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文章主要以美術教育觀的構建及思考為重點進行分析,結合當下美術教育現狀為主要依據,從教師需構建積極進取的美術教育觀、教師需構建開放式的美術教育觀這兩點進行深入研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為當前社會培養(yǎng)更多美術人才。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術教育觀;研討型教學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為一種視覺藝術,即通過眼睛觀察,用心感悟美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在基礎教育中美術教育為核心學科,其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為此,教師在美術教育中,需結合新課程理念,從學生的角度著手,通過多元化手段,推動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以及情感發(fā)展,加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建立新的美術教育觀。本文主要針對美術教育觀的構建及思考為中心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美術教育觀的理論闡述
在教育方面,美術教育觀強調美術技能及知識學習,還注重教學過程的感受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重視通過美術學習而形成的良好價值觀及情感,讓美術課程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課程。
在師生關系上,強調互動、平等以及合作的關系。教師既是教學情境的營造者,還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及組織者。學生是有尊嚴、有情感的學習主體,其經驗及興趣為人格發(fā)展及美術學習的主要因素。
在教學上,強調把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由單向傳輸變成合作交流及自主研究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多同學生互動,處理好能力培養(yǎng)及知識傳授之間的關系,重視學生自主能力與獨立能力培養(yǎng),指導學生研究與調查,在具體實踐中學習,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營造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參加的教育氛圍,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課本及課程上,強調對課本及課程的全面認識,把課本當作教師同學生間開放的平臺,指出美術課本有助于指導學生應用現擁有的經驗和知識,積極研究新技能和知識,另外還有助于教師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
過去美術教育界也曾提到其他的教育觀,如教材觀與課程觀、學生觀及教師觀等,但是相對來講偏向一方排斥其余的理念皆有顯著的局限性,現階段的趨勢為平衡及綜合。以往的美術教育經常把美術教育看作是繪畫技巧的教育,只看重學生美術水平提升,這便是技能本位論。而如今,國內教育設施及環(huán)境的改變,在教育理念上皆意識到了實行素質教育的現實意義,但怎樣體現以生為本的美術教育觀是當前亟待優(yōu)化的問題。結合上述觀點,教師可以嘗試貫徹開放式教育及素質教育精神,不單單要創(chuàng)新美術教育觀,還需完全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情況。
二、美術教育觀的構建及思考
(一)教師需構建積極進取的美術教育觀
第一,教師需找準四個點。學生的興趣點,其是學生愿望發(fā)展的主要體現,教師需全面掌握學生對美術的愛好及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與求知欲。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美術教師需重視學生的內心,比如,他們喜歡《黑客帝國》或是《動漫世界》,在講解構圖時,需以趣味十足的圖畫作為實例進行分析,分析其情感以及構圖等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頓時增加。再比如,同通訊工具相結合替代以往的取景框,學生會馬上活躍起來,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疑難點,其中包含美術問題的應用及美術知識的理解。學生的消化點,其是常規(guī)邏輯思維下的學習方法,按部就班,由繁至簡,是鍛煉學生找到感覺的有效手段,培養(yǎng)其積極投入意識世界的好機會。學生藝術點,全面掌握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材施教,保證學生潛能得以全面發(fā)揮。
第二,合理轉變理念,全面落實教學環(huán)節(jié)。當前,教師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找出教學過程中自主發(fā)展模式同參與式以及灌輸式之間的差距。在弄清教學目的的前提下,還需找出主動與被動之間的差距,科學掌握指導的度。自主拓展、自主設計、自主反思、自主應用為自主發(fā)展的重要部分,需全面落實到位。完全解放思想,積極實踐;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找準切入點;有效處理能力發(fā)展與美術教學進程間的關系,在確保質的基礎上增強訓練,給學生足夠的機會與時間進行實踐;找準各個題目的需求與重點,合理把控時機,科學利用,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增強自主學習設計。當前,藝術交流活動開展得十分頻繁,出現了很多新風格、新見解,比如,雙年展展示的是現代藝術的最新情況,如繪畫藝術及視覺藝術。若想跟上社會發(fā)展的腳步,引導學生進入藝術殿堂,教師需大力創(chuàng)新及設計美術課堂,這便是美術教育革新的主要課題。教師需不斷充實自己,以完善教學資料,從教學的特定條件入手,設計新興的教學內容,不斷向學生傳授。比如應用形式美法則內的漸變或是重復給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畫一幅宣傳畫,不僅是有意義的紀念,還能深挖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再比如,制作賀卡的色彩肌理,能夠促使學生運用多種肌理構成,如壓印、刮色、沖洗、涂蠟等方式,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游戲中到達學習的高潮。此類題目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接觸的事物,其在繪畫中會將自己的內在情感全面表達出,且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提升自主學習積極性。
