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霞
(河北省靈壽縣燕川學區(qū)南燕川小學,河北 靈壽 050500)
改革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要把“樂于探究”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強調課程結構要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學生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應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此,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勢在必行。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充斥著師道尊嚴,教師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威,為學生安排一切學習內容,自身滿足于已有的水平,因循守舊。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一味滿堂灌,忽視對學生的啟發(fā),根本不考慮學生懂了多少,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才可能具備靈活的駕馭能力。這無疑會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也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學習空間。
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僅限于課本,它更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必須通過傳統(tǒng)課堂這個封閉、狹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這片沃土,將語文學習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語文。語文學習應當充分利用好課程資源即課本。課文的插圖為教材增輝添彩,不僅能幫助師生理解課文的內容,用好插圖還可以教活語文課。運用插圖導入課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只要積極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好教材,將語文教學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語文教學必將面目一新,發(fā)揮更為強大的功能。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教學中,也必將受益匪淺,獲益終身。
要回歸兒童的生活?!白屨Z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睂嶋H上,語文課中的內容反映的無非是自然中或社會中的人文內容,因此學習課文時不能孤立地處理課文內容,必須盡量把自然中、社會中的人文性內容引入課堂中來,盡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梢酝ㄟ^實物或圖片、錄像、課件等再現(xiàn)自然或社會內容,或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聯(lián)想、想象、表達、表演等表現(xiàn)課文情境。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從過程設計上說,我鼓勵學生對教科書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如針對閱讀,新課標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奔丛试S學生個性化的多元解讀,同時要求教師少一點理性化的分析,少一點無謂的文字游戲,以重點精讀帶動全文瀏覽;多一點熏陶,多給學生一點揣摩、感悟的機會,著力于閱讀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月光曲》一文中時,文中講到聽了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動地問道:“……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嗎?”可“貝多芬沒有回答”。此處就可這樣設問: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請多角度進行思考。我提示學生從性格人品、心理感受、特定氛圍、觸發(fā)靈感、進入創(chuàng)作情境等方面進行思考。這類發(fā)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在理解語言上發(fā)表一些新穎、獨特的見解。
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往往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也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來獲得知識。因此,學生往往高分低能。他們很少有自己的見解,不敢發(fā)表獨特的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這與當今時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語文課習慣了“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老一套教學模式。新課程的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和更高要求,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我遵循創(chuàng)新的教學原則,開放教學方法。我們倡導自主學習,讓學生從生活、書本等資源中獲取知識;我們倡導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和交流互動,教學過程遠遠超越了本身,變成了師生交往、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活動、討論中學得知識,可以通過采訪、寫報告等共同解決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無疑是大有幫助的;我們倡導探究學習,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有益的。
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和設計課堂教學的開放程度。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應該拘泥于預設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克服單一傾向,注重適當綜合;解除自我封閉,注重拓展溝通;避免教師主宰,注重教學對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chuàng)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才能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廣泛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