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序扇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清遠市人民醫(yī)醫(yī)院 廣東 清遠 511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一旦發(fā)病就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或者是呼吸不暢的癥狀,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窒息的問題,將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本次選取58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對象,旨在探討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不同通氣模式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F(xiàn)做如下報道。
選取58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對象,收治患者的時間為2017年12月—2019年6月。將全部的患者根據(jù)治療模式,分為ST通氣組(n=29例)以及壓力支持組(n=29例)。全部患者中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區(qū)間為48~75歲,平均年齡為(57.3±4.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jīng)過對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ST通氣組患者采用ST通氣模式治療,壓力支持組患者采用平均容積保證壓力支持通氣模式治療。參數(shù)設置為:目標吸氣時間為0.8秒到1.2秒,呼氣時間為2.0秒;吸入氧濃度為不超過60%;呼吸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4次左右,潮氣量根據(jù)患者的體重(每千克/7毫升)進行調(diào)整。吸氣壓由則由6厘米H2O開始,并逐漸提高,每次提升2厘米H2O,逐漸增加到20厘米H2O[2]。
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之前,記錄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以及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等血氣指標,在治療后再進行對比,確定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并且,評價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三級評價表示,分別是顯效(患者的呼吸困難、咯痰以及咳嗽等癥狀全部消失,患者的血氣指標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呼吸困難、咯痰以及咳嗽等癥狀有明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也有大幅好轉(zhuǎn))、無效(患者的呼吸困難、咯痰、咳嗽等癥狀以及血氣指標較治療前均未有明顯改善)[3]。
通過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通過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通過(±s)表示。當P<0.05時,表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壓力支持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ST通氣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例)
壓力支持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ST通氣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s,mmHg)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s,mmHg)
組別n動脈血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壓力支持組2949.7±1.273.4±1.570.5±1.0 56.5±1.2 ST通氣組2950.1±1.881.9±2.270.4±1.1 49.7±1.3 t-1.04227.5250.56927.448 P-0.2990.0000.5700.00
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有著很多種因素,該疾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的發(fā)病率略高于女性。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一種逐年上漲的態(tài)勢?;颊咴诎l(fā)病的早期會出現(xiàn)咯痰以及長期咳嗽等癥狀,而隨著患者病情的發(fā)展,還會出現(xiàn)呼吸衰竭、氣短以及胸悶等更為嚴重的癥狀[4]。
針對這種疾病,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有著很好的效果,而常用的ST通氣模式卻難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5]。通過對患者采用平均容積保證壓力支持通氣模式進行治療,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6]。本次的結(jié)果很好的進行了佐證:壓力支持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好于ST通氣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平均容積保證壓力支持通氣模式進行治療,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