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云?胡興國
【摘要】思辨性閱讀是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文本解讀和閱讀教學的方式。在平時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側(cè)重于文言基礎知識以及大眾化的文本解讀,缺少思辨性解讀。本文以《史記·刺客列傳》教學為例,從課后的題目入手,運用思辨性閱讀的理念,讓其閱讀教學展現(xiàn)思辨性。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教學;思辨性;《史記·刺客列傳》;形象;創(chuàng)作目的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蘇教版選讀《史記·刺客列傳》選取的是荊軻刺秦之事,這一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現(xiàn)實的閱讀教學中,筆者聆聽的各種課型,在分析荊軻形象時,大部分是贊美荊軻的。然而在課文的后面,最后一道練習題是這樣的:對荊軻刺秦的行為,歷代有截然不同的評價。請搜集有關材料,組織討論,說說自己對荊軻形象及其刺秦王行為的看法。這說明后人對荊軻及其刺秦的評價,莫衷一是。那大部分老師為什么在分析荊軻形象時卻一樣呢?究其原因,這一模塊編者的主題是摹形傳神、千載如生,而且課本右邊的所選不同時代的批注,其內(nèi)容都是贊美荊軻,其他人的言行都是為了襯托荊軻的義勇。我們老師受編者影響最深?;诖?,致使老師們忽視了課文后的這道開放探究題,導致教學內(nèi)容和重點大同小異,課堂深刻性與獨特性不足。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課程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薄罢Z文教育必須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薄八季S的發(fā)展與提升”已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而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也成為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之一。這些告訴我們,老師要引導促進學生閱讀文本時具備思辨性即批判性思維。為此,筆者以本文為例,通過分析文本細節(jié)以及搜集資料,運用批判性思維,重新上這篇課文,以探究荊軻真實的形象以及刺秦的鮮為人知的一面。
一、從分析文本細節(jié)的角度,探究真實的荊軻形象
對荊軻形象的評論,有兩種意見。一類是不吝贊美之詞,稱其為英雄俠客,以北師大中文系教授韓兆琦為代表。他認為:“荊軻是一個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勇士,荊軻的目的則更是出于為救六國人民的俠義之心?!绷硪活愂菑臍v史進程的角度客觀評論,以北大歷史系教授張傳璽為代表,他說:“荊軻處在一個個人主義的時代,他被一種‘義的觀念所驅(qū)使,雖然他的確勇敢,但他的‘義畢竟是個人的小‘義,而秦始皇的統(tǒng)一大業(yè)才是大‘義。不必要把他拔高到英雄人物的高度?!惫P者在細讀深讀文本并查閱相關資料后,很贊同張教授的觀點。何謂大俠英雄?如金庸先生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通過細讀文本,能夠發(fā)現(xiàn)文本中許多細節(jié)蘊含著大關鍵。
在分析荊軻形象時,我引導學生讀第九自然段的最后四句話,思考這幾句話蘊含著哪些意思。我設置了以下問題:“‘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荊軻如果是俠客英雄,應立即答應的,可為什么婉言拒絕了燕太子丹的請求?‘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如何看待太子丹的做法?”我要求學生找到文本中的細節(jié),去合理分析原因。
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課文的第三、四段關于荊軻與人論劍和博的描寫。荊軻“好讀書擊劍”,曾“與蓋聶論劍”,與魯勾踐博,爭道,兩人皆怒而叱之,荊軻出而不復會。經(jīng)過分析,學生能得出一個結(jié)論,荊軻武藝不精,直接導致行刺失敗。咸陽宮殿上,在“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的絕佳情況下,荊軻竟然一次都未刺中,最后卻被殺死。何等狼狽!“可惜荊軻受了燕太子丹多時供養(yǎng),特地入秦,一事無成,不惟自害其身,又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性命,斷送燕丹父子,豈非劍術(shù)之不精乎?”魯勾踐聽說荊軻之事后,私底下說:“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shù)也!”
