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菲菲
隨文練筆是指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其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具體的課堂情境展開順勢而為的寫作。在隨文練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更好地讀懂文章的內容,更能通過模仿借鑒的方式借鑒課文的精華之處,展開仿寫,讓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展開隨文練筆的活動,提升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
構段經典處,巧妙構思
不少學生在嘗試寫作時都會對采用怎樣的寫作結構感到十分困擾,這是因為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夠強,所以不知道該怎樣合理地運用各種段落結構展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描寫事物。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課文進行仿寫,首先圍繞課文中的構段精彩處展開閱讀,說說文章怎樣安排段落結構。學生會發(fā)現常見的段落結構包括總分、概括、遞進、對比、因果等多種不同的形式。此后,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課文思考各種不同結構的特點是什么,然后再鼓勵學生嘗試在寫作時選擇適合的段落結構。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22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理文,它的結構很有特點,既體現出普通說理文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的特點,同時又有一些自己獨有的特點。筆者在指導學生展開閱讀的時候,鼓勵學生探究這篇文章的結構特點,體會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生發(fā)現:“文章先提出了一個自然現象,然后再提出了觀點。這樣就讓觀點的提出變得不那么突然,能更好地吸引讀者的興趣?!边€有學生提出:“除了在開頭部分展現自然現象以外,這篇文章還采用了正反論證的方式。文章中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例子都是正面論證,但是后面又加上了雨滴不能穿石的反面例子?!痹趯W生搞清楚了這篇文章的結構特點后,筆者鼓勵學生嘗試進行借鑒,看看這種結構適合用于何種類型的文章。學生發(fā)現:“這種結構適合用于說理文,正反論證的方式能讓論證更具有邏輯性?!贝撕?,筆者又鼓勵學生嘗試展開仿寫,尋找生活中獨特的自然現象,并嘗試從中提煉出人生哲理,然后試著論證該觀點。
細節(jié)留白處,想象補充
留白是中國傳統藝術中常用的方法,留白是指運用空白之處讓人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促使欣賞者浮想聯翩。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部分,看看其中是否也有作者故意留白的地方,并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展開聯想,嘗試補充該留白處。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6課《煙臺的?!窌r,筆者鼓勵學生圍繞文章中的留白處展開想象,嘗試補充寫作。“‘秋天的海平添了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家駕船出海了,貨輪起錨遠航了……嘗試展開想象,探究一下省略號省略的部分,說說秋天的海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边@促使學生積極展開想象,嘗試展開細節(jié)寫作。學生以“出海”為基礎,展開想象,補充了人們在遠洋的過程中和大海的風浪進行搏斗,從海中撈取魚類的故事,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力?!皾O家在海上撒下了巨網,拖起了無數銀光閃閃的大魚。又是一個豐收的日子。”除了散文以外,詩歌由于其短小精悍,因此也是用來引導學生寫作的好素材。筆者鼓勵學生在閱讀《春日偶成》《游園不值》等詩歌后展開想象,說說作者看到了怎樣的春日風光,并嘗試將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描繪下來。這樣的寫作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合理地描述細節(jié),讓文字更為細膩。
文本疑問處,邏輯推理
在細讀課文的時候,學生會發(fā)現其中有一些自己初讀時忽視的地方,也會得出一些困惑的問題。筆者鼓勵學生潛心思考,圍繞這些疑問處展開探究,然后用寫作的方式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寫下來。在這樣的寫作中,學生需要探究作品的邏輯性,并展開推理和思考。這樣所寫的內容才會更具有批判性和邏輯性,才能寫出更合理的文字。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23課《林沖棒打洪教頭》時,筆者鼓勵學生展開細讀,學生在細讀中發(fā)現了不少自己之前忽略的問題。有學生便提出:“林沖之前的表現似乎十分怯懦,但是為何最后又果斷地出手教訓了洪教頭呢?是什么促使他改變了想法呢?”筆者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并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思考和討論,并嘗試從文章中獲取答案。學生發(fā)現:“看似不合情理,但是若結合文章中的詞句分析就會發(fā)現其中的邏輯性。文章開頭提到了林沖是罪犯,自然萬事都會低調些。后來又寫了柴進的招待,他又怎會打傷柴進身邊的人呢?”還有學生發(fā)現:“洪教頭得寸進尺,林沖一再忍讓,因此林沖不是突然改變了主意,而是在忍無可忍下才會改變?!惫P者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推理寫下來,起到隨文練筆的效果。又如,在學習《少年王冕》時,筆者也鼓勵學生尋找疑問處,有學生提出:“王冕那么愛學習,為何會同意輟學呢?”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時,有學生產生了困惑:“為何談遷始終沒有放棄呢?”筆者鼓勵學生探究疑問處,并寫下自己的答案。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在文章中隱藏著一些具有邏輯性的問題。若是展開理性推理的話,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筆者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提出問題,然后解決這些問題,有條理地將問題的答案寫下來,并和同伴進行交流,嘗試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然而有些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弱,往往不知道怎樣積累寫作素材,找到合適的結構。針對這個問題,筆者鼓勵學生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在課文中尋找練寫點,讓學生積極展開模仿,并在此基礎上嘗試進行自主寫作的活動。這樣就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都得到相應的提升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