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 ? ?要: 各民族文化及邏輯思維上的差異,導致翻譯困難重重,這就誕生了兩種基本的翻譯觀念。它們有的注重文字,有的注重文化,彼此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诖?,本文對這兩種基本觀念進行比對分析,以供借鑒。
關鍵詞: 語言翻譯觀 ? ?文化翻譯觀 ? ?對比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語言和文化是其生存發(fā)展的重要財富,它是經(jīng)過漫長歷史發(fā)展形成的民族財富?,F(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各民族文化的大繁榮促進了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與傳播,但是受到語言及文化本身差異的影響,其整體交流困難重重。翻譯的出現(xiàn)成了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實際翻譯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很多語言直譯,這是進行文化傳播最大的困難之一。直譯的目的是保證語言的精彩程度及作者的基本觀點,但是因為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所以并不能完全直接將其中的精髓展現(xiàn)出來。文化翻譯本身注重的是對文化的傳播,使其更加便于理解,但是不能將語言當中的神奇之處和優(yōu)美展現(xiàn)出來。這兩種翻譯觀已經(jīng)是當下翻譯最重要的內(nèi)容,對于當今翻譯事業(yè)有著非凡的意義。
一、實際含義
(一)語言學翻譯觀
這種翻譯觀一般而言是嚴格依照其語言的基本結構,將其中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作為基礎,完成相關的翻譯工作。它所追求的是語言的層次性,與原文之間是完全對等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這一基本觀點最開始是出現(xiàn)在德國的,其翻譯學一直屬于應用語言的范圍,對于語言本身有著極高的要求。該觀點中有兩種基本思想:一種是結構主義,另一種是系統(tǒng)功能[1]。
前者一直致力于對語言機械屬性和形式特點的翻譯,因此對語言當中所蘊含的人文特性及社會屬性都不夠重視。它將語言本身當作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只看重其基本結構,忽視了語言自身的意義[2]。語言學翻譯觀正是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一直將語言定位在理想狀態(tài)之下,將單一的語言體系等同于復雜背景下的語篇。
后者表示在譯文方面不能只單純地偏重于原文或譯文,需要將原文和譯文之間聯(lián)系起來。另外,他們還表示每一個層級都能夠依照各種情境去追求對等。
例如在翻譯《紅樓夢》時,有很多非常難懂的文言語句和人物的名字,無法追求語言的對等,也不能在語言對等下對其中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翻譯。只有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當時中國各文化流派的發(fā)展情況,才能夠翻譯出優(yōu)秀的作品。
(二)文化翻譯觀
在翻譯學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下,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了在進行語言翻譯的時候,無法將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反映出來,文化本身的多元性無法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體現(xiàn)。比如將德國的文學著作翻譯成為中文的時候,大部分中國人都不能理解德國的基本文化,也無法明確其中的重點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在這種意義上,翻譯就失去了本身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意義,文化翻譯觀應運而生。
例如,在翻譯《西游記》時,怎樣將其中的神話故事翻譯成為西方人可以直接進行理解的取經(jīng)文化,但同時不能完全失去中國的基本特色,這就需要翻譯者具有極高的文化造詣語言水平。倘若直接將其翻譯成為一個和尚帶領著一個仆人和兩個寵物去旅游的故事,那么文化翻譯的本身的意義將不復存在。
二、比對
(一)相同之處
這兩種觀點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它們都是要將全世界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運用本民族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了解到更多的世界文化,實現(xiàn)全球文化的大繁榮。
這兩種觀念對于人才的要求是相同的。它們都是需要精通各種民族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習慣、語言結構及風俗習慣等內(nèi)容,只有完全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才可以翻譯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這樣才能夠達到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
(二)不同之處
1.原則不同
語言學的原則主要針對的是語言的科學性及嚴謹性,翻譯時其中的譯文和原文之間必須在語義和結構方面完全對應,并保證一致性[4]。其落腳點應該是譯文能否將原文當中所蘊含的語言精髓傳達出來。其缺點在于缺乏靈活性,不能隨意調整。
文化翻譯觀的原則主要是其文化傳達得是否精準,是否便于理解。在實際問題當中,美國人的一些幽默中國人無法理解,而中國的一些含蓄西方人有時候會覺得非常無聊,就成了文化翻譯的重要工作,即讓這些無法理解和不能接受轉化的文化達到更好的理解效果。這種觀點表現(xiàn)出了靈活性與自主性,有效彌補了語言學觀念的不足。但是它缺乏一定的嚴謹性,今后還需要對這一方面進行改進。
2.關注重點不同
語言學翻譯觀念的側重點是語言表達的嚴謹性,不論是段落的標點符號、段落的基本構成,還是整體語言的基本結構都是其側重點,同時這些也是檢驗最終譯文是否為合格的重要標準。
文化翻譯觀念的側重點是在文章中思維方法、寫作背景、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上,這也是它進行翻譯所追求的基本目標。它的重點是進行精準的文化傳達。
3.翻譯過程不同
在翻譯語言學的相關觀念的時候,通常都要將譯文和原文之間所蘊含的各種語言成分的區(qū)別充分了解清楚,然后對其實施轉化,最終實現(xiàn)翻譯的基本目標。在翻譯文化觀念的時候通常需要了解清楚原文和譯文間存在的文化區(qū)別,其中包含餐飲、民族風情、主流思想等內(nèi)容。這樣才能夠準確地將其文化內(nèi)涵傳達出來,最終達到雙方交流文化的基本目的。
例如,在翻譯蘊含著大量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作品《金瓶梅》時,如果根據(jù)語言學的翻譯觀念進行翻譯,那么文章當中的所有生僻字及文言文本身的結構就是其翻譯研究的重點,也是評判最終翻譯作品的基本標準。但是這樣最終的譯文給人的感覺是不堪入目的文化垃圾。一般翻譯人員觀點不同,最終達到的結果就會有差異。要想真正將一部作品完整地翻譯出來,就應該深入了解其創(chuàng)造背后所蘊含的各項因素,將自己帶入到原文情境之中,最終給讀者帶來最真切的感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