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柏強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上在針對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腹腔鏡診治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接診的78例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為臨床觀察對象,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開腹的方式對患者的闌尾進行切除。針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對患者的闌尾進行切除。對比本次參與研究兩組患者手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問題的概率以及具體的手術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手術后的排氣時間以及整體的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療效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問題的概率整體低于對照組成者。結論:臨床治療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的過程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方式來說,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對患者進行闌尾切除手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出現不良反應問題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縮短患者的總住院時間以及手術后的排氣時間,減少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
【關鍵詞】腹腔鏡診治;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104-03
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是闌尾炎的一種,本質上屬于急腹癥的范疇之內,患者在發(fā)病之后,病情變化整體較快,需要及時接受治療。在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患者還會同時出現腸梗阻以及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的并發(fā)癥,輕者會對患者的健康帶來威脅,重者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危險。以往在針對此類病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是最常用的手段,但是,在對患者實施開腹闌尾切除手術之后,患者在結束手術之后往往需要較長的恢復周期,且手術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加重患者身體方面的不適感。而伴隨著最近幾年微創(chuàng)技術的逐漸成熟,腹腔鏡闌尾切除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文章就從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的特點入手,探討腹腔鏡指導下對患者進行闌尾切除手術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照組39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9.3±3.6)歲。觀察組39例患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39.46±3.4)歲。
1.2?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主要在腹腔鏡的引導下進行闌尾切除術,正式手術之前,需要先為患者建立氣腹,氣腹需要建立在患者臍部周圍的位置,長度為1cm,在患者的氣腹位置放入腹腔鏡,腹腔鏡選擇10mm?trocar,控制好患者的氣腹壓力,氣腹壓力需要在12mmHg至15mmHg之間。在腹腔鏡的指導下,需要在患者左下的腹部位置設置主操作孔,將10mm?trocar置入主操作孔之中。在患者的臍旁麥氏點位置設置輔助操作孔,將5mm?trocar置入其中[1]。將患者的腹腔積液清理干凈,之后,將患者闌尾與周圍組織的粘連部位進行分離,將患者的闌尾系膜切斷,使用工具夾住患者的闌尾,將患者的闌尾切除并從患者體內取出取,切除過程中,需要使用組織夾夾住患者闌尾的根部位置,手術結束之后,需要先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沖洗,沖洗過程中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結束后,對患者進行腹腔引流,解除手術前建立的氣腹,同時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狀態(tài),觀察患者的手術位置是否存在出血的情況,若發(fā)現出血,及時對患者進行止血處理。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tǒng)開腹切除闌尾的方式,手術之前,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將患者的體位調整至平臥位,切口選擇在患者右下腹麥氏點的位置,觀察患者的闌尾與周邊組織是否存在粘連的情況,將患者的闌尾與周邊的粘連組織分離,對患者闌尾的根部位置進行雙重結扎處理,從闌尾的近端位置開始將其切除,對殘端位置需要進行荷包包埋處理,手術結束之后,需要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沖洗,沖洗過程中所使用的溶液主要為甲硝唑溶液。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處理,為了有效避免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情況,患者還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感染藥物。
2?結果
3?討論
患者在發(fā)生急性闌尾炎問題之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fā)熱伴有惡心、上腹部劇烈的腹痛等,但隨著患者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還會同時出現腹膜炎以及膿腫等方面的并發(fā)癥,非常不利于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另外,如果患者的急性闌尾炎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患者的病情還會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壞疽穿孔型闌尾炎,由此可見,多數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都是由闌尾炎發(fā)展而來的,臨床上在針對此類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手術的方式將患者的闌尾切除,但是,由于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的病情普遍比較嚴重,很多患者已經出現了盲腸壁水腫的問題,因此,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闌尾殘端進行處理具有較大的難度,手術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
