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搞好寫字教育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學生終身受益,還具有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的育人功能,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盡管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電腦走進千家萬戶,我們依然要重視寫字教學,努力提高學生寫字水平。
一、博觀群帖,經(jīng)目著心
欣賞字帖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俯仰生姿、形態(tài)萬千,在心理上產(chǎn)生對鋼筆書法知識性、形象性的認同與興趣,油然而生強烈的寫字欲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帖,指導學生抓住字帖特征,讀字的筆法、結(jié)體、神采和章法等。除了在課堂上讀帖之外,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圖書角里多放幾本書法名家字帖,在教室墻上貼一些優(yōu)秀的師生鋼筆書法作品,學生目之所及皆是字,在這種潤物無聲的熏陶中,他們漸漸地對鋼筆書法結(jié)體、章法、筆法、神采了然于心。
二、心領神會,意在筆先
不少學生在寫字時心浮氣躁,往往對范字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以致顧此失彼,徒勞無功。教師要引導學生靜觀默察,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觀察范字:先從整體上看看范字總的特點,形成一個初步印象;然后再解構(gòu)字的各個部分,明確它的筆畫結(jié)構(gòu)、筆法特點;最后再綜合觀察該字的框架結(jié)構(gòu)比例、部件組合方式甚至神韻。
三、反復摹寫,百臨不厭
臨摹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觀察、比較、記憶的一系列思維過程。“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苯?jīng)過細致的觀察后,學生已是成“字”在胸,可以開始臨摹。
“摹”時要注意掌握范字的行筆軌道和字形結(jié)構(gòu),想好再下筆,忌涂涂改改。描紅兩三遍后,學生可以開始對臨。學生在對臨中切忌“動手不動腦,似臨實抄”,或者“看一筆寫一筆”,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動腦,努力把握整個字的神采。學生每臨完一個字,都要與范字作比較,從字的形態(tài)、短長肥瘦,用筆,結(jié)字及神采等方面,分析兩者間的差距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以便在下一次臨寫時改進。學生把一個字反復臨摹多遍,基本達到神形兼?zhèn)涞某潭群?,便要記憶這個字的字形、筆法、神韻等,然后不看帖,獨立地把它寫出來。背臨后的字依然要與原字帖進行比較,比較后再背臨,就這樣多次臨摹,邊學邊思,努力把帖上的字“為我所有”“為我所用”。
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從學生實際應用角度看,學生對臨摹過的字往往能寫得比較順手規(guī)范,而對那些未曾臨摹過的字望而生畏,教師要指引學生善于歸納與演繹,加強思維訓練,提高書法學習的速度和效果。
首先,在學生練寫了相當一部分字,獲得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歸納思考、摸索規(guī)律、得出結(jié)論,盡量能自己概括出一些共性的東西來。其次,在教學結(jié)構(gòu)相似的字時,可以把這些字放在一起,比較它們在運筆、布局上的異同。第三,教師也可以在指導學生歸納、演繹書寫規(guī)律時,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其他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學習鋼筆書法,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的悟性,“得之于心”,方能在書寫時“應之于手”,勤學苦練再加持之以恒,熟習精通,方能心手相應,得心應手地用鋼筆書寫中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