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立揚
(510521 廣東金融學院 廣東 廣州)
弱勢群體首先出現在2002年的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當中,朱镕基總理曾經在報告當中提出要對弱勢群體在就業(yè)方面提出特殊的幫助,積極擴大就業(yè),讓居民的收入增加。在此過程中,我國政府首次提出了弱勢群體的概念,這就說明弱勢群體已經逐步受到了政府的關注,在國內弱勢群體是一個通用稱謂,隨著當前各個領域專家逐步開始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弱勢群體,學者們在弱勢群體方面的定義也是各不相同。某些學者認為弱勢群體在出現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沖擊,由于其應變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排擠和挫折,另外一些學者認為弱勢群體主要是在城市當中無法享受社會經濟發(fā)展成果,在生活的過程中出現一定困難的群體,還有一些觀點則認為,弱勢群體盡管不能直接和貧困人口畫等號,然而具有一定的重疊性,通過相關學者的研究分析發(fā)現很少有學者從法律的角度來對弱勢群體進行分析,這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傳統(tǒng)弱勢群體在產生的過程中主要是由于其經濟能力較差而產生的。
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出發(fā),保護弱勢群體可以確保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在保護社會群體的基礎上,首先需要對生存權進行保護,也就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對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進行保障,主要是確保其安全和生命權,并且具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對其社會意義和生理意義進行全面的涵蓋,確保弱勢群體具有一定的生命權,主要是保障社會當中每一個國民都能享受基本的生活權利和生存條件,確保國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的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擺脫經濟貧困的現狀。
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弱勢群體是受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群體相同,都需要享有基本的生存權,所以國家提出一定的策略來保護弱勢群體的相關權利,部分弱勢群體的生存權無法得到保障,需要從法規(guī)、政策、法律等諸多方面進行結合,保證弱勢群體和其他群體一樣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比如,需要從立法開始,加強權利初始分配過程中的公平性。在權力分配的過程中,可以享受多大的份額和一個人的經濟情況、社會地位息息相關;因為弱勢群體往往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在表達利益方面的渠道非常有限,對于立法的影響力非常小,導致弱勢群體在權利初始配置的過程中無法獲得應有的地位。
由于弱勢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了對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進行保障,國家和相關地區(qū)一定要有針對性的為弱勢群體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這些保護措施主要是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方面對弱勢群體進行傾斜,提供一定的特殊保護,利用手段上的不平等讓實質上的平等得以實現。特殊保護和特殊權利有一定的區(qū)別,主要是對所有人群應用權利的保障,確保社會不會排擠弱勢群體,避免出現弱勢群體由于無法享受相應的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而出現一些應有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權力分配的不平等實現的,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通過這種傾斜保護弱勢群體,讓弱勢群體在實質上的不平等消除,確保弱勢群體保護的周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還需要注意對弱勢群體進行有限的保護,從權利理論的角度對弱勢群體的問題進行分析,伴隨當前時代快速發(fā)展,雖然權力理論逐步完善,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依然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保護弱勢群體權利的過程中需要對權利保護的有限性進行分析,在本質上對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需要注意權利和權力的沖突,重視對相關的權利和沖突進行協(xié)調。在保護弱勢群體權利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經驗,另外還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合理的進行選擇,進一步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以權力保障權利,形成一個完善的政治環(huán)境,確保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和訴求得到保障。
如果一個社會結構較為健康,那么他去肯定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各個群體和各個階級之間沒有明顯的矛盾,而且弱勢群體的數量較少,整個社會結構呈紡錘狀分布。這樣可以充分的保障弱勢群體的權利,保障其基本自由和生命安全不受到侵害,而且弱勢群體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一定的經濟能力,然而從當前的角度分析,社會弱勢群體在權利保障方面依然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所以一定要從法律層面上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在此過程中,可以讓社會弱勢群體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尋求法律援助,并且在此過程中獲得法律的保護,避免弱勢群體在受到傷害的時候,無法得到幫助而走極端,投訴無門。另外,需要在法律層面上明確弱勢群體的權利,而且需要讓弱勢群體了解這些權利,避免出現不知道自己有權利可以行使的情況,比如說,某些邊遠山區(qū)的孩子在求學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資金而被迫打工,需要讓他們了解到受教育權是他們應有的權力。
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進行分析,若想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國家的安全,一定要加強弱勢群體的保護,對弱勢群體的生存權等基本權利進行明確,從法律意義上明確弱勢群體的基本概念和訴求,將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充分的保護起來,形成一個完善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對每個群體和個體的權利訴求進行尊重,形成一個整體性的權利意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確保社會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