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櫻慧 盧中蓮 招彩彬 周彥琳
(廣西國際壯醫(yī)醫(yī)院明秀分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我國糖尿病病發(fā)率逐年上升,現(xiàn)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疾病問題。臨床研究已證實,IR是2型糖尿病中一項重要發(fā)病機制,主要表現(xiàn)為糖尿病患者高胰島素濃度下的低生物學效應,易誘發(fā)合并高胰島素血癥[1]。本文就IR治療為中心展開,探討中醫(yī)辯證下,柴胡消渴湯的應用對糖尿病患者IR的治療價值,請下閱。
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間抽調(diào)我院80例肝胃郁熱型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以治療方式差異分組,一組行常規(guī)胰島素皮下注射合二甲雙胍片治療,40例作對照組,男女比例17:23,平均(67.38±6.75)歲;另一組在上述基礎上加用柴胡消渴湯,40例作實驗組,男女比例19:21,平均(68.42±7.1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相應基礎治療,即膳食與運動指導等。此基礎下患者接受胰島素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片對癥治療。實驗組經(jīng)上述治療方案并加以聯(lián)用中醫(yī)處方柴胡消渴湯,每日一劑,經(jīng)煎藥機煎制后取藥汁400ml,分別于早晚間服用。柴胡消渴湯中藥成分有:柴胡15g,生地20g,知母12g,麥冬15g,黃芩9g,枳實9g,葛根15g,甘草6g,厚樸9g,黃連6g。兩組持續(xù)治療2周。
(1)血糖情況:FPG,2hBG。
(2)IR情況:HOMA-IR:FINS×FPG/22.5;HOMA-β;ISI;FINS。
(3)不良事件:低血糖、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4)療效:①治愈:各指標恢復正常,體征癥狀消失;②顯效:FPG低于7.0mmol/L,2hBG低于8.3mmol/L,體征癥狀顯著改善;③有效:FPG于7.0至8.3mmol/L間,2hBG于8.3至10.0mmol/L間,HOMA-IR下降幅度超治療前10%,體征癥狀有所改善;④無效:體征癥狀無改善,不達上述評定標準。
療效總有效率:除無效者外例數(shù)之和與總例數(shù)間的比值。
軟件SPSS20.0,計量、計數(shù)資料分別實施t與χ2檢驗,(±s)及%表示,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成立。
實驗組治療后血糖控制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情況比較 (±s,mmol/L)
表1 兩組血糖情況比較 (±s,mmol/L)
組別nFPG2hB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4011.4±1.47.3±0.412.4±1.39.1±1.0對照組4011.5±1.39.4±1.112.3±1.411.3±1.2 P->0.05<0.05>0.05<0.05
實驗組治療后IR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IR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IR情況比較 (±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nHOMA-IRHOMA-β(%)ISIFINS(mU/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408.5±0.32.1±0.1*52.2±9.874.3±11.0*-4.8±0.4-3.8±0.3*28.1±3.212.6±3.3*對照組408.6±0.33.7±0.952.3±9.663.5±10.7-4.7±0.3-4.0±0.428.3±2.716.4±3.5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5%,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例)
2型糖尿病常伴有胰島素抑制。此階段下患者胰島素表達水平高,但其生物學反應卻不達基本要求。臨床對癥治療常以加大胰島素劑量促預期療效,而機體接受胰島素過多,可誘發(fā)高胰島素血癥等合并癥,不利預后[2]。故就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糾正IR對疾病的積極進展至關重要。本文研究中,實驗組經(jīng)柴胡消渴湯對癥治療,其血糖及IR情況、不良事件及治療有效率均較對照組更優(yōu)。提示柴胡消渴湯聯(lián)合治療下,抗糖尿病IR療效肯定。
究其原因,中醫(yī)辨證下該病屬“消渴”之癥,陰津虧損、五志過極而致肝郁化火。柴胡消渴湯中,柴胡可泄熱清肝;麥冬可潤肺養(yǎng)陰;葛根、生地可清熱生津、增液養(yǎng)陰;黃連、甘草、黃芩、知母兼顧解毒燥濕、降火清熱;厚樸、枳實散結(jié)行氣,諸藥相合,養(yǎng)陰益氣,潤肺健脾,清肝熱,消內(nèi)渴,化痰暢氣,療效肯定[3]。
綜上,糖尿病IR下聯(lián)合柴胡消渴湯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IR,治療安全可靠,短期療效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