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臘梅
摘 ?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教育領域,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微課”已逐步流行開來。作為可視化、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微課”不僅具有時間短、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等特點,還具有內容豐富精悍、信息便于傳遞等特點。筆者以中職電子專業(yè)基礎課程《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為例,簡要探討了微課的特點及在電子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7(b)-0203-02
中等職業(yè)學校是培養(yǎng)初中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為各行各業(yè)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中職課程開發(fā)和使用微課教學,為教與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 ?認識“微課”
“微課”,是指在當前職業(yè)教育推行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一般是指時間在十分鐘左右,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視頻片段?!拔⒄n”視頻主題聚焦,時間較短,有的放矢,能夠抓住教師注意點,適合教師繁忙的工作節(jié)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資源尤其是實訓實驗設施的的不足與教師工學等矛盾問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2 ?微課在課程教學中的意義
2.1 滿足學生差異教學的需要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生源狀況比較復雜,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教育背景等差別甚大,進而導致其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微課內容短小,傳遞特定的知識,或是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微課內容的具體性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學習風格和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微課主題的突出性,有利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點,或者針對學生自身不足的地方,選擇性的學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2.2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
“微課”是由一線教師自行開發(fā),源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為教師所用,為教師所需,進而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微課,不僅是一種教學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范式。微課的設計和實施,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再度融合,對專業(yè)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資源開發(f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的情景中易于實現(xiàn)教學觀念、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推動電子專業(yè)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學能力提升,促進教師反思成長,意義深遠。
2.3 迎合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需要
電子專業(yè)課具有很強的理論內容,理論的嚴謹性、應用的實踐性都區(qū)別于其他課程。很多知識點都不易教師講解清楚,如PN結的形成,電子內部運動看不見、摸不著,電子專業(yè)還有很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器件、新工藝,從技能知識到實踐操作,這都給沒有接觸任何電子專業(yè)知識的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然而,微課剛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微課短小精悍、一個重點、一項活動,都可以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設計,微視頻可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現(xiàn)方式,如演示法,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實驗,或通過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驗證所講授知識點。
3 ?微課在課程中的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哪些知識技能適合以微課形式呈現(xiàn)呢?從教師“教”的角度來看,其微課資源開發(fā)和應用的教學內容應具備以下特點。
3.1 教學“磕絆”的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總有一些內容的課堂教學不太順利,常會出現(xiàn)些“磕絆”。這樣的“磕絆”,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而且這些內容大部分對應的都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為了解決這些教學中的“磕絆”,我們將相應的微課嵌入于相應的課堂之中。當遇到教學磕絆時,調用相應的微課,或通過學習平臺向學生推送相應的微課,用精心打造的微課來替代教師發(fā)揮不佳的現(xiàn)場授課,從而避免課堂失誤,提高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電子元器件的組成及特點微課制作過程中,將其分為兩個微內容,一個是PN結形成過程,一個是PN結的單向導電性,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視頻觀察,理解PN的形成過程,了解 PN 結的單向導電性能。
3.2 需要“著色”的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不是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磕絆”而是平淡,不是教學難以精準到位而是課堂?,F(xiàn)干巴無味,不是學生理解不了而是思路難以聚焦。這些教學內容,一般都是寬泛平淡的介紹類知識,教師講授十分枯燥,學生閱讀平淡無味。
如何讓這樣的課出彩,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若將相應的教學內容制作成現(xiàn)代媒體作品,用視頻和動畫來呈現(xiàn)相應的知識,平淡的文字、枯燥的講授變成了生動的音視頻,則“彩”就自然出了。
3.3 具有“自主學習”的特點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獨占講臺,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電子專業(yè)課教學中,對于理解難度低的知識點或者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適當有一些留白、懸念,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將這些需要學生自主探索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引導學生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完成該微課學習,進而將教師單純的口頭講授轉變?yōu)橐l(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主動構建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3.4 滿足“碎片化學習”的特點
中職課程概念多且難于理解,如果將教材內容詳細劃分,碎片化處理。將微課專題化,系列化,分層化,保證微課覆蓋課程目標要求,重難點突出,課程的內在邏輯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以便學習者按照系統(tǒng)學習的要求,借助成系列成系統(tǒng)的微課資源,在知識點的導引下進行循序漸近的碎片化學習,進而形成完善的科學知識體系,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比如,在“單相橋式整流電路故障分析”中,總結了三步走的故障排除策略,即“一觀測二分析三排除”。通過微課,讓學生實操練習,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和記憶,使學生擁有了實戰(zhàn)經(jīng)驗,再一次理清了故障排除方法,實操技能獲得了顯著提升。
充滿時代氣息的微課,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微課在中職《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中的應用,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快速理解教學重點、難點,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微課不是萬能的,微課不能代替課堂教學,我們需要將微課碎片化的學習內容系統(tǒng)化,將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才能更有利于發(fā)揮微課的作用,促進電子專業(yè)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 尹睿,謝幼如.網(wǎng)絡課程建設與實施問題的調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4(17):40-43.
[3] 萬國軍.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中小學電教,2013(5):66.
[4] 陳波.微課資源制作工具及應用[Z].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培訓課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