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勝
腎病綜合征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腎小球過濾能力降低,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血脂癥。該疾病常見于老年人,具有進展快、復發(fā)率及死亡率高等特點,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可能導致感染、栓塞發(fā)生,甚至急性腎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來,腎病綜合征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極大影響。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單用西藥治療雖可控制病情,但會產生較多不良反應[2]。本研究就雷公藤多苷聯(lián)合潑尼松對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炎癥介質及腎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上饒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腎病綜合征患者84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2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0 例;年齡26~75 歲,平均(50.28±4.12)歲;病程2 個月至4年,平均(1.56±0.85)年;體重指數(shù)16~37 kg/m2,平均(25.12±3.16)kg/m2;原發(fā)性腎病患者30 例,繼發(fā)性腎病患者12 例。試驗組男19 例,女23 例;年齡25~76 歲,平均(51.06±4.18)歲;病程3 個月至4年,平均(1.64±0.86)年;體重指數(shù)15~36 kg/m2,平均(24.95±3.27)kg/m2;原發(fā)性腎病患者28 例,繼發(fā)性腎病患者1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腎臟病學》中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3];2)白蛋白(ALB)<30 g/L,24 h 尿蛋白含量>3.5 g;3)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4)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且治療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1)心、肝、腎、血液系統(tǒng)疾??;2)語言認知障礙或精神疾??;3)妊娠期或哺乳期;4)正參與其他臨床藥物實驗。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凝、調脂、利尿、保護腎臟功能等。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潑尼松(廣西兩面針億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準藥字H45020367,5 mg)治療,口服,初始劑量為0.5 mg/(kg·d),1 次/d,持續(xù)用藥8 周后適當減少劑量,每周減少2.5 mg,減至15 mg/d 后維持劑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雷公藤多苷(福建匯天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準藥字Z35020431,10 mg)進行治療,餐后口服,1 mg/(kg·d),3 次/d,連續(xù)口服≥8 周,逐漸減量,每半個月內減少10 mg,然后維持劑量20 mg/d。兩組患者均治療6 個月。
1)炎癥介質: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2)腎功能:分別抽取患者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清晨空腹血1 ml,注入抗凝管內沖分混勻,采用酶偶聯(lián)速率法測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3)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頭暈頭痛。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血清IL-6、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IL-6(ng/L) hs-CRP(mg/L) TNF-α(ng/L) 對照組 42 治療前 151.89±42.36 9.15±1.50 118.01±34.58 治療后 132.49±38.87a 6.25±1.60a 102.40±28.87a試驗組 42 治療前 153.05±41.23 9.26±1.49 117.58±33.68 治療后 113.25±32.25ab 5.11±1.45ab 87.01±27.11ab
治療后,試驗組Scr、BUN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 Scr(μmol/L) BUN(mmol/L) 對照組 42 治療前 185.56±41.23 10.41±3.30 治療后 130.22±35.68a 5.88±1.55a 試驗組 42 治療前 184.56±40.89 10.55±3.25 治療后 102.58±34.25ab 5.11±1.28ab
治療后,對照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白細胞減少、頭暈頭痛癥狀,分別為3 例、2 例、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29%(6/42);試驗組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以及頭暈頭痛癥狀,分別為1 例、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76%(2/42)。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3,P=0.137)。
腎病綜合征是慢性腎臟病惡化的結果,常見病因有感染、遺傳、免疫等因素,其中免疫功能紊亂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可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降低尿蛋白以及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主要目標,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主要以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為主,但其敏感性較高,具有一定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4]。
潑尼松是臨床治療腎病綜合征的常用藥物,其能夠有效減少炎性滲出,起到很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5]。此外,該藥物可與細胞內相應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進入細胞核,通過與DNA 上反應元件結合,達到改變炎癥介質的基因轉錄,可有效抑制炎癥介質釋放。但其治療療程較長,用藥劑量過大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如高血糖、骨質疏松等,且一旦停藥后,患者病情會反復發(fā)作[6]。雷公藤多苷是一種具有抗炎、調節(jié)免疫的中草藥,同時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等多種作用。雷公藤多苷是從衛(wèi)矛科植物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種脂溶性混合物,為我國首先研究利用的抗炎免疫調節(jié)中草藥,有“中草藥激素”之稱。其生理活性由多種成分(二萜內酯、生物堿、三萜等)協(xié)同產生,既保留了雷公藤生藥的免疫抑制等作用又去除了許多毒性成分。臨床上可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病、腎病綜合征、紫瘢性及狼瘡性腎炎、紅斑狼瘡、亞急性及慢性重癥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亦可用于過敏性皮膚脈管炎、皮炎和濕疹,以及銀屑病性關節(jié)炎、麻風反應、白塞病、復發(fā)性口瘡、強直性脊柱炎等。中醫(yī)學認為腎病綜合征屬“水腫”范疇,主要由于脾腎虛弱導致腎功能失調[7]。雷公藤多苷能夠抑制T 細胞增殖,通過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恢復腎小球毛細血管負電荷,從而改善其通透性,降低蛋白尿,同時也能起到消除水腫、抗炎功效[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Scr、BUN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雷公藤多苷聯(lián)合潑尼松可改善腎病綜合征患者腎功能,且用藥安全性高。
臨床研究顯示,炎癥反應是機體在各種因素刺激下,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多種炎癥介質[9]。IL-6與系膜表面受體結合,導致腎臟免疫損傷;hs-CRP是機體炎癥水平的敏感指標,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會明顯升高;TNF-α 來源于腎臟的炎癥細胞,是導致炎癥反應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IL-6、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潑尼松聯(lián)合雷公藤多苷能夠減輕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炎癥介質水平。
綜上所述,雷公藤多苷聯(lián)合潑尼松可降低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改善腎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