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大學英語課程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然而,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中,師生均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差強人意。一方面,語言層面的巨大差異對學習英語聽說產生障礙;另一方面,英語聽說教學方法亟待改進。克拉申的控制論對于探索英語聽說教學法,提高聽說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市場上的聽說教材良莠不齊,同級別教材難度不一,給教師甄選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帶來較大的難度。其次,學生學習英語聽說常常法不得當,導致事倍功半,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再次,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模式單一,僅僅通過播放聽力進行語言輸入,對學生的口語產出又操之過急,學生長時間處于焦慮狀態(tài),阻礙了學生對自身聽說能力的超越和創(chuàng)新。
習得和學得假設是控制論的基礎。習得指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中通過交際而無意識地掌握并使用一種新語言,它更注重語言內容和信息的傳達;而學得則指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學習并掌握使用一種新語言,它更側重語言的形式和規(guī)則,進而對語言進行監(jiān)控。自然順序假設闡述了人們在掌握第二語言的規(guī)則時通常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如先習得進行時,名詞的數(shù),助動詞等,再習得單三人稱動詞的變化,過去時中不規(guī)則動詞的變化,所有格等。監(jiān)控假設是指人們有意識地運用已掌握的語法規(guī)則對產出的話語進行監(jiān)控,獲得語言表達形式上的準確,主要包括過度監(jiān)控,監(jiān)控不足和適度監(jiān)控三大類。輸入假設是控制論的核心,它把語言學習分為五個階段,即感知、可理解性輸入、內化、整合和產出。情感過濾假設指語言的習得受到學習者心理或情感因素的影響,包括態(tài)度、動機、信心、焦慮程度等。倘若學習者受心理或情感因素影響較大,習得便難以產生;相反,積極的態(tài)度、良好的動機、充分的信心和極少的焦慮則會促進第二語言的習得。
基于控制論的習得和學得假設,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全英文授課,并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交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出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多接觸,多使用,逐漸實現(xiàn)英語的習得。同時,教師還應運用適當?shù)姆绞綄W生的聽說學習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在語言學得方面少繞彎路。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教學的五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聽與說被放在首位,突顯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因此提升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诳刂普摰妮斎爰僭O,教師教授語言必須遵循先輸入后產出的規(guī)律,聽即是輸入,說即是產出,說前必須有聽的輸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通過對話題的引導和深入,誘發(fā)學生批判性思考,最終實現(xiàn)其語言的連續(xù)表達。同時,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也對甄別適合學生水平的英語聽說教材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必完全遵循特定聽說教材的編排順序,而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的主題,語言輸入由淺入深,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考,話語產出時注重內容和意義的傳達。同時,監(jiān)控假設還要求學生適度運用已學語法規(guī)則糾正自己的錯誤,在語言產出流暢的基礎上做到語言表達的準確。
教師必須把控語言素材的質量,尋求略高于學生水平的素材,做到可理解性的“i+1”,確保語言習得的科學性。此外,教師應設計不同的聽說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引導其對新輸入語言進行內化和整合,鼓勵多種形式的語言產出。
情感過濾假設要求教師把握適當?shù)穆犝f教學節(jié)奏,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多啟發(fā)、多鼓勵,使其降低語言學習的焦慮,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自信,最終實現(xiàn)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控制論的五個假設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聽說學習的氛圍,運用不同的方式科學地為學生輸入適當難度的新語言,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其在內化和整合的基礎上實現(xiàn)新語言的產出,最終提升自身英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