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王星 王鳳雙
[摘要]目的 探討三維斑點追蹤技術(3D-STI)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后早期左心室心肌應變與心功能的關系。方法選取在我院治療的前降支病變所致AMI患者50例(觀察組),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對照組),均給予3D-STI檢查,測量左心室整體縱向應變(GLS)、圓周應變(GCS)、面積應變(GAS)、徑向應變(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結果觀察組GLS、GCS、GAS分別為(-10.83±2.43)%、(-10.89±2.11)%和(-18.57±4.22)%,明顯高于對照組(t=13.01~14.98,P<0.01),而(:RS和LVEF分別為(27.75±4.47)%和(47.30±2.66)%,明顯低于對照組(t=-13.49、-12.79,P<0.01);觀察組PCI術后1個月GLS、GCS和GAS分別為(-12.55±2.57)%、(-12.13±2.40)%、(-20.45±4.84)%較術前有所降低(t=5.33~6.53,P<0.01),而GRS和LVEF分別為(31.74±6.11)%、(49.20±3.00)%較術前有所升高(t=-6.55、-3.45,P<0.01);觀察組PCI手術前后GLS、GCS和GA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負相關(r=- 0.81、-0.78和一0.79,P<0.01),而GR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正相關(r=0.81,P<0.01)。結論3D-STI可用于定量分析AMI患者PCI后早期左心室心肌應變及心功能情況,為療效評估提供客觀參數(shù)。
[關鍵詞]三維斑點追蹤技術;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心肌應變;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9)05-0440-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5.017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臨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患者心肌發(fā)生梗死后心臟泵血功能出現(xiàn)損傷,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降低,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嚴重可能發(fā)生心源性休克,也是目前造成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的主要原因[1]。目前臨床微創(chuàng)外科飛速發(fā)展,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心肌梗死已成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對患者梗死心肌細胞進行挽救,恢復患者心肌再灌注,從而改善心臟功能,但是經(jīng)過PCI治療后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心肌頓抑造成預后不通,因此早期對患者PCI治療效果進行追蹤并評估治療療效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分析了三維斑點追蹤技術(3D-STl)定量分析AMI患者PCI術后早期左心室心肌應變與心功能的關系,以期為臨床提供指導和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治療的AMI患者50例(觀察組),同時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對照組),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病變;(2)在我院行PCI治療;(3)對照組均經(jīng)體檢、病史、超聲心動圖及心電圖等排除心臟疾病;(4)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1)有心房顫動、心肌病、瓣膜病、陳舊性心肌梗死等疾病;(2)檢查圖像質量不佳。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見表1。
1.2 方法:采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患者連接心電圖后,先進行常規(guī)二維超聲檢查,采用雙平面Simpson法獲取LVEF,使用4V-D探頭,頻率為1.5~4.5MHz,于心尖部四腔心切面采集三維全容積圖像并儲存,檢查時囑受檢者呼氣末屏氣。由兩名5年以上資歷超聲醫(yī)師采用系統(tǒng)內置軟件對所采集圖像進行分析,獲得左心室的相關應變參數(shù),包括左心室整體縱向應變(GLS)、圓周應變(GCS)、面積應變(GAS)、徑向應變(GRS)。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9.0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尸<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整體應變值和LVEF比較:觀察組GLS,GCS和GAS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而GRS和LVEF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2 觀察組手術前后整體應變值和LVEF比較:觀察組PCI術后1個月GLS、GCS和GAS較術前有所降低(P<0.01),而GRS和LVEF較術前有所升高(P<0.01),見表3。
2.3 相關性分析:觀察組治療前后GLS,GRS,GCS,GAS變化值和LVEF變化值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GLS、GCS和GA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負相關(r=-0.81、-0.78和-0.79,P<0.01),GR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正相關(r=0.81,P<0.01)。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心內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3]。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飛速發(fā)展PCI已成為AMI最為重要的方法,但是如何評價PCI療效對評判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以往臨床采取冠狀動脈造影評價動脈狹窄恢復情況,但是無法對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進行評價,而左心功能的評價關系到后期治療和評定預后[4,5]。生理學研究顯示人體心肌纖維具有特殊排列,因此心臟具有復雜的空間運動,主要由起源自右心室肺動脈根部并終止在左心室主動脈根部心肌帶組成,形成雙螺旋結構,在心臟收縮期其運動具有縱向的自基底部到心尖部心肌纖維縮短過程,徑向則自心外膜到心內膜的肌纖維增厚過程,同時還存在圓周方向的心肌纖維縮短以及運動過程中存在扭曲運動等過程,當發(fā)生心肌梗死后心肌的應變能力可以反應人體心臟功能情況[6]。以往臨床采用常規(guī)超聲指標評價PCI治療后患者心臟功能情況,評價指標相對單一,無法有效的反映出患者治療后左心功能變化情況[7]。
