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
【摘要】去偽存真,尋求真正教學自然之道,讓音樂屬于每一位孩子,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該文首先分析了當下音樂教學的現狀;其次從提高音樂素養(yǎng)和關注每一個孩子等理念上論述了音樂教學遵循科學的教學理念的做法;最后從音樂欣賞法、音樂練習法、游戲互動法、音樂律動法、音樂創(chuàng)作法五個方面重點探尋順應孩子心智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有效教學;現狀;理念;素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圍繞此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應去偽存真,遵循學生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積極尋求各種有效的教學措施。本文筆者以小學二年級的教學為例,探索順應孩子心智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措施。
一、當下音樂教學的現狀
當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流于形式的情形,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各種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塑造、提升,所以,在實施音樂教學時,應遵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審美需求出發(fā),積極打造生動實效的音樂課堂。
二、遵循科學的教學理念
(一)提升素養(yǎng),關注核心
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任務,其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核心。教學時應循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首先,從學生的審美感知入手來塑造;其次,給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審美體驗的機會,從實踐活動中切實豐富自己的審美情感,有效培養(yǎng)對音樂的審美意識;最后,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總結自己獲取的審美感悟,這樣,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以欣賞課《玩具交響曲》的學習為例,除了使用弦樂器外,還可以用一些玩具作為樂器。在學習時,首先讓學生聆聽、體會音樂活潑快樂的旋律。為了讓學生更真實的體驗音樂的童趣,讓學生復聽音樂,從中尋求特殊聲音的類型,并在欣賞時用動作來展示音樂的旋律,進行表演或模仿樂器進行敲擊,使學習學生從中感悟童年的快樂,珍惜童年之情油然而生。
(二)發(fā)展全體,關注個體
實現“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孩子”是我們教學的目標,在開展音樂教學時,積極讓每一位孩子都對音樂感興趣。注重因材施教,讓在音樂方面有天賦、特長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從而豐富自己的音樂情感,提升自身的音樂學習能力。在學習集體舞《哦,十分鐘》時,首先引導全體學生學唱歌曲,從初聽范唱→師生探討→再聽范唱→學習旋律,教師進行講解2/4拍號及指揮圖式,讓全體學生用歡快愉悅的心情來演唱,接著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行設計歌曲進行演唱,組織其他學習小組進行點評,積極訓練學生的音樂特長,讓學生敢于、樂于展現自我。
三、探尋順應孩子心智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措施
(一)音樂欣賞法
音樂欣賞課是小學音樂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通過引導學生聆聽音樂作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力、想象力,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學習時選取具有豐富藝術表現力的作品,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致,啟發(fā)其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多媒體、樂器演奏、游戲活動、故事等豐富的形式呈現,從中感受音樂的美感。以欣賞課《口哨與小狗》學習為例,它需要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并模仿小主人和狗的動作,感受音樂帶來的歡愉之情。首先讓學生初次聆聽音樂,從中體會歡快的情感;接著讓學生再次聆聽,詢問學生記住其中的哪一句(主題樂句),引導學生跟隨學習,接著運用“l(fā)u”“汪”模唱小主人的口哨聲和小狗的聲音;最后讓學生再一次聆聽音樂,引導學生探討主題樂句出現的次數,并進行場景的表演,在快樂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二)音樂練習法
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實踐練習,通過練習真實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從中訓練、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小學低年級的音樂練習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訓練:首先是訓練學生的聽覺,進行基本的音準、節(jié)奏練習;接著進行歌唱練習,注重歌唱的方法、技能、技巧訓練;還有對學生的視譜練習(節(jié)拍節(jié)奏)、打擊樂器的練習等。以四二拍子《大鐘和小鐘》的唱歌學習為例,需要訓練學生按節(jié)奏模仿大鐘和小鐘的聲音,與同學合作完成練習。在練習歌曲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再讓學生練習唱歌;在組織練習唱歌時,首先分樂句學唱,接著重點學習第四樂句(學習小鐘聲部——大鐘聲部——合作演唱兩個聲部)——學習第五樂句,最后進行完整演唱,這樣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這首合唱啟蒙歌曲的練習技巧。
(三)游戲互動法
“寓教于樂”是我們現今教學遵循的新理念,針對孩子愛動、愛玩的天性,以游戲的形式組織音樂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游戲活動開展中有效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組織游戲教學時,首先應讓學生明確游戲的目標任務;然后應讓游戲活動具有啟發(fā)性,即開啟學生的智力;最后游戲活動的類型應多樣化,讓學生具有新奇感。在學習《童謠說唱會》時,主要是通過開展多種游戲競賽的形式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用具,如卡片、實物、計算機、手絹、小鼓、絹花等,讓全體學生積極完成對童謠的改編、創(chuàng)編,同時積極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如在學唱《小老鼠上燈臺》時,讓擅長表演的學生展示自己;在玩擊鼓傳花游戲時,對于拿到花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特長,從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四)音樂律動法
音樂律動,顧名思義是隨音樂節(jié)奏進行韻律運動,在組織音樂教學時開展律動活動,以律動輔助音樂教學的開展,將學生的動和靜有機結合,使抽象的音樂具體化,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他們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通過肢體律動的即興表演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有效展示出來。在學唱《幸福拍手歌》時,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歌聲和恰當的肢體語言相結合,形象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初聽歌曲的時候,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探討歌曲里面有哪些表達幸福的肢體語言(拍手、打肩膀、握手);接著進行教師伴奏、學生歌唱環(huán)節(jié);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用相關的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幸福情感。在學生上臺演唱時,其他的同學進行律動伴奏,全班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五)音樂創(chuàng)作法
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其音樂文化素養(yǎng),是小學音樂教學的總目標之一。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進行適時引導,采取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積極創(chuàng)設創(chuàng)作舞臺,在音樂欣賞、歌唱、表演的諸多活動中適時滲透創(chuàng)造的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在學習編創(chuàng)課《小羊過橋》時,給學生準備了相關的教學課件、小白羊和小黑羊的頭飾和指偶、平衡木,先引導學生觀看課件,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問題,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詢問如:小白羊和小黑羊它們過橋干啥去的?它們最終過去了嗎?原因有哪些?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展示故事情節(jié):有兒歌編創(chuàng)、情景劇表演、打擊樂器等諸多種形式,從中體會謙讓的美德。
總之,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我們從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尋求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實現去偽存真,尋求真正教學的自然之道,讓音樂屬于每一位孩子。
參考文獻
[1]朱福強.關于小學音樂有效教學課堂的構建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10):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