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娟
摘要:實施新課改以來,數學課堂教學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各種極具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方法不斷涌現,素質教育在新課程改革地推動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雖然實施課改已多年,但農村小學的教師課堂教學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沒有從普遍意義上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中存在許多無效、低效現象。通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研究,轉變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最終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小學數學 ? 有效性 ? 創(chuàng)造性 ? 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在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和不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將新課程改革理念轉化為現實的教學形態(tài)和教學策略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對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二年級數學教學,重在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潛力,分析、綜合潛力,決定、推理潛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著眼于發(fā)展學生數學潛力。那么,如何從有效教學視角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二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經過課改多年,農村小學的教師課堂教學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缺乏活力,嚴重抑制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用教材,沒“活”用教材
教師要學會“活”用教材,懂得對教材內容要大膽取舍、整合與挖掘,才能提高駕御教材的能力。
2.滿堂問,缺乏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備教材要“懂、透、化”。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3.改變小組探究學習形式,沒有轉變學習方式
長期以來,在農村小學課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新課改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
4.自主探究,不是不要課堂秩序
聽課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課堂,學生自由走動,而且可離開座位與同學討論,可以找老師請教,有時還隨便亂喊,課堂教學秩序有時比較混亂,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表面上看課堂熱熱鬧鬧,實際上是一種無效的教學。這樣課堂表面上體現了教學民主,尊重學生,實際上是一種無序的教學過程。
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
1.明確教學目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課題思考題,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激發(fā)學生思考。通過對設計問題的探討,明晰數理內涵,掌握教材外延,讓學生行為與思維活動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對數字的感知。
2.化抽象為直觀,加深理解
數學知識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嚴密的抽象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克與千克的認識》授課中,“克”與“千克”的概念比較抽象,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著重通過讓學生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讓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化抽象為直觀。
3.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提問。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1)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原有知識、技能和年齡、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創(chuàng)設他們感興趣的,能激發(fā)他們求知欲的情景。
(2)情境創(chuàng)設要以生活體驗為出發(fā)點
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能夠解決生活當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生活實際中選取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實例或模擬情境,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欲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教師就要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及時進行補充,以親歷生活體驗為出發(fā)點,以回歸生活應用為著陸點,這樣的數學情境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
(3)情境創(chuàng)設要力求真實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強調創(chuàng)設盡可能實在的真實情境,因為真實的情境接近學生的生活體驗。
4.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練習設計呢?
(1)結合生活情景設計習題
將學習的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之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豐富多采的生活情境中去學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習題的內容要活
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盡可能地選擇生動活潑的習題,讓學生感到數學魅力無窮。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之內在力量,設計游戲,猜謎語,兒童走迷宮等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習題的形式要多樣
為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可采取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教師的作業(yè)設計應不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是口頭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還可以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等等。學生完成作業(yè)時,可以采取相互競賽,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
(4)習題要少而精
有效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有習題數量的保證,更要有練習質量的保證。努力做到練習少而精,確保練習一步到位。力求以數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系實際,優(yōu)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曉瑛,王麗萍.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確立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4):56-58.
[2]易立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分析[J].小學教學.2015,(8):9.
[3]姚永妃.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徐紅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11):58.
[5]馮勝.小學數學低年級有效教學例說[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2).
[6]李仕芬.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青年時代,2015,(5):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