3D-STI是臨床新興的診斷方法,近年來評價心肌形變方面作用顯著,可以對心肌運動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通過利用心肌聲學標記計算運動軌跡,可以對心肌運動速度、旋轉的角度和位移等進行評價,因此對心肌組織實時變形可以準確反映[8]。3D-STI通過利用較高的圖像幀頻對感興趣區(qū)域在心動周期獲取正確的追蹤,避免了傳統(tǒng)超聲心動方法的角度依賴性,可以在心尖部位長軸切面對心肌節(jié)段縱向應變、徑向應變以及圓周應變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同時還能夠對心臟旋轉和扭轉角度進行測定,而且測定過程不會依賴左心室形態(tài)學標志,因此可重復性更好[9]。研究顯示心肌梗死缺血發(fā)生后首先對心內膜層進行影響,進而對中間層產(chǎn)生影響,隨著病變加重會對心外膜層產(chǎn)生影響,早期的缺血會出現(xiàn)縱向運動障礙,最終導致圓周和徑向運動受到影響,通過檢查發(fā)現(xiàn)在心肌缺血發(fā)生后GRS會顯著降低,主要是心肌縮短和增厚引發(fā),與心肌嚴重損傷有關[10,11]。通過PCI治療后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改善和重構逆轉在早期仍需要時間修復,因此早期可能左心房功能變化不明顯,隨著左心室重構好轉后患者舒張功能出現(xiàn)改善,左心房輔助泵功能下降,心室功能會出現(xiàn)改善,隨之左心房功能也得到改善[12,13]。該方法可以利用全容積成像對左心室整體的應變進行評價,不需要采用固定模型,因此可以對各個方向心肌應變徑向分析,更為準確的評價了左心室心肌運動狀況,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方便將心肌應變曲線繪出,提升了操作的精準性[14]。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GLS,GCS和GAS明顯高于對照組,而GRS和LVEF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在AMI患者中存在整體應變值升高,心臟射血分數(shù)降低,采用3 D-STI可以對AMI患者的心臟功能變化進行分析。觀察組PCI術后1個月GLS、GCS和GAS較術前有所降低,而GRS和LVEF較術前有所升高。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GLS、GCS和GA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負相關,GRS變化值與LVEF變化值呈正相關。本文通過3D-STI可以對AMI患者經(jīng)PCI治療后的心臟功能進行量化分析,有助于評定術后患者心臟功能恢復情況,為評估患者預后提供一定的依據(jù),但是本研究納入患者數(shù)量有限,也可能受到患者心率、呼吸等影響,因此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差異,還需要擴大樣本量、長期隨訪深入研究論證。
參考文獻
[1]胡波,周青,陳金玲,等.斑點追蹤成像聯(lián)合室壁運動評分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構的隨訪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6,25(7):563-568.
[2]李林,張平洋,冉紅,等.三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特性改變[J].河北醫(yī)藥,2017.39(9):1297-1300.
[3]Garg Y,Aziz R,Al TM,et al.Effects of hyperaemia on left ventricularlongitudinal strain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first-pass stress perfusion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2018,26(2):85-93.
[4]Von RM,Rommel KP,Kowallick JT,et al.Influence of left atrial function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2017,10(4):e005467.
[5]馮雪虹.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評價效果[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26(2):206-209.
[6]Lambadiari V,Pavlidis G,Kousathana F,et al.Effects of 6-month treat-ment with the glucagon like peptide-1 analogue liraglutide on arterial stiff-ness,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defor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subjects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J].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2018,17(1):8.
[7]譚杰,黃晶,黃玉文,等.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定量評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Meta分析[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6,13(3):177-182.
[8]Serrano-Ferrer J,Crendal E,Walther G,et al.Effect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myocardial function in metabolic syn-drome patients from the RESOLVE randomized trial J].Metabolism Clini-cal&Experimental,2016,65(9):1350-1360.
[9]蔡澤坤,徐琳,馬駿,等.早期心臟康復程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臟收縮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32(4):391-395.
[10]AUScher S,Lqgstrup BB,Moller JE,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c[J].Cardiology,2017,138(1):16-25.
[11]lacobelli R,Di MA,Brancaccio G,et al.Acute and Long-Term effectsof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support o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pulsati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J].Asa。J,2017,64(1):91.
[12]蔣媛媛,徐洋,任衛(wèi)東.斑點追蹤成像結合實時心肌超聲造影對心肌不同灌注狀態(tài)的評價[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5(3):264-268.
[13]顧金萍,孫穎慧,商志娟,等.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在評價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延遲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發(fā)生左心室重構的價值[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 ,32(3):227-231.
[14]姜峰,茅衛(wèi)衛(wèi),張瑜.3D-S7I在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術后左心室收縮功能的定量評估價值[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7,17(5):356-357.
(收稿日期:2019-3-6)
作者單位:250031 山東省立第三醫(yī)院
作者簡介:劉俠(1985-),碩士,主治醫(yī)師
通訊作者:王星,主任醫(yī)師,E-mail:weijunw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