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洋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
自教育產生以來,教育問題一直是教學流暢性的阻礙,我國著名教育專家認為:“若兒童不能遵守社會公認的學生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與人交往有困難或不能順利學習,那么這就是課堂行為問題?!?/p>
有關課堂問題行為的研究以及概念界定還有很多,基于以上的研究者們的觀點,本課題把課堂問題行為定義為指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不符合行為規(guī)范要求的、影響到其他學生的的學習甚至教師的教學活動的行為。
(二)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判定
怎樣判定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筆者認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應符合以下特征。
小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一定是在課堂上對自己或者是同學的學習乃至教師的教學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使其無法再進行下去。輕者,學生長時間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重者,上課期間無視老師講課,公然與教師頂撞或與同學發(fā)生矛盾。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用書本等砸人,用手打人等嚴重的問題行為,使問題行為產生者以及他所傷害到其他人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
根據(jù)皮亞杰的道德階段發(fā)展理論,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處在他律的道德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在道德認知方面發(fā)展的特點為:服從外部規(guī)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guī)范,把人們規(guī)定的準則看作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且只依據(jù)行為后果來判斷對錯,而不會考慮行為的動機。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動作發(fā)展方面,男生與女生有所不同。男孩在長肌動作協(xié)調方面比女孩強,而女孩在短肌動作方面比男孩略勝一籌。
三、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策略研究
(一)預防策略
1.遵循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原則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是每個教師應該牢記的。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本,首先是要尊重學生,其次是了解學生。
教師是課堂管理的主導者,在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與學生充分溝通。另外,學生要主動尋求發(fā)展,教師盡量滿足,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正朝著民主、平等、和諧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建立嚴明的班級紀律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建立科學有效的班級規(guī)則對減少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十分必要。
4.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優(yōu)秀班集體形成的標志是良好的班風和正確的輿論。一旦形成這種正確的方向,我們就會感受到這種積極的影響帶給班集體的正能量,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通過細微之處把輿論中心引向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向。
5.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是照PPT宣科,這樣的課堂必定是索然無趣的,班級氛圍也會很沉悶。教學內容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呈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主動學習??梢杂行p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fā)生。
(二)處理課堂問題行為時可采取的策略
第一,問題行為未影響課堂秩序。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采取視而不見的方法。因為這可能是學生為了引起教師的注意故意而犯之。當老師不去關注他,這種現(xiàn)象自然就會消失了。教師還可以采用非言語信號。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通常善于運用非言語信號來組織課堂。因為非言語信號不僅可以傳遞老師的贊許或批評,還能有效地節(jié)省時間,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還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問題行為影響課堂秩序。教師可使用制止性語言。但是使用制止語言有一定的傷害性,教師使用時要注意把握好一定的尺度。
第三,針對深度課堂問題行為。教師要靈活運用教育機智,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偶發(fā)情況進行靈活處理。教師要具有教育機智,冷靜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其次迅速作出決定;然后讓學生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最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使外部懲罰變內部獎勵的教育方法。把正負強化融入課堂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靈活掌握,努力將學生的問題行為轉化為積極的行為。特別注意要準確把握對學生懲罰的度。
(三)與家長及時溝通
班主任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如果課堂行為很嚴重,教師應及時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將此事告知學生家長。通過家校聯(lián)合,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問題的根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學校和家長實現(xiàn)教育的一致性,雙管齊下,對矯正學生的嚴重的問題行為十分有效。溝通時教師要注意尊重家長,具有分寸。在溝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告訴家長學生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分析孩子錯誤的原因;二是告訴家長要對孩子實施怎樣的懲戒措施,目的是什么,如何實施;三是虛心請教家長是否有更合理的建議;四是取得家長的配合以便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和引導者,是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示范者,是學生成長的合作者?!皩W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勞動的示范性要求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學生對于教師有很強的模仿性。以及學生處于觀察學習的關鍵期,教師要“謹言慎行”做好學生各方面的榜樣。
另外,教師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是使學生信服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性格、幽默的談吐、與學生友善的交往等都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最后一點,教師要做到反思。作為教師,要注意自己的知識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從他人身上學習,教學相長。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