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梁光利 張玲
(1 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機動第四支隊 天津 300350)
(2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所 江蘇 徐州 221000)
(3 武警特色醫(yī)學(xué)中心關(guān)節(jié)科 天津 300162)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臨床上指不以自殺為目的,但通過直接且故意的方法實施自我傷害,屬于自殺未遂相關(guān)危險因素,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1]。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3],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在青少年人群中的臨床發(fā)病率甚至接近20%。為更好的提高抑郁障礙青少年人群出現(xiàn)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救治效率,本研究主要由沖動水平及自我意識水平入手分析,伴與不伴非自殺性自傷抑郁障礙青少年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抑郁障礙青少年80例,按照是否合并自殺性自傷行為分為兩組,各40例,合并自殺性自傷行為組40例,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40例,年齡12~18歲,所有入組者診斷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關(guān)于抑郁障礙的診斷,同時由兩名具有主治職稱醫(yī)師綜合評定后確診。合并自殺性自傷行為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12~18歲,平均(15.4±1.2)歲,病程1月~6月,平均(3.1±0.3)月;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2~18歲,平均(15.5±1.3)歲,病程1月~6月,平均(3.0±0.3)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1.2.1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共計17條目,按照評分分為5級,對應(yīng)0級無、1級輕度、2級中度、3級偏重度、4級重度。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明顯。
1.2.2 臨床療效評定及嚴重程度分級,以0~7分分級,0級為:無病、1級為:基本無病、2級為:極輕、3級為:輕度、4級為:中度、5級為:偏重、6級為:重度、7級為:極重。分值越高,臨床癥狀約嚴重。
1.2.3 沖動情況以Barratt沖動量表進行,共計30個條目,分為4級,1級為:很少、2級為:偶爾、3級為:經(jīng)常、4級為:總是。分值越高,沖動感越明顯。
自殺性自傷行為組抑郁和沖動得分高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P<0.05),自我意識低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P<0.05)。
表 兩組抑郁、沖動及自我意識得分比較(±s,分)
表 兩組抑郁、沖動及自我意識得分比較(±s,分)
n抑郁沖動自我意識自殺性自傷行為組4023.2±3.324.6±1.637.5±3.2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4014.3±2.114.6±0.946.7±4.6 t-14.39034.45210.384 P-0.0000.0000.000
自殺性自傷行為組嚴重程度在4級(中度)及以下者為12例,5級(偏重)及上級別者28例,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嚴重程度在4級(中度)及以下者為25例,5級(偏重)及上級別者15例,自殺性自傷行為組疾病嚴重程度顯著高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χ2=8.498,P<0.05)。
自我意識主要反映青少年對自身所處社會位置的主觀認識,對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價值,完善個體人格特征有重要影響[4]。如青少年表現(xiàn)出不良自我意識,將影響其自身學(xué)習(xí)、社會功能形成等,甚至導(dǎo)致行為問題的發(fā)現(xiàn)。伴有自殺性自傷行為的中學(xué)生其自我意識水平相對非自殺性自傷行為中學(xué)生所占比例較低,出現(xiàn)自我意識水平的降低,存在不合群、性格孤僻、社交少、沒有幸福感等特點。所以自殺性自傷行為合并抑郁障礙青少年,其自我意識水平相對更低。自我意識在心理學(xué)中主要由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組成,沖動水平高則將導(dǎo)致學(xué)生學(xué)業(yè)成績的降低、同學(xué)關(guān)系緊張、自我評價低等,而且還可能存在易沖動等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不計后果等表現(xiàn)。
有研究稱[5],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抑郁障礙患者調(diào)節(jié)負性情緒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針對兩組抑郁、沖動及自我意識得分比較發(fā)現(xiàn),自殺性自傷行為組抑郁和沖動得分高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自我意識低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同時針對兩組疾病嚴重程度分級比較發(fā)現(xiàn),自殺性自傷行為組疾病嚴重程度顯著高于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組。沖動特質(zhì)與自我意識之間存明顯的互相影響,導(dǎo)致抑郁障礙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發(fā)生率增高,針對患者的治療往往需要不僅停留在藥物干預(yù)水平,還需加大心理、家庭等角度多方位干預(yù),提高患者臨床治愈率。
綜上所述,伴非自殺性自傷抑郁障礙青少年,其抑郁、沖動明顯,自我意識水平低,疾病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