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改變以往復習方案,重構復習內容。采用先帶領學生復習重點知識,再依課本順序按部就班地梳理,猶如建造房屋先建立框架,再填磚石;講解中注重情境再現(xiàn);檢測中不斷循環(huán)重現(xiàn)重題。本文中做了詳細的論述并附有具體的示例。實踐表明,復習后學生不僅成績普遍提高,而且在學習中形成了較好的積極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實踐
一、 引言
高中物理總復習是學生知識回顧、總結、提升的階段,一輪復習是總復習的關鍵,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學中絕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依據復習資料按部就班地進行。這樣的復習方案存在較多的缺點:如難易程度跨度大導致學生剛復習時的高亢情緒很快遞減;知識的分散,學生不能系統(tǒng)性地理解知識間的關聯(lián),從而無法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生往往是復習了前面就又忘了后面的,以前學過但是沒有復習到的知識也幾乎無法再現(xiàn),這樣導致每次的單元檢測中成績總是不理想,使學生產生了嚴重的挫敗感。整個復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感覺成效低,而且身心非常疲憊。本文從復習計劃到課堂再到檢測,筆者較以往復習策略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下面就各部分做詳細的敘述。
二、 制定復習計劃
高考物理知識點分布在五本教材中,分別為必修一、必修二和選修三系列(3-1,3-2,3-3,3-4,3-5);依據高考考綱(2018年)中標注的考點共有121個,其中Ⅰ級考點72個,Ⅱ級考點有33個,實驗16個。面對如此多的知識點學生往往感到困惑。如果再盲目地復習,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越復習越理不清的消極效果。由此,制定復習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學的復習計劃需要考慮這五點:①考綱中的考點,尤其是重點知識。明確了高考要考什么,著重掌握,能有效的提高復習效率。②達成目標。知識有掌握程度的不同,學生有學情的差異,只有適合學生的且清晰的目標,才有利于復習難度的準確把握和復習成效的合理評價。③知識間的關聯(lián)性。抓住知識間的關聯(lián),構建清晰有序知識框架,讓學生從分散零碎的盲目中解脫出來。④復習的順序。知識的獲得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復習中應該遵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層層遞進,由基礎再到綜合應用。⑤時間安排。一輪復習一般從九月份開始,大致到次年的三月份結束,歷時七個月,然而月考、聯(lián)考、假日等占據一部分時間,真正留給復習的時間并不算充裕。如何安排充裕的時間復習每一模塊,而不至于在后期復習中由于趕進度導致內容復習不充分,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整體規(guī)劃。表1是筆者制定的2019屆高考一輪復習計劃表。
三、 編制復習資料
由于復習內容進行了重構,市場上沒有匹配的復習資料,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編制復習資料。每一模塊的復習資料都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用的課堂同步資料,它設有高度濃縮的重點知識填空,有對應知識點的典型例題,如圖1所示。另一部分是課后習題,此部分試題緊扣復習目標、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這兩部分的訓練,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本模塊的知識要點,力求做到熟練掌握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為后續(xù)的提升打好扎實的基礎。
四、 情景再現(xiàn)
教師的課堂引導也是復習是否高效的一個關鍵,好的講解使人豁然開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復習中充分利用情境再現(xiàn),用實物重現(xiàn)過程、采用模型演示或計算機模擬等,如表2所示。情境再現(xiàn)不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看,也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需要的器材可以到實驗室申請借用。情境再現(xiàn)“活化”了物理過程,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它將有利于經驗到理論再到實踐的轉化,有利于增強知識的理解,進而內化,有利于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
五、 原題重現(xiàn)
復習的過程逃脫不了遺忘,為了克服遺忘,鞏固復習成效,在每個星期的固定時間進行一次檢測。檢測題是從自編的復習資料中直接選擇,選擇那些學生易錯的題或者重點題,每次檢測題除了包含正在復習的模塊,還包含前面已復習的所有模塊內的題,題量控制在45分鐘的考試量。如此反復,長此以往,學生對知識有了多次的重現(xiàn),既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又督促了學生認真復習。為了防止學生死記答案,在同一試題第二次檢測時作點調整,如調換選項的順序或選擇題改為計算題或變換題干數(shù)據等,調整力度不能太大只做小的變動,為了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再現(xiàn)。
六、 結語
一輪復習是復習階段耗時最長,卻是最重要的部分,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改變復習策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復習效果最大化。一輪復習的重點在于夯實基礎,然而不同層次的學生已掌握的基礎各有不同,同一學生針對不同知識點掌握的基礎也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0-80.
[2]李新民.高三物理復習策略研究與分析[J].高考·考試研究,2019:204-205.
作者簡介:
劉娟紅,安徽省安慶市,安徽省安慶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