以往針對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進行治療多數情況下采用的都是開腹闌尾切除的方式,但是,雖然此種手術方式能夠從根本上消除患者的病灶,治療相對徹底,術后患者的身體創(chuàng)傷也較大,患者接受手術后往往需要較長的恢復周期,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使用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最近幾年,伴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的逐漸加快,借助腹腔鏡的指引對患者進行手術,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手術的設備方面,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而隨著醫(yī)生對腹腔鏡技術熟悉度的提升,臨床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其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不僅在闌尾切除術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其他類型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且腹腔鏡技術的適應癥也越來越廣泛,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不僅不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同時還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問題的發(fā)生概率,患者在短時間內即可恢復,臨床上受到了醫(y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廣泛歡迎[4]。但是,對于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來說,相比于普通闌尾炎患者,此類患者疾病的復雜度相對更高,尤其是在對根部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難度也整體更高,因此,在患者的情況不適合采用腹腔鏡技術的過程中,依然需要采用開腹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通過對本次參與研究的78例存在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的病情可將其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患者雖然屬于闌尾根部壞疽穿孔,但是穿孔的部位距離盲腸壁相對較遠,接近患者盲腸壁位置的闌尾并沒有發(fā)生損傷,因此,盲腸壁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水腫問題,針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臨床上主要采用根部雙套扎的方式進行處理,套扎之前,需要完全分離患者的盲腸壁與闌尾系膜,但是要注意的是,分離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盲腸壁的完整性,套好套扎圈之后,用抓鉗輕輕地將患者的闌尾根部提器,在收緊套扎圈的過程中,要注意貼緊盲腸壁的位置[5]。第二類患者根部壞疽穿孔與患者盲腸壁的距離相對較近,總體距離小于3mm,且患者已經出現了十分明顯的盲腸壁炎癥,針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雙套扎的處理方法很難發(fā)揮作用,要先切除患者的闌尾,再將患者根部的壞疽組織處理干凈之后,需要采用8字縫合的方式或是間斷縫合的方式對靠近患者闌尾殘端的盲腸壁進行處理,縫合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跨度,避免跨度過大,打結的過程中無需過大張力,但是要保證闌尾前端對合。由于此類患者靠近闌尾根部位置的盲腸壁已經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水腫問題,打結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張力過大的情況,則非常容易對患者的盲腸壁造成損傷,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盲腸壁撕裂的問題??p合操作結束之后,需要注意清理患者的腹腔,保證患者腹腔內部干凈,局部位置需要保證干燥。在患者闌尾殘端位置覆蓋好生物蛋白膠,進而有效促進患者傷口愈合。第三類患者的整個闌尾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壞疽問題,部分殘余組織也已經壞死,盲腸壁存在十分嚴重的炎癥,水腫問題十分嚴重,且闌尾與周邊組織已經出現了十分嚴重的粘連問題,不僅無法對闌尾根部進行解剖,亦無法分辨闌尾的具體位置,針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盲腸壁與闌尾組織以及周邊組織已經嚴重粘連,臨床上已經很難辨認患者闌尾根部的具體位置,處理難度相對較高,由于此類患者闌尾根部的殘腔已經開始出現了閉合的問題,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患者闌尾殘余的壞死組織,在患者闌尾殘端的位置覆蓋生物蛋白膠,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患者出現殘端漏液的情況,同時,要將膠管放置在患者的病灶位置,對病灶位置的積液進行引流處理。從本次研究情況來看,無論是采用開腹闌尾切除的治療方式還是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的治療方式,手術的成功率均相對較高。手術后,少數患者出現了并發(fā)癥的情況,在經過處理之后,多數患者都得到了好轉。而相比于傳統(tǒng)的開腹闌尾切除手術來說,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不僅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同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處理的過程中,醫(yī)用生物蛋白膠的應用十分普遍,此種方法不僅能夠起到止血的作用,同時能夠對患者的缺損組織進行有效修復,為患者組織的愈合打下良好的基礎,降低患者粘連問題的發(fā)生概率。通常情況下,醫(yī)用生物蛋白膠不僅被用于腹部外科手術中,婦科手術中的應用也十分普遍,其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創(chuàng)面出血問題的發(fā)生概率,組織粘連問題的發(fā)生概率,對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維護患者生命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無論是在出血量方面還是在排氣時間以及手術時間方面,均少于對照組患者。而在治療有效率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相關指標也相對較高,但是在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方面,觀察組相對較低。由此可見,相比于傳統(tǒng)的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方式來說,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不僅具有更高的治療有效率,同時還能有效降低手術給患者身體帶來的傷害,且手術方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給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應用價值,在降低了醫(yī)生手術難度的同時,也有效減輕了患者康復期間的痛苦,臨床推廣價值整體較高。
綜上所述,相比于普通的闌尾炎患者來說,根部壞疽穿孔型闌尾炎患者的病情更加嚴重,治療難度相對更高,因此,臨床上更需要合理為患者選擇治療方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提升治療的有效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推廣價值。但是,相比于開腹手術的方式來說,在針對一些病情復雜程度較高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腹腔鏡技術依然有其局限性,需要在臨床應用過程中進行合理選擇。
參考文獻
[1] 葛軍,澤多,珍吉,德瓊,索朗旺杰,安宏超.牛帶絳蟲感染致闌尾壞疽穿孔1例[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9,37(01):115.
[2] 王東君,張新元,張震波,劉瑞鵬,孫宏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6,16(04):380-381.
[3] 李巖.壞疽或穿孔型闌尾炎手術患者腹腔引流預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2):334-336.
[4] 楊青,危華玲.壞疽穿孔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的藥學監(jiān)護[J].中國藥房,2010,21(42):4031-4032.
[5] 勾占祥.對《穿孔型或壞疽型闌尾炎術后放置腹腔內引流管弊多利少》一文的一點意見[J].普外臨床,1994(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