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然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yè)學院
自20世紀起,美聲唱法就已經成為聲樂課中必學的一種唱法,尤其是在高校里。在一些高校的聲樂教學中,教師通常把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相結合,在不斷革新中,卻忘記了美聲唱法自身的規(guī)則,導致學生兩種唱法都沒有掌握好。也有一些高校,把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進行分離教學,既為學生提供了美聲唱法學習的平臺,還提供了民族唱法的平臺,有助于學生在聲樂課中更好地享受音樂、學習音樂。
美聲唱法與其他形式的音樂和演唱方法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它不僅具有非常突出的藝術特色,而且具有非常規(guī)范的演唱方法。例如,美聲合唱唱法具有統(tǒng)一性、固化性,且在這種整合的演唱模式下,可以從中感受美聲帶給耳膜的沖擊震撼感。雖然在歷史上,著名的美聲歌唱家都具有不同的演唱風格,但究其根本還是具有整合劃一的特征。因此,據(jù)美聲唱法整合劃一的特征,具體分為以下幾點:
(1)平滑流暢的聲線:無論是從音樂學層面還是審美層面,聲音的平滑能使人沉迷在流暢的聲線中,給予聽眾心理的滿足感,從而音樂的表現(xiàn)力也加強了。(2)音質流暢:好的音質可以使聽眾全身心地享受音樂,沉迷于其中,從而不受現(xiàn)實噪音的影響。(3)干凈的音色:美聲唱法本就具備單一的唱法,是干凈而無雜質的,從而帶領聽眾尋找心中的那份純凈。(4)強音色:美聲唱法的音調強健有力,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很容易讓聽眾進入音樂世界。(5)輕音色:柔和的音色,能悄無聲息地進入思維,使其放松地享受音樂的純柔美。此外,輕音樂與強音樂結合,能讓音樂主導聽眾的情緒起伏。(6)輕松的音質:使人卸下盔甲,在輕松的音質中,感受音樂里的那份輕松感,充實自己。
總之,只有先讓學生熟悉了解了美聲唱法的基本特征,才能讓學生在聲樂課中實踐并應用。
要想學習美聲唱法,學生必須具備歌唱的基本功。首先,要對歌唱的發(fā)聲的生理機制做功課,對其器官與器官形成發(fā)聲的原理和主音色及輔音色的分辨及形成等進行學習。除此之外,在聲樂教學訓練時,應掌握訓練內容中適合自己的技巧。例如,呼吸練習法,應掌握呼氣與吐氣兩者之間的規(guī)律及技巧,使自己能利用其分辨音質。另外,在聲樂教學訓練時,時刻保護自己的嗓子也非常重要。學習聲樂的基本理論,可以使演唱者在實踐這一方面時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隨流”歌唱。同時,通過對著名美聲演唱者的定期了解和對其演唱形式的細致觀察,學生一定會從中尋找到學習美聲唱法的規(guī)則,避免了盲目學習的行為。
美聲唱法體現(xiàn)了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主題。只單單依靠聲樂理論知識學習是行不通的,只有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是學習和掌握美聲唱法的正確方法。美聲歌唱技能技巧只在教學實踐及理論中學習,只憑教師教,是“照葫蘆畫瓢”的行為,容易使學生美聲唱法成了“副本”。由此,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入演唱廳,去領會專業(yè)的美聲歌唱者的音律,讓學生用聽覺自我尋找技巧技能,反復練習后,總結出屬于自己的技能技巧。當然,大多數(shù)高??赡軟]有這樣的條件去演唱廳或聲樂教師的素質有限,無法真正實現(xiàn),這種情況下可以盡量聘請一些有名的音樂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提高學生美聲唱法的水平。
學習美聲唱法時,要根據(jù)不同的人聲條件和學習歌唱的每個階段,選擇大小不同、難度不同的歌唱曲目。如果曲目超過自身條件演唱能力,發(fā)聲的生理機制在被動承受下發(fā)聲,就像一個人挑起了本不符合他重量的擔子一樣,但是,現(xiàn)在很多學習唱歌的人經常這樣要求自己演繹不適合自己的歌曲。由此,作為高校的美聲教師,應多從歌唱的技術方面選歌,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把唱歌技術與學生喜愛的歌曲相融合,選擇既能克服自身缺點又能鞏固技巧的歌曲,從而實現(xiàn)學會唱歌及提高唱歌技巧的雙贏目標。除此之外,中文歌曲被學生喜歡的概率較高,由于中文歌曲語言互通的關系,使學生演繹的風格多變,由此受學生喜愛。但是外國歌曲,尤其是意大利歌曲和德奧藝術歌曲,是歷來訓練聲音的悠久教材,對其原文的美聲歌唱時,能把美聲唱法的特征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曲目場景,使學生對曲目產生好奇心,從而樂于學習。
作為一名高校聲樂教師,了解學生喜歡的音樂,融合于美聲唱法,加強其歌唱形式。從而培養(yǎng)其美聲唱法的音色、音質、興趣等,使學生在以后的聲樂課中,能夠自主尋找美聲唱法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