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蓉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隨著不斷推行的素質(zhì)教育,新媒體方法和理念,已經(jīng)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新媒體具有傳統(tǒng)音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能使高校音樂教學更加便捷和高效。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情操。
首先,在新媒體時代,利用數(shù)字化的信息,能更好的擴張音樂表現(xiàn)形式,使高校音樂和音視頻資源更加豐富。將時空的限制突破,極大地提升了音樂的感染性。學生可利用多媒體,自主下載、收聽和欣賞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其次,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師生有著更加有效和頻繁的互動。在數(shù)字化的新媒體音樂教學情境之下,學生能對音樂信息更好的感知和吸收。利用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性特點,實現(xiàn)對數(shù)字音樂的鑒賞,促進了音樂教學中的信息反饋和交流。
首先,在新媒體時代之下,學生可通過移動終端欣賞和播放音樂作品,能自主選擇更加靈活和高效的音樂學生方式。新媒體,使過去單一化的高校音樂教學方式徹底摒棄,將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進而促進了高校音樂教學效率的極大地提升。其次,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的浸染之下,學生能隨時隨地的吸收和學習音樂知識,不受時空的限制。通過優(yōu)質(zhì)的音樂資源的獲取,促進學生的音樂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新媒體時代,完善的基礎硬件設施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條件。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一些高校在音樂教學上,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先進和完善的音樂教學基礎硬件設施。同時對音樂設施,也沒有很高的利用率。很多高校只對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開放有限的新媒體教學硬件設施,由此對新媒體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產(chǎn)生了極大的制約。
作為一種新生的事物和技術,新媒體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新媒體音樂教學與發(fā)展需求的不契合。由于引入新媒體的時間較短,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還不知道如何有效運用新媒體。片面地認為在新媒體中添加音樂理論知識,就是新媒體音樂教學。因為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對新媒體的實踐性和互動性沒有充分體現(xiàn),由此對提高新媒體音樂教學的效率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管理者應對新媒體在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意義充分認識,加大基礎硬件設施的投入,以堅實的資金作為后盾,加快高校音樂教學改革。通過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基礎硬件裝備和設施,如網(wǎng)絡、音響、投影等進行完善,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音樂的條件,將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點燃。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對新媒體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充分挖掘和利用。將過去單一化的高校音樂教學模式和方法徹底擯棄,有機的融合高校音樂教育理念與新媒體,以促進高校音樂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xiàn)。在高校新媒體音樂教學之中,還應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加強音樂交流和對話,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音樂知識和技巧,并獲得更深的情感共鳴和體驗,進而對音樂思想更好的感悟和理解。
高校音樂教學應選取適宜的新媒體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考慮。教師應與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相結合,讓學生對公眾號、微博號、網(wǎng)站論壇等與新媒體相關的音樂學習資源自主選取,并自主的學習和瀏覽音樂資源。通過在音樂課堂上不斷融入和滲透新媒體,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視野更加豐富和開闊。學生結合自己的愛好,對不同音樂資源信息,如戲曲、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等進行選取,以此促進自身音樂知識和技巧水平的快速提升。
高校音樂教學中,應建設一支高素質(zhì)的師資隊伍,用新媒體理念和技術武裝教師頭腦,最大程度的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音樂教師應對先進的新媒體知識和理論不斷汲取,并在音樂教學實踐之中有效運用,以此促進高校音樂教學的效果的更好提升。例如:在對《中國好聲音》這個新媒體音樂觀賞之后,可以在音樂教學實踐進行應用。解讀和剖析當前的流行音樂,通過和學生間的交流,使之對時代流行音樂的潮流和趨勢更好的了解和把握。通過對其中的音樂、樂器演奏等內(nèi)容進行分析,將學生音樂學習的潛能更好地激發(fā)出來。
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發(fā)展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音樂教育應當緊緊抓住機遇,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時轉變,深化音樂教學改革,以期培養(yǎng)更多全面發(fā)展型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