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娒 吳成業(yè)
[摘 要] 學生來自千家萬戶,性格千差萬別,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尤其是一些“學習性不足”和“社會性不足”的特別學生,他們人數(shù)雖少,但活動能量大、影響層面廣,對整個班級乃至學校的德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德育校長的工作思路、德育理念、教育方式對學校德育工作起著引領作用。在開展特別學生教育工作時,德育校長應以心感動學生,以理說服學生,用四個舉措高效地教育好特別學生。
[關鍵詞] 德育校長;教育;特別學生;舉措
一、思想教育:從性格薄弱點突破
特別學生的特別教育,與一般學生的教育有所不同。一些德育校長在教育特別學生時往往一籌莫展,原因是教育方法不對,自然教育效果低效甚至無效。那么,面對特別學生,德育校長應有兩把刷子,會對特別學生開展教育,從而把握德育的主導權,學會從特別學生性格薄弱點突破,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特別學生之所以特別,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為學習基礎差,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喪失信心,缺失動力,產生厭學心理與行為,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同時,這些特別學生要么家庭條件也差,導致這些學生跟一般學生相比有一定的自卑感;要么家庭條件很好,導致這些特別學生跟一般學生相比有相當?shù)目癜粮?。從性格這個維度來分析,身處相對比較壓抑、沉悶的家庭環(huán)境的特別學生,其性格一般都比較內向,有的甚至還可能對生活與學習缺乏信心,意志薄弱、脾氣暴躁,有時候的表現(xiàn)會讓人看起來莫名其妙。身處相對比較富裕、放縱的家庭環(huán)境的特別學生,其性格往往比較外向,有的甚至還可能對生活與學習不屑一顧,意志頑強、脾氣高傲。
德育校長面對特別學生時,要因人而異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面對內向型的特別學生,德育校長應根據(jù)特別學生懼怕家長的事實,采取忽悠、講理甚至恐嚇的手段,從而有效突破學生性格薄弱點,實現(xiàn)特別學生的特別教育。面對外向型的特別學生,德育校長應根據(jù)特別學生吃軟不吃硬的特質,用語重心長的方式,有效突破學生性格的薄弱點,提高特別教育的有效性。因為德育校長職位的權威性,意味著德育校長教育特別學生時充分發(fā)揮職位無形威懾力,使特別學生在辦公室里感到無聲的壓力,為教育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
二、對策分析:從行為反復面提煉
德育校長在日常德育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班主任、科任教師的“告狀”,說哪個特別學生又鬧事了等這類事情。德育校長教育的相對超然性,決定了德育校長不可能對特別學生的特別教育都身體力行,這時,需要德育校長為班主任支招,協(xié)同班主任一起分析特別學生的行為,而不是置身事外地認為這是班主任的事情,與己無關。
德育校長面對班主任、教師的傾訴時,要學會指導教師分析特別學生的特別之處。特別學生在行為上有極端化的表現(xiàn),他們中一小部分學生對學習非常投入,借此弱化家庭對其傷害,經常把學校當作擺脫“苦惱”的地方。這些學生中的大部分卻會在學習、紀律、社會活動等方面表現(xiàn)為“破罐子破摔”現(xiàn)象,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紀律極差,作業(yè)考試抄襲等,成為學校德育管理中的“不良分子”。
這些特別學生的行為,雖有反復,但是這些反復發(fā)生的行為,總是可以找到共性,對這些特別學生行為共性的提煉,就能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一種對策、一種方法。德育校長不能把特別學生的教育只視之為班主任的分內之事、與己無關。一旦班主任對特別學生的管控出現(xiàn)問題,那就意味著這個班級的德育管理亮起紅燈。
三、互動交流:從心理矛盾處著手
德育校長在德育工作中,有時也會了解到一些班級特別學生的“特別之處”,很多德育校長采取事后介入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特別學生的特別教育。殊不知,這種事后介入的方式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有時,德育校長應采取事前介入的方式,主動找一些特別學生談話,進行互動交流,將特別學生的一些特別想法、可能的特別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相比一般學生,特別學生的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特別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無法解決,而是稍加干預,有時就能化解特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德育校長與特別學生的互動交流,要學會與特別學生交心,知道特別學生的心理矛盾之處,并針對學生的矛盾心理,采取針對性的言語交流,指導特別學生疏導心理,實現(xiàn)健康成長。
德育校長要善于互動交流,直擊特別學生的心理深處,用柔軟的對話語言化解特別學生的心理疙瘩,最終讓特別學生對德育校長言聽計從,那么,也就沒有特別學生的“特別之事”。
四、活動評價:從組織有效性切入
特別學生之所以特別,有時候跟他們沒有歸屬感有關系。作為德育校長,應帶領德育線領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特別學生也能在活動中體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從而為融進學校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一些德育校長對活動極少過問,認為是德育處、大隊部的事情,自己把下關就行了。活動結束后,也是一過了之,沒有及時地反思疏漏、總結經驗,未能為下一次的活動提供可借鑒性的意見。
學校德育活動組織工作量大、學生參與面廣,德育校長應在每一次活動結束后進行必要的反思與評價,評價德育活動的效果、效益,尤其是評估特別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的教育成效。每一次活動,其實仔細分析,就是針對特別學生。特別學生安,則學校安;特別學生好,則學校好。因此,德育校長應關注每一次活動的組織性、組織的教育性、教育的有效性,以此對特別學生做深度的評估,為下一次活動的改進提供翔實的材料依據(jù)。事實上,每一次活動,都是特別學生綻放的舞臺,那么,真正讓特別學生感受到溫暖,就應是針對性活動的評價。
特別學生的特別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校長在特別教育中要在其位謀其政,通過有效的思想交流、活動組織等有效方式,促使特別學生得到良性發(fā)展,從而為全納教育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