激發(fā)主體覺悟,注重自身發(fā)展已變成了當前美術教育改革的關鍵。其是對以往美術教育模式的揚棄,還是對同學生關系的認識質的飛躍。另外,促使學生處在積極的學習位置,強調自主學習,還是美術教育發(fā)展及革新的重要方向。
(二)教師需構建開放式的美術教育觀
第一,教師需摒棄不良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繪畫時,美術教師需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給予足夠的尊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注重主觀感受表達,淡化如出一轍的判斷標準,另外還要求學生繪畫出來的作品語言豐富且多變。在學生寫生景物時,教師需要明確告訴學生物體的樣子、色彩及明暗關系等,如何處理空間等類似此種知識。如此一來,在學生思維能力漸漸模糊的狀況上,當前畫客觀事物是很難畫出效果的,依據此套客觀分析還能畫出立體感時,學生就會覺得這些概念便是客觀本身,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漸漸將對物體的自身感受忘記。若是教師不對學生用眼睛觀察與腦袋思考加以啟發(fā),最后都會變成概念先行的情況。這便需要教師立足于啟發(fā),促使學生結合現累積的美術知識自主創(chuàng)作及發(fā)揮。美術教師也不能任意更改學生的畫作,而是需要提出一些適當建議,提供學生研究的機會,通過不斷練習實現認識的升華。
讓學生在一幅畫中重視多個造型元素,其中包含質感、形狀、結構等,這是違反人心理及生理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由于人的眼睛不能同時看到事物的所有特點。視覺實際上是有目的地選擇,其不單單選擇那些可以吸引其的事物,還選擇任何看到的事物。讓學生了解一幅畫能夠反饋的信息是受限的,實際上,負載的信息越多,所傳達的效果也就越差。強化或是弱化物象中比較感興趣的幾個方面,讓其更加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與視覺需求,將其表明即可。
第二,教師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美術教師需幫助學生化解心理障礙,提高其勇氣與自信心,提高學生對自身作品價值認識程度。美術教師需合理引導,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在美術教學實踐中,需基于表揚為中心,激勵學生大膽想象,給予其勞動成果足夠的尊重,盡管不是很成功的畫,也需要找出優(yōu)勢,恰當地找出問題。實際上,美術課程為情感教育課,結合藝術現象展現自身真實情感。學生創(chuàng)作不但要保證畫得生動,還需給其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其實,想象是需要經驗和知識做支撐,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頭腦內存在的形象越多,就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诖?,需指導學生不斷觀察,留意生活中的景物與事物等;鼓勵學生多看電視及電影等,累積生活經驗。美術教育盡可能給予形象資料,增強教學內容同生活的關聯(lián)度,讓學生頭腦中存在更多的形象。
第三,保證教學遙相呼應。實際上,師生關系為園丁式關系。在以往,美術教育重視將知識講透,深化了理論,單方面灌輸。從效果看,學生能夠掌握,但是弱化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而現代美術教育觀注重將教學融合到一起,基于學生為入手點,提高學生的悟性,將學生帶進環(huán)境內促使學生自尋所需的內容。教師指導,漸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獨立找出學習的入手點,找出問題,優(yōu)化問題。通俗地講,教師需向學生提出需要實現的目標,再告知其優(yōu)化渠道,大力引導學生感受即體驗,通過啟發(fā)及指導的手段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由其自己探索與嘗試。當其構建了自我意識之后,促使其探索藝術規(guī)律,為提升其美術水平做鋪墊。
三、結語
綜上分析,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需轉變以往的美術教育觀,如此才能培養(yǎng)新型的美術人才,滿足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主體,只有不斷轉變教育觀,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教育體系,明確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才會讓學生創(chuàng)造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敏杰,吳銳.“雙師同堂”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的實踐構建路徑:以《幼兒美術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09-111.
[2]邢真真.美術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美術課程的構建[J].美與時代(中),2018(5):116-117.
[3]楊奎.以美術教育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chuàng)造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121.
[4]王文靜,代永生.民間美術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視角切入[J].大眾文藝,2017(8):263.
[5]王文靜,代永生.民間美術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視角的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4):50-51.
[6]辛立剛.以美術教育構建面向以美術教育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評《美術教育概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7(2):134.
[7]王世琴.淺析美術教育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chuàng)造思維[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16(3):101-103.
[8]侯艷春.讓美術教育無處不在:淺談生活化幼兒美術教育模式的構建[J].學周刊,2015(25):205.
作者單位:
衡水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