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學梅
浙江省東陽市紅十字會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筆者在臨床運用王氏連樸飲加味配合西醫(yī)四聯(lián)療法治療脾胃濕熱型幽門螺桿菌(HP)相關(guān)慢性胃炎,療效確切。現(xiàn)報道如下。
共觀察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慢性胃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5~65歲。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2~6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慢性胃炎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中慢性胃炎診斷標準,兩組均經(jīng)過胃鏡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標準參照《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推薦的非侵入性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選擇14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者。中醫(yī)脾胃濕熱型參照《慢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的分型標準[1]。
2.1 對照組:予奧美拉唑膠囊(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A1705001)20mg+阿莫西林膠囊(香港澳美制藥,國藥準字6182055)1g+膠體果膠鉍膠囊0.2g(山西振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JA1807005)+甲硝唑片0.2g(天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181209170)口服。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2周。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予以王氏連樸飲加味方治療。王氏連樸飲組成:黃連(姜汁炒)5g,厚樸、石菖蒲、姜半夏、焦梔子各9g,淡豆豉10g,蘆根15g。濕氣偏重者,加蒼術(shù)9g,藿香12g;熱偏重者,加蒲公英15g;伴惡心嘔吐者,加姜竹茹、陳皮各10g;氣滯腹脹者,加枳實9g;大便不通者,加制大黃、檳榔各9g。每日1劑。連續(xù)治療2周。
3.1 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各項癥狀完全消失,HP檢查結(jié)果呈陰性;有效:各項癥狀明顯改善,HP檢查呈陰性或陽性;無效:各項癥狀無改變,HP檢查呈陽性。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中醫(yī)癥狀積分判定標準參考相關(guān)文獻[1-2]。③HP根除率:HP檢測結(jié)果陰性例數(shù)/總組例數(shù)×100%。
3.2 兩組HP根除率比較:治療后,對照組HP陰性23例,根除率76.7%;治療組HP陰性24例,根除率80.0%。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3.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例數(shù)30 30治療前14.0±3.5 14.4±3.5治療后6.9±3.2*4.2±2.6*
3.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2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治療組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jù)癥狀,其與中醫(yī)學“痞證”“腹?jié)M”等相近似[3]。脾胃濕熱型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慢性胃炎當治以清熱燥濕,理氣和中。王氏連樸飲中,黃連清熱燥濕,姜汁制以增加和胃止嘔之功;厚樸宣暢氣機,化濕除滿;姜半夏降逆和胃;梔子清熱利濕;淡豆豉清宣除煩;石菖蒲化濕醒脾;蘆根清熱止嘔除煩。同時,隨癥加味,通過清熱祛濕,理氣和中,使清升濁降,濕熱去、脾胃和而氣機暢。觀察結(jié)果顯示,由于樣本量少,王氏連樸飲加味配合西藥四聯(lián)療法對于提高HP的根除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加用中藥治療的治療組整體臨床療效較好,優(yōu)于單純西藥四聯(lián)療法,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