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國
[摘 要] 麗麗是一名特別學生,她表達能力、動作協(xié)調性差,與同學的交往能力也非常差,以致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對待這樣的學生,一方面,家長必須在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改變,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創(chuàng)設適合于孩子發(fā)展的班級環(huán)境,家校合作,促進孩子成長。
[關鍵詞] 理念;方法;交流;班風
麗麗,女,二年級一班學生,成績中等。表達能力比較差,語言不很連貫,表意不很清楚;動作協(xié)調能力較差,跳繩的動作連不起來。交往能力較差,常常說班里有同學嘲笑她,與班里的同學沒有共同語言,整天自己獨來獨往。麗麗媽媽非常著急,又束手無策,多次打電話向我哭訴,說不見孩子還好,一見到她就心煩。甚至說只要孩子的交往能力稍微好一點就行,哪怕孩子學習成績差點呢。
一、給家長的建議
1.理念方面
從學習成績進步幅度和平時的表現(xiàn)來看,麗麗的智力條件沒有問題,之所以出現(xiàn)語言溝通、動作協(xié)調等方面的問題,應該是心智成熟比較晚,當然,也有動作思維稍微差一點的原因,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加之科學合理地訓練,相信是能夠提高上來的。學習進步是麗麗的優(yōu)勢,家長應該充分發(fā)揮這種優(yōu)勢,揚其長,練其短,才能使孩子補齊短板,在各方面達到同齡人的水平;絕不能把“優(yōu)勢項目”白白浪費掉。
2.方法方面
(1)學習上充分肯定孩子,鼓勵她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爭取優(yōu)勢更優(yōu)。
(2)有計劃地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可以訓練孩子的復述能力,給她講一個故事,讓她盡量完整地復述出來。家長每天給孩子錄像,十天或者一個月進行一下前后對比,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達到一定的要求后,再依次訓練孩子的轉述能力、朗讀能力、演講能力等,也用錄像的方法進行記錄和比較,相信孩子的表達能力一定能夠提高。
(3)每天訓練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能力,可以用跳繩進行訓練。麗麗的上肢與下肢明顯不協(xié)調,無法連貫完成跳繩動作,建議家長按下面的程序訓練:
訓練上肢:左右手分別握一根短跳繩(以搖起來剛剛接觸地面為準),每天練習搖繩動作;
訓練下肢:每天練習原地上跳,大致按照跳繩的節(jié)奏,也可以由家長給孩子打節(jié)奏;
默念跳動:搖繩的力度和速度達到一定要求后,給孩子加上“默念跳動”,即在跳繩與地面接觸的同時,心里默念跳動,而不是實質性跳動;
完整動作訓練:待到上面三項訓練都達到了比較熟練的程度,再讓孩子進行完整性跳繩動作的訓練。
(4)訓練孩子的交往能力。從與年齡小的孩子交往開始,訓練交往能力。每周都抽出專門時間帶孩子到廣場、超市等孩子比較多的地方游玩,專門找比麗麗小的孩子,讓麗麗與他們一起交流,一起做游戲。
每周都帶孩子見同齡人,也經常邀請麗麗的同齡人到家中做客。家長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幾個孩子多在一起做作業(yè)、讀書、聚餐、做游戲,增加麗麗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二、對教師的要求
1.每天與家長交流,詢問麗麗在語言、動作、交往三個方面的進展情況,鼓勵家長樹立信心并對其進行方法的跟進指導。
2.與各學科教師達成一致意見,課上課下盡可能多地給麗麗回答問題和個人表達的機會。請體育教師多對麗麗進行動作協(xié)調能力方面的訓練。
3.樹立良好班風,堅決杜絕對麗麗等弱勢群體的冷嘲熱諷甚至孤立。
4.讓麗麗當自己的副學科代表,與正學科代表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科代表工作,借此更多地創(chuàng)造與麗麗交流溝通的機會,也最大限度地增加麗麗表現(xiàn)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經過半年的努力,家長的育兒理念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對麗麗多了一些認同、接納和等待。在方法上,除了按照既定計劃進行訓練之外,還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了一些親子活動。班級內部,從教師到學生形成了一種約定,沒有人再嘲笑麗麗,給予她的是熱情、鼓勵和幫助,麗麗的各方面表現(xiàn)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對家長遇到的家庭教育困惑,班主任的幫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因分析要精準。應該結合孩子在學校、家庭中的各種表現(xiàn),與家長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問題比較特殊的孩子,還應該多向專家請教,多進行“會診”。
二是方法指導要精準。理念認同是基礎,方法引領是關鍵。有時候一種方法不一定奏效,我們還要進行方法創(chuàng)新,但無論哪種方法,都要便于操作。
三是平時跟進要精準。盡量每天都與家長溝通,用取得的成果增強家長信心,及時解決家長的各種困惑。
四是家校合作要精準。家庭和學校都集中精力,聚焦到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上,突出計劃性和連貫性。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