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鳳,殷永剛,朱青霞
(1.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病之一,是指機體血供中斷造成腦組織壞死,腦供應血液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或形成血栓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致病因素是局部病灶腦供血不足導致腦血液循環(huán)頸部動脈發(fā)生異常,血流量驟減使得支配區(qū)域腦組織壞死。具有病情重、發(fā)病急、致殘率與致死率高等特點,病情加重者昏迷不醒,常見病因是血流動力學抑制導致腦動脈發(fā)生堵塞[1]。冠心病、糖尿病、過度吸煙飲酒或肥胖等情況是主要危險因素,若治療不及時則會威脅生命健康。據報道中醫(yī)藥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可調節(jié)血脂水平,具時效性[2-3]。2018年1月—2019年2月,筆者采用清熱化痰通腑湯聯合西藥治療急性缺血性腦梗死36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2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平均(65.02±8.14)歲;既往高血壓12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9例。對照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平均(65.01±8.04)歲;既往高血壓1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1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4]與《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5]有關內容擬訂。①起病急;②存在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③癥狀持續(xù)數小時以上;④影像學檢查顯示腦梗死灶,并排除腦出血病變。
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6]與《中藥新藥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有關內容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病,證屬痰熱腑實、瘀血阻絡證。主癥: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語不利、感覺異常,便秘腹脹,或伴痰多,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①符合本研究各診斷標準;②首次發(fā)病1周內就診;③神志清醒;④年齡45~75歲;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短暫性腦缺血、腔隙性腦梗死患者;②其他顱內感染、腫瘤、出血、腦外傷及全身性疾病等引起中風者;③患嚴重的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腫瘤、腸道器質性疾病;④患精神性疾病;⑤患肝炎、結核、艾滋病等傳染性疾?。虎奕焉锲?、哺乳期婦女;⑦對中藥過敏者;⑧3個月內參加了其他課題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神經內科常規(guī)處理,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調脂穩(wěn)斑、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經保護等治療。依達拉奉注射液(由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52H28000,10 mg/支)30 mg加入9 g/L的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2次/d;丹參注射液(由四川升和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51021303,20 ml/支)2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拜阿司匹林(由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080078,100 mg/片)1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由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258,10 mg/片)10 mg,1次/d,口服;葉酸片(由北京斯利安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70079,0.4 mg/片)0.4 mg,1次/d,口服。予適量開塞露確保其保持大便暢通。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清熱化痰通腑湯治療,藥物組成:大黃10 g,厚樸10 g,膽南星6 g,炒谷芽15 g,全瓜蔞30 g,水蛭6 g。1 d 1劑,水煎,取200 mL,分2次早晚口服。吞咽困難者予鼻飼。兩組治療7 d后停用丹參注射液,14 d后停用依達拉奉,余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判定療效。
所有患者給予心電圖檢查,并統(tǒng)計發(fā)生皮疹、惡心嘔吐、頭暈與消化道反應的不良反應。
根據美國卒中量表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利用Barthel指數量表評估生活能力。
血脂水平:取空腹狀態(tài)晨間靜脈血5 mL,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按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6]。顯效:不適癥狀消失,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減少至61%以上,病殘程度是0級,各體征恢復正常。好轉:不適癥狀消失,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減少31%~60%,病殘程度是1~3級,各體征恢復正常。無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減少30%以下,或病情惡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增加。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44,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與生活能力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
見表4。兩組對比,經卡方檢驗,χ2=4.18,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外界因素導致機體腦部血液供應發(fā)生障礙,局部腦組織出現不可逆性損害,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表現出頭暈或耳鳴等癥狀,中斷腦動脈血流造成機體出現缺血性級聯反應,神經細胞膜離子泵作用至缺血中心區(qū),導致細胞能力代謝發(fā)生衰竭程度,電衰竭或能量衰竭間出現缺血半暗帶情況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臨床治療手段以溶栓為主,其能充分發(fā)揮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療效確切,但用藥期間機體受多因素影響,常療效欠佳,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早期配合對癥治療手段具時效性,可有效改善預后。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腦梗死屬“中風”范疇,病因多種多樣,以血管內皮損傷、血脂高、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血栓形成而發(fā)為中風?;颊叨嗵禎瘛⑻叼龌蜿幪撽柨后w質,急性期主要誘因為痰熱、熱邪、陽亢。痰濕壅盛,阻礙氣血運行,脈道不利,氣機不暢,氣血凝滯;加之熱邪或痰熱又起,陰津耗傷,五臟受損,痰瘀互結,隨之上泛,蒙蔽清竅而發(fā)病。腦梗死急性期以標實為主,中醫(yī)學認為急則治其標,因此多應用祛熱邪活血開竅的治法,清熱、化痰、活血、祛瘀、開竅同時應用。痰熱腑實證急性腦梗死應用清熱化痰通腑湯治療,療效顯著。清熱化痰通腑湯中僅有大黃、厚樸、膽南星、炒谷芽、全瓜蔞、水蛭6味藥物。方中大黃能泄下清熱、祛除積滯,有助于氣機通暢、調和氣血水液的正常運行;厚樸理氣寬中、降氣化痰;膽南星清熱化痰;炒谷芽和中消積;全瓜蔞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水蛭破血逐瘀、通經消癥瘕。全方共奏泄下通腑、清熱化痰、活血祛瘀、醒神開竅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大黃含有的大黃酚可以調節(jié)氧化應激反應,抑制細胞凋亡,直接起到神經保護作用[8];大黃含有的沒食子酰葡萄糖苷及沒食子酰原花青素可以有效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某種酶,發(fā)揮降血脂作用[9]。厚樸含有的和厚樸酚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10]。膽南星[11]含有的膽酸類成分、去氧膽酸甲等可以抗炎清熱、舒張血管、抗痙攣。瓜蔞[12]提取物瓜蔞皮注射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水蛭[13]含有的水蛭素、肝素等活性物質可抗炎、抗自由基損傷,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急性腦梗死發(fā)作同時常伴大便不通,是因為內臟神經中樞性損傷,周身臟腑應急反應,導致胃腸蠕動減慢、胃腸排空延遲等功能紊亂而致[14]。清熱化痰通腑湯從西醫(yī)藥理學而論,促進腸道蠕動的同時,具有降低血脂水平、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凝聚的性質來減輕急性腦損傷。
在本次研究中,血脂水平、神經功能與生活能力治療后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且治療組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與蘆璐等[8]研究結果相似,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對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清熱化痰通腑湯治療能提高療效,能降低血脂水平和血液黏稠度,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能力,避免機體發(fā)生消化道反應或皮疹等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