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玲
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他將其定義為,“生活的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的提高、進步而教育”。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對于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應從多角度觀察生活,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知識面?!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提出了具體要求,即總量不少于145萬字??梢姡黾娱喿x量,擴大知識面已勢在必行。但如果只是強調(diào)讀的數(shù)量,而沒有進行相應的督促和評價,那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就將成為空談。課外閱讀評價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促進思維碰撞的重要紐帶。課外閱讀評價實施得好,可以引導學生及時調(diào)整思維軌跡,樹立閱讀信心,提高閱讀興趣和質(zhì)量。因此,我們要因勢利導,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讓讀書成為伴隨學生終身的生活方式。
一、教師評價,讓學生體驗閱讀成就
陶行知認為,中國人歷來是最看重讀書,看重讀書人的。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把讀書這件事提升到了道德的層面,即不讀書就是可恥的事??梢?,他是多么希望人們能夠喜歡讀書??!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為了讓教師的評價更好地激勵學生,筆者把班級爭奪“智慧星”和課外閱讀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當學生堅持一個星期每天看課外書半小時以上時,就可以向教師換一顆“智慧星”;積滿五顆“智慧星”的學生,可以向教師領一張“報喜單”?!皥笙矄巍鄙嫌薪處煂W生近期課外閱讀的評價,學生可以通過它向家長報喜,并獲得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學期末時,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總評。獲“智慧星”最多的前十名學生,將被評為班級“書香學生”,并獎勵給他們最喜歡的圖書。教師在圖書首頁寫下對學生的寄語。對獲獎學生來說,這些寄語不僅是老師對他們的一種激勵,更是一種精神財富。對其他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其閱讀情況,給予適當?shù)莫剟?。在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的激勵下,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從而促進了課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二、自我評價,讓學生激勵自己進步
陶行知認為,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我們應該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因此,課外閱讀不能只是泛泛而讀,看過了事,而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進一步感悟、領會、消化課外閱讀。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就是用活書、活用書的體現(xiàn),也是提高課外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提高閱讀的反思能力、自主意識以及閱讀的主動性。學生在評價自己時,可引導他們先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再說自己的不足。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學生自評主要是:最近經(jīng)??凑n外書嗎?讀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能把書中的故事說給爸爸、媽媽或其他小朋友聽嗎?對于中年級的學生,學生自評主要是:能堅持看課外書嗎?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寫讀書筆記嗎?能從文中摘抄優(yōu)美句段或在書上認真地寫批注嗎?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求就比較高了,自評時,除了要求邊看書邊認真寫批注或摘抄優(yōu)美句段外,還要求學會速讀、泛讀、瀏覽、精讀等多種閱讀方法??傊?,在學生參加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一定的閱讀方法,還要學會自我評價。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還需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悅納自己,不斷激勵自己進步。
三、互相評價,讓學生感受閱讀樂趣
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教育”。他認為,生活就是教育。社會里的每個人都是教育者,所言所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孩子的同伴亦是如此。在學生的評價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去評價別人。我們結合學校開展的“共讀一本書”活動,每周末進行“伙伴的評價”。具體做法是:引導學生周末先一起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再互相評價。學生可以相邀在某個同學家一起閱讀、討論、評價,也可以一起前往書店閱讀后交流。學生通過交流和互相評價,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閱讀的積極性?;锇殚g的互相評價平和、隨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比課堂上教師的評價更有優(yōu)勢。實踐證明,在學生的互評中有教師看不到的閃光點,它更客觀、更全面,不僅增進了學生間的交往和了解,還讓學生學會了欣賞他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不僅在共同閱讀和評價中學會了交流自己的感受,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還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提高了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四、家長評價,促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他認為,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書。因此,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念,開闊閱讀視野,從生活中、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做人品位。讓家長參與閱讀的評價過程,是為了讓家長關注自己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學習狀態(tài),讓家長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課外閱讀的情況,從而幫助、支持孩子積極參加課外閱讀。家長通過家校聯(lián)系,可以把孩子在家的閱讀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也可以通過家校聯(lián)系,把孩子的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比如,可以采用“三星制”,對孩子每天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進行評價,考察孩子能否自覺完成每天的閱讀任務。孩子閱讀態(tài)度自覺認真,無需家長提醒的,可以得三顆星;孩子閱讀態(tài)度比較認真,但有時需要家長提醒的,可以得兩顆星;孩子閱讀態(tài)度不夠認真,經(jīng)常需要家長提醒的,就只能得一顆星。通過不同閱讀態(tài)度的星級評價,督促學生學會管理自己,充分發(fā)揮他們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我們要求家長將孩子每次看課外書的時間、書名等都做好記錄。為了強調(diào)讀書效果,還可以引導孩子復述閱讀的內(nèi)容,家長根據(jù)孩子復述的情況進行評分,并鼓勵家長寫下自己的感受。讓家長參與孩子的課外閱讀評價,不僅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評價的改革,促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還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孩子更全面地認識自己,促進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因為課外閱讀具有廣泛性、開放性,所以,不能做統(tǒng)一要求,閱讀步調(diào)不能要求統(tǒng)一,評價標準也不適合統(tǒng)一。要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就應當巧妙地使用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評價。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情感態(tài)度,采用不同的鼓勵方式,引導他們快樂閱讀,并分享讀書的樂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來勉勵學生,引導他們走進書的殿堂,接受文化的熏陶,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