其實,對于荊軻的劍術(shù)水平,我引導學生再細讀第十二自然段中荊軻怒斥太子丹的細節(jié)。本應出發(fā)了,荊軻卻一拖再拖,原因是他在等一個武功比他高的人,能助他完成使命的人。在太子丹的懷疑試探下,荊軻竟然怒叱太子,最后決絕而去。通過討論,學生得出結(jié)論,荊軻對自己順利完成刺秦任務是不確定的。
第二個問題,學生從第六段得知,太子丹盛情款待荊軻的意圖就是報私仇,他先后在趙、秦做人質(zhì),后來“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為了復仇,他“欲收天下勇士,集海內(nèi)之英雄,破國空藏,以奉養(yǎng)之”。(《燕丹子·卷上》)先找田光,田光以年老體衰推薦了荊軻。這一點荊軻也看得明白,起初婉拒。后在太子丹的盛情要求下,用美食、珍寶、美女,“以順適其意”。因此,荊軻接受刺秦,是報答太子丹對他的知遇之恩,也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即張教授所謂的“小義”。二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為了更全面了解荊軻的形象,我還搜集了一些材料進行展示?!堆嗟ぷ印ぞ硐隆酚涊d了二人的生活場景。“后復共乘千里馬。軻曰:‘聞千里馬肝美。太子即殺馬進肝?!薄疤訛橹镁迫A陽之臺。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軻曰:‘好手琴者!太子即進之。軻曰:‘但愛其手耳。太子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之?!蔽易寣W生從中分析概括荊軻的形象。學生討論得出,此處的荊軻是一個沒有仁愛之心、草菅人命的小人。這和急人所難、不求回報的豪俠朱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英雄行俠仗義,目的是扶危濟困,仗義疏財,甚至舍生取義,而荊軻卻不符這些特征。
這些文本細節(jié),與司馬遷對荊軻的其他描寫相比,顯得過于簡略了些。很多教師認為沒有探究的價值,可以一帶而過。其實,了解司馬遷的實錄筆法,這些看似只言片語,其實是蘊含許多信息的,需要我們這樣刨根究底的思辨性閱讀。吳格明認為:“思辨性閱讀,要把省略的東西思考出來,才是真正理解了?!蓖ㄟ^引導學生思辨性閱讀,可以得出,荊軻不僅不是一個俠客英雄,而且還是個不稱職的刺客。
二、從作者創(chuàng)作目的的角度,探究寄寓在荊軻身上的情感
在這里我們看到,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省略甚至忽略了關于荊軻負面的內(nèi)容,是有原因的。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采取的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省略一些內(nèi)容不違背他的創(chuàng)作要求?;ù蠊P墨用來詳細描寫荊軻刺秦的前后過程,是因為作者在荊軻身上寄寓了特殊的情感。
至于司馬遷贊揚荊軻的原因,需要老師補充交代司馬遷的身世遭遇。同時,可結(jié)合《太史公自序》來了解。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句公道話而遭受死刑,“遷之遭陵禍也,家貧無資財自贖,交游莫就,左右親近,不為一言?!痹谶@種艱難情形下,為了完成父親遺志接受了腐刑。司馬遷年輕時“尚氣好俠”,由于“俠以武犯禁”遭到了統(tǒng)治者的瘋狂鎮(zhèn)壓,基本消失殆盡了。所以,司馬遷將對漢武帝的憤恨寄托在荊軻刺秦之中,表明他對強權(quán)的仇視。“遷其憤懣不平之氣,無所發(fā)泄,乃一切寓之于書?!?/p>
董毓認為:“批判性閱讀要尋找、辨別、追蹤文本給出的對主題論點的根據(jù),或者作者寫作的目的、情感、思想的深層原因?!比魏我黄髌?,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fā),區(qū)別在于顯揚還是隱匿。對于隱匿的,我們教師就需要引領學生思辨性閱讀,去引導、啟發(fā)和補充,更需要學生的思考與融入。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不能著眼于文言知識以及語法知識,文本解讀也不能人云亦云,而應多些思辨性閱讀,達到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厚起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格明.離開了思維,語文就成了一堆鼓勵的詞句和文化碎片[J].中學語文教學,2017(8).
[2]周義敢.秦觀集編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3]董毓.批判性思維與思辨讀寫對談[J].高中語文教與學,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