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摘要】口琴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和聲的立體感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筆者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口琴與“聽音”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聽音能力;二、口琴與“唱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視唱能力;三、口琴與“創(chuàng)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四、口琴與“合唱”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演唱的能力;五、口琴與“課外活動”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
【關鍵詞】口琴;課堂教學;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基礎音樂課程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正一步步深入人心。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我們學校研發(fā)了系列的音樂校本教材。其中,在器樂進課堂的校本課程實驗中,我們選擇了“口琴”進課堂。我們之所以選用了口琴進行教學,不僅因為它價廉且便于攜帶,更由于它的“三性”——音準的穩(wěn)定性、吹奏技巧的易學性、自身音色與學生演唱音色的協(xié)調性。樂器的音色優(yōu)美,容易演奏,容易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器樂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手段。
按《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音準能力、聽音能力、展示和表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單純地學唱歌曲既限制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限制了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素質的提高也受到了影響。通過器樂教學實踐,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擴大了學生接觸音樂的范圍,加深了對音樂的享受。因此,口琴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和聲的立體感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一、口琴與“聽音”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聽音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有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在音樂教育中,發(fā)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墒牵谖覀兊囊魳方虒W中,最難進行的就是“聽音”,很多學生就是聽不出來do、mi、sol哪個高,哪個低,對于沒有接觸過樂器的學生來說聽音就是聽天書,老師們?yōu)榇艘泊髠X筋。經(jīng)過實踐證明,學習口琴是發(fā)展聽覺的突破口。首先,口琴是固定音高樂器,跟鋼琴是一樣的,所以,學習口琴能很快使學生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例如,教師在鋼琴上彈奏C后,讓學生用口琴吹奏出來,學生能很快地找到這個音。還可以利用口琴進行聽辨音程的學習。如:教師彈出旋律音程domi、misol等音程,學生聽辨后用口琴吹出。通過聽聽吹吹,吹吹唱唱,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聽音能力。教學中還常引導他們吹奏自己喜歡的歌曲,憑著對旋律音高、節(jié)奏的記憶來吹奏,大大提升他們的聽辨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小耳朵會逐漸靈敏起來。
二、口琴與“唱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視唱能力
“唱譜”是我們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口琴進課堂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唱譜。
視唱樂譜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但同時又是我們音樂教學的難點,學生們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小音符和節(jié)奏大都提不起興趣。學習口琴是解決這個難點的良策。從一接觸口琴開始,就要接觸樂譜。樂譜與口琴和唱三結合,一個音一個音地學習,經(jīng)過反復的看看、吹吹、唱唱,很快就能掌握音符和節(jié)奏了,為視唱樂譜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唱準音階是學好識譜視唱的關鍵。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因七個基本音階唱得不準而對視譜不感興趣,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順背或倒背七個唱名,學生都會背唱得滾瓜爛熟,但插亂順序讓他們唱出每一個音準,有的學生就會把“re”唱成上聲的“rě”。我運用口琴重新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這七個唱名,每講授一個音高時,都要進行吹奏和視唱。讓同桌的學生互相配合,一奏一唱來辨析音的高低變化,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吹奏和視唱逐步使每一個音得到鞏固。
在學生正確掌握各音的音準后,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口琴這一樂器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唱準(奏準)每一樂句或每一樂段。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視唱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歌唱教學中,都采用的是教唱法或聽唱法,花上很大的功夫,學生們掌握得還不盡如人意,甚至學完就忘。有了口琴后,學唱歌曲變得簡單了,而且對歌曲的記憶變得長久。學唱新歌時,我讓學生先用口琴吹上兩遍,等音高、節(jié)奏都掌握了,不用老師教,學生就會唱了。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比如,一年級的同學很喜歡吹奏課本上的歌曲《小星星》,二年級的同學很喜歡吹奏《在農場里》,特別是三年級的美國歌曲《噢,蘇珊娜》非常適合口琴演奏。在課堂上,我把學生分成三組,一組是小演唱家,一組是小舞蹈家一組是小演奏家,學生表演的熱情相當高。很多學生還能把聽到的兒童歌曲以及流行歌曲用口琴來吹奏呢!比如《水鄉(xiāng)謠》《彎彎的月亮》等。
三、口琴與“創(chuàng)作”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
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運用口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是一良好的途徑。首先,我們在教學中除了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訓練外,常常做一些音階接龍、旋律創(chuàng)作等游戲,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編能力。其次,在進行單純的器樂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可以對學過的小樂曲進行改編。
四、口琴與“合唱”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的演唱的能力
我發(fā)現(xiàn),在給學生練習一些二聲部合唱歌曲時,如果學生的和聲感覺不強,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同聲部的互相干擾,不協(xié)和。例如,在學習合唱《送別》時,學生對高聲部旋律比較熟悉,低聲部旋律不熟悉,造成聽不到低聲部,只聽到高聲部,達不到和聲的效果。要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立體感覺,單純的唱歌教學是不夠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用樂器來吹奏二聲部,就會發(fā)生比較明顯的變化,增強了學生對和聲的立體感覺。在訓練中,先加強低聲部訓練,使學生對低部加深印象,再訓練高聲部,然后進行兩聲部合奏。在合奏中,要求學生做到聲部和諧、配合默契、節(jié)奏穩(wěn)定、時值正確、顧全大局、照顧整體。經(jīng)過反復訓練就產生了較好的和聲效果。在學生學會用口琴進行二聲部合奏后,再組織學生合唱歌曲《送別》,這樣二聲部合唱的效果明顯提高。通過口琴合奏訓練,既增強了學生對和聲的立體感覺,又提高了學生的合唱水平。
五、口琴與“課外活動”有效結合,提高學生演奏的能力
在校本課程教學中,結合我們學校的的活動,幫助程度較好的班級組建了口琴樂隊。這是一向繁雜的工作,學生們要自己找樂譜、進行配器;訓練小指揮,組織排練,當然,組建初期一定要有教師的指導。我們把民族樂器如古箏、揚琴、竹笛、琵琶組合在一起演奏了《瑤族舞曲》,把西洋樂器長笛、小號、大號、小提琴、單簧管等組合在一起演奏了我們學校的《玉泉學子之歌》。然后通過“元旦”“六一”“音樂周”等文藝活動給他們搭建舞臺。這些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了學生了演奏水平,而且還豐富了學生課外生活。最重要的是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他們學會了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提升了個人素質與藝術修養(yǎng)。
別看小小的口琴貌不驚人,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還真不小。教學實踐證明,口琴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使學生學習音樂變“被動”為“主動”,使每個人都有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天地,都有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而且促進了音樂素質的提高,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課堂口琴教學還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內容,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谇俳虒W是樂器教學的一種有效選擇。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口琴這種教學樂器,并與唱歌、欣賞、創(chuàng)造等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校本課程的開設給我們的器樂教學搭設了很好的平臺,口琴教學的開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美,讓學生真正地走近音樂。當然,在音樂教學中,要搞好口琴教學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研究,需要我們廣大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懈地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