檢查:采用3.0T 磁共振掃描儀(GE,Signa), 頭 顱8 通 道 正 交 線 圈。 根 據(jù)T2-FLAIR、T2WI、DWI、T1WI 序列掃描。MRA 采用時間飛躍法(3D-TOF),掃描范圍:自頸動脈根部至胼胝體上方,層厚:1.2 mm,掃描層數(shù):180,重疊60%,重建矩陣:320×256,掃描時間:4 min 6 s。3D-ASL 設為TE:10.7 ms,TR:4 640 ms,層數(shù)72,層厚:4 mm,PLD:2 500 ms,掃描視野:24 cm×24 cm,采集時間:5 min 10 s,重建矩陣:513×8。3D-ASL 原始圖像傳輸?shù)紾EADW4.6 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處理,3D-TOF 經MIP 重建處理。ASL 圖像數(shù)據(jù)在MR后處理工作站進行校正,獲取感興趣區(qū)(ROI)、腦血流量(CBF)圖,并測量CBF 值,與健側血管比較,判斷患側腦血流量灌注是否存在異常。由2 名經驗豐富放射科醫(yī)生采用雙盲法對MRA、DSA 圖像進行分析。
1.4 觀察指標 以DSA 為金標準,比較MRA、3D-ASL 單獨及聯(lián)合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漏診率、誤診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78 例疑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經DSA 檢查診斷陽性63 例,陰性15 例;MRA 診斷陽性54 例,陰性24 例;3D-ASL 診斷陽性57 例,陰性21 例;兩者聯(lián)合診斷陽性66 例,陰性12 例。見表1。2.2 診斷效能 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靈敏度高于單一MRA 檢查、3D-ASL 檢查,漏診度低于單一檢查(P<0.05);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準確度高于單一MRA 檢查(P<0.05),但與單一3D-ASL 檢查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MRA 聯(lián)合3D-ASL診斷特異度、誤診率與單一MRA 檢查、3D-ASL 檢查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1 MRA、3D-ASL 檢查與DSA 結果比較(例)
表2 MRA、3D-ASL 單獨與兩者聯(lián)合檢查診斷效能(%)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為臨床常見疾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缺血性腦梗死,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一旦察覺不適即為亞急性期或急性期,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效果不佳。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早期表現(xiàn)為CBF 下降,梗死灶CBF 數(shù)值>正常值(50%)雖可并發(fā)梗死,但無明顯臨床癥狀,當CBF<50%即可出現(xiàn)腦梗死相關癥狀[3]。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預后關鍵。
DSA 為目前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金標準,但存在有創(chuàng)、費用昂貴、操作復雜等缺陷,不適合作為普查、初篩。磁共振成像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及時、準確檢查方法,常規(guī)平掃可發(fā)現(xiàn)一些腦梗死、缺血灶,但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超級性、急性腦梗死診斷敏感度較低[4]。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發(fā)展,MRA、3D-ASL 已逐漸應用于臨床。MRA 是一種基于血液流動增強效應成像技術,對血管形態(tài)變化、血流速度改變較為敏感,能清晰顯示病灶,較為準確的反映血管病變,且操作過程簡單、無創(chuàng),無需注射對比劑,但無法精確判斷血管周圍結構,同時顱內動脈細小、蜿蜒迂曲,易在彎曲部分湍流,導致血管信號消失,造成誤漏診[5~6]。ASL 是一種無創(chuàng)測量組織血流量磁共振成像技術,以動脈血內水質子為內源性示蹤劑,簡單易行、重復性高,同時3D-ASL 應用可提高圖像質量,通過單次結合梯度回波、自旋回波采集3D 序列,可獲得更好信噪比、覆蓋率,減少磁化率偽影[7]。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ASL 可表現(xiàn)為雙側或患側腦組織灌注量降低,提示可能存在梗死、血管狹窄,而血管狹窄并發(fā)腦血流灌注不良為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復發(fā)重要機制[8]。因此,ASL 為評估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復發(fā)風險重要技術。本研究結果顯示,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靈敏度高于單一MRA 檢查、3D-ASL 檢查,漏診率低于單一檢查(P<0.05);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準確度高于單一MRA 檢查(P<0.05),但與單一3D-ASL 檢查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特異度、誤診率與單一MRA 檢查、3D-ASL 檢查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MRA 聯(lián)合3D-ASL檢查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能有效提高靈敏度,降低漏診率。MRA 可檢測顱內血管閉塞、側支循環(huán)、血管狹窄情況,3D-ASL 能顯示缺血區(qū)腦組織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為臨床提供準確、及時影像學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綜上可知,MRA 聯(lián)合3D-ASL 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靈敏度高,漏診率低,可為臨床提供較為準確、及時影像學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