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陳劍
(無錫市中醫(yī)醫(yī)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在臨床多表現(xiàn)為鼻塞、打噴嚏、鼻癢、流水樣清涕等癥狀。該病多因遇過敏源、季節(jié)交替而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安脫達是當前臨床最為常用的一種免疫治療制劑。為進一步提高過敏性鼻炎兒童的臨床效果,就安脫達脫敏治療的療效作深入的探討,具體如下。
2016年4 月—2018年4月將在我院治療的60例過敏性鼻炎兒童,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兒分成兩組。對照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8.13±2.32)歲;研究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8.22±2.2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采用口服脫敏藥物枸地氯雷他定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廣州海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38)治療,8.8mg/次,兒童不滿12歲是口服4.4mg/次;同時給予外用鼻噴劑糠酸莫米松鼻噴劑(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13481)治療,100μg/d;連續(xù)治療2周。研究組患兒采用安脫達(S20140015 ALK-Abello A/S)治療,每盒4瓶:1號、2號、3號、4號瓶,行脫敏治療。起始治療第1號瓶,第一周0.2ml/次,第二周0.4ml/次,第三周0.8ml/次;2號瓶,第四周0.2ml/次,第五周0.4ml/次,第六周0.8ml/次;3號瓶,第七周0.2ml/次,第八周0.4ml/次,第九周0.8ml/次;接著注射4號瓶,第十周0.1ml/次,第十一周0.2ml/次,第十二周0.4ml/次,第十三周0.6ml/次,第十四周0.8ml/次,第十五周1.0ml/次;前15周是遞增量,從15周以后是維持階段:隔4-8周注射一次,四號瓶是維持量1.0ml/次,維持治療1年。
(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為癥狀基本改善;有效為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為癥狀無明顯改善。(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噴嚏、鼻塞、鼻癢、流涕等臨床癥狀評分;1分:每日擤鼻<4次,間斷鼻癢,一次性連續(xù)打噴嚏3~5個,有意識吸氣時感到鼻塞;2分:每日擤鼻5~9次,鼻癢猶如螞蟻爬行但可耐受,一次性連續(xù)打噴嚏6~10個,間歇性及交互性鼻塞;3分:每日擤鼻10次以上,鼻癢猶如螞蟻爬行不可耐受,一次性連續(xù)打噴嚏11次以上,鼻塞嚴重,多靠口呼吸。
用SPSS23.0系統(tǒng)處理數(shù)據(jù),用t檢驗計量資料(±s),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n(%)],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 [n(%)]
兩組患兒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兒的臨床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shù)噴嚏鼻塞鼻癢流涕研究組30治療前2.83±0.652.52±0.522.74±0.553.05±0.96治療后0.72±0.410.87±0.260.90±0.330.98±0.51對照組30治療前2.91±0.722.49±0.422.80±0.623.08±0.92治療后1.74±0.391.42±0.311.58±0.421.84±0.48
過敏性鼻炎是臨床常見的鼻黏膜炎性疾病,臨床特征表現(xiàn)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鼻黏膜高反應性和慢性炎性反應等[2]。當前臨床對過敏性鼻炎多采用布地奈德等局部抗變態(tài)反應抗炎藥與氯雷他定等全身抗組胺藥物進行雙途徑治療,但停藥后療效往往難以持久[3]。脫敏治療也就是通過注射少量變應原,誘使機體內的致敏細胞釋放少量活性介質,不會引發(fā)顯著的臨床癥狀;且短時間內多次脫敏治療可逐漸衰竭致敏細胞內的活性介質,進而消除機體的致敏狀態(tài)。安脫達脫敏免疫抑制劑是一種免疫治療制劑[4]。本組給予過敏性鼻炎兒童安脫達脫敏治療后,研究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的噴嚏、鼻塞、鼻癢、流涕等臨床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安脫達脫敏可顯著改善過敏性鼻炎兒童的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與孫月眉[5]的研究報道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安脫達脫敏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療效可靠,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