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患者心理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比較兩組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率。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25.62±3.29)分vs(39.24±4.21)分]、[(31.25±3.20)分vs(38.26±3.4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F、RP、BP、GH、VT、SF、RE、MH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89.47%,高于對照組的73.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關鍵詞:延續(xù)性護理;乳腺癌;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21.06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21-018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based continuous care model on psychological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gave continuous care based on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25.62±3.29) points vs. (39.24±4.21) points], [(31.25±3.20) points vs. (38.26±3.42)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PF, RP, BP, GH, VT, SF, RE and M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4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6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ospital-community-family-based continuous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Key words:Continuous care;Breast cancer;Negative emotion;Quality of life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一種主要發(fā)生在女性群體的惡性腫瘤,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比為7%~10%[1]。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為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且手術切除還會對患者的乳房外觀造成嚴重影響,破壞了患者的形體美,容易使患者產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應,增加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2,3]。負性情緒的積累,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后續(xù)的治療,因而消除或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不僅對患者生活質量有改善的作用,還會對患者的治療產生積極地推動作用[4]。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模式是一種連續(xù)性照護模式,其由醫(yī)院、社區(qū)的醫(yī)護人員通過寫作為患者提供跨醫(yī)院、社區(qū)和家庭的護理服務,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標[5]。本文主要探討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患者心理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南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5.51±7.71)歲;體重44~67 kg,平均體重(55.14±5.65)kg;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5±1.48)年;觀察組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45.41±7.21)歲;體重45~68 kg,平均體重(55.66±5.89)kg;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2±1.43)年。兩組年齡、體重、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活檢確診為乳腺癌;②認知能力正常,能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非原發(fā)性乳腺癌;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護理,了解和關系患者,幫助患者消除對癌癥的恐懼;提供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適當安排運動計劃,出院前,囑患者定期復查。觀察組給予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包括院內的護理,以及社區(qū)與家庭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如下。
1.3.1院內護理 ?建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由醫(yī)師、康復師以及??谱o士組成。患者住院期間,醫(yī)師、護士提供全面的診療、護理安排。護理小組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狀況,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通過宣教的方式,使患者了解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乳腺癌術后護理等知識,在對乳腺癌足夠了解的基礎上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乳腺癌術后會采用化療的方式提高手術效果,因而提前告知患者化療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幫助患者降低對化療的恐懼心理。此外,借助各種宣傳資料,向 患者宣講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依 從性。
1.3.2社區(qū)護理 ?社區(qū)護理則是作為微信、電話回訪的補充,社區(qū)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基礎性復查,確認患者的生理指標是否穩(wěn)定,評估患者有無回院復查的必要。同時,記錄患者在社區(qū)醫(yī)院進行復查的記錄。
1.3.3家庭護理 ?按照出院前制定的護理方案,包括:服藥、飲食、作息、運動等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嚴格按照方案執(zhí)行?;颊叱鲈汉?,開展電話或微信回訪,1次/周,并做好相應的回訪記錄?;卦L時,注意詢問患者居家期間有無困擾,并回答用藥治療等其他問題。如患者感覺心理壓力大,回訪時,可通過其他患者成功治愈的案例向患者介紹乳腺癌的預后,以降低患者對疾病的焦慮情緒。囑咐患者家屬積極照顧患者的情緒,嚴格按照家庭護理方案執(zhí)行,并按時定期回院復查或合作社區(qū)醫(yī)院進行復查。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干預4周后SAS、SDS、SF-36評分及滿意度。
1.4.1 SAS評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分4級,1分: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小部分時間、3分:相當多的時間、4分: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共20個條目,得分<50分為正常,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
1.4.2 SDS評分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抑郁程度,共20個條目,按照中國常模結果[6],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
1.4.3 SF-36評分 ?采用生活健康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共8個維度,每個維度含2~10個條目,共36個條目,分屬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大類,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分值1~5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7]。
1.4.4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包括護理效果、護理態(tài)度、護理專業(yè)性3個方面,共設置15道調查題,每題0~4分,≥45分表示非常滿意;30~45分表示滿意;≤30分表示不滿意,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滿意度越高。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PF、RP、BP、GH、VT、SF、RE、MH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F、RP、BP、GH、VT、SF、RE、MH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根據(jù)2018年GLOBOCAN數(shù)據(jù)顯示[8],全球約有1810萬新發(fā)癌癥病例,其中乳腺癌210萬,占11.6%。目前乳腺癌的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化學藥物,內分泌,放射治療和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但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因疾病的困擾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因此術后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guī)護理通常包括病房環(huán)境護理、圍手術期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流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整體性護理工作,存在護理銜接性差、無針對性護理、忽略細節(jié)護理等問題[9];同時,常規(guī)護理局限于醫(yī)院內,患者在家休養(yǎng)期間得不到正確的護理指導,從而影響疾病的恢復效果。隨著微信使用人群的不斷增多,通過微信遠程對患者的居家護理進行指導,可使患者獲得理想的恢復效果。目前,基于微信等移動信息技術而發(fā)展的家庭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諸多疾病的護理之中[10],并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同時通過社區(qū)醫(yī)院的介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監(jiān)督,此外,患者的日常疑難問題也可以得到專業(yè)醫(yī)師或護理人員的回復,省去了往返于家與醫(yī)院的時間。本研究將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患者中,結果顯示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排解和控制,在對所有患者進行SAS、SDS調查后,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理想控制。干預后,觀察組PF、RP、BP、GH、VT、SF、RE、MH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續(xù)性護理作為常規(guī)院內護理的一種補充,可使患者居家恢復期間獲得更理想的恢復效果,且患者對該模式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基于醫(yī)院-社區(qū)-家庭的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參考文獻:
[1]高明月,徐曉麗,楊冬冬,等.延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3):417-419.
[2]李鈺.微信延續(xù)性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心理壓力及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14):68-71.
[3]趙梅君,周英,楊從艷,等.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對喉癌患者術后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11):1981-1983.
[4]何瑞玲,朱群英,王藝遐,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8,28(4):388-389.
[5]田蘋.醫(yī)院-社區(qū)-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0):1157-1159.
[6]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9):676-679.
[7]彭碧玲,陳瑞莉,黃玉蕊.延續(xù)性護理對卵巢癌出院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8,29(14):150-152.
[8]馬丹丹,劉坤.2018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乳腺癌發(fā)病和死亡人數(shù)統(tǒng)計[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7,2018,12(6):375.
[9]徐政秀.全程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1003-1006.
[10]朱小潔,李艷麗.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4):162-163.
收稿日期:2019-7-8;修回日期:2019-7-18
編輯/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