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欣欣
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并感受古典詩歌的魅力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讀懂詩意
對一首詩的把握,必須以理解為前提,但很多學生往往連詩都讀不懂,那么教師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這方面的引導。讀懂詩意要從兩方面把握:
1.誦讀。誦讀是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更易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并初步感知到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從中獲得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習興趣。
2.理解。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就要進一步去理解詩文的含義了。首先,是對實詞和虛詞掌握,從而理解詩的基本含義;再者,詩歌中往往存在著一些活用和特殊句式,要提醒學生格外注意;第三,要注意對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夠準確理解詩人使用的典故。此外,理解詩意還需適當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幫助自己來理解。
二、體會詩境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督促學生注重對常見意象的積累。對意象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就可以由意象去感受意境了,這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對畫面和情感進行勾勒?!白髟姾妥x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lián)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lián)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完備。”(朱光潛《詩的境界》)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著重強調(diào)對意境的把握,為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暢所欲言,給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并結合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感受詩情
一首詩,最終都會落在一個情感點上,因此,理解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對欣賞一首詩歌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感受詩情就要做到“知人論世”,這一點在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有所提及,“只有深入探究詩人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才能明白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他想借此詩表達什么。同時,還要注意理解詩人對字詞的使用,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話往往因為一個字用得不同,意思就發(fā)生了改變。因此在詩歌理解中,注意詩人對字詞的用法也可輔助我們來理解詩歌的情感。
如在《蜀相》的教學中,頷聯(lián)中的“自”和“空”有獨自和徒勞之意,在此,就要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詞放在這里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學生思考后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不僅刻畫出一種靜態(tài)和靜境,還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第三聯(lián)、第四聯(lián)則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表達了作者對他的緬懷和尊敬之情。但如果我們循著杜甫的人生軌跡探究下去,就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在寫諸葛亮的時候卻無時不在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之心,詩人為諸葛亮流下的惋惜的眼淚又何嘗不是在慨嘆自己的人生遭遇?由此,學生對詩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刻了。
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教師應把美的原則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體會古典詩歌的精髓和魅力,而不是像庖丁解牛一樣將完整的詩歌切割開來,喪失了美感只剩下一個個沒有情感的文字。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學習中得到情感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