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捷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方法 6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均給予牙周疾病的基礎治療后進行口腔正畸治療, 觀察62例患者的矯正成功率;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蓋距離、前牙覆頜深度、牙周出血指數、牙槽骨高度。結果 治療后,?62例患者均矯正成功, 矯正成功率為100.00%。患者治療后的牙周袋深度(3.2±0.4)mm、前牙覆蓋距離(2.4±0.6)mm、前牙覆頜深度(2.3±0.8)mm、牙周出血指數(26.7±4.4)%均優(yōu)于治療前的(5.4±0.5)mm、(6.6±0.7)mm、(4.6±0.8)mm、(96.4±7.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的牙槽骨高度為(5.4±0.4)mm, 治療前為(5.3±0.4)mm,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選擇口腔正畸方案治療, 可以有效取得理想治療效果, 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 提升患者的美觀度,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口腔正畸;牙周病;前牙移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34
牙周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牙周組織病變, 其容易對患者牙齦和牙周組織產生破壞, 嚴重的會對口腔健康產生威脅, 所以該病癥也被稱之為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以后對人類產生威脅的一個嚴重病癥[1]。牙周炎的形成主要以牙周袋和牙周袋壁出現(xiàn)炎癥反應為主要的臨床癥狀, 容易使患者出現(xiàn)前牙移位或松動, 并導致患者存在間隔或脫落等情況, 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產生影響, 而且也容易導致患者牙齒美觀性受到損傷, 容易引發(fā)患者的咬合性創(chuàng)傷, 并且加劇全身病情。現(xiàn)如今在進行臨床治療時, 主要以患者的牙周基礎病癥治療為主, 全身性藥物的治療為輔[2]。針對于此, 本文重點研究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治療效果, 現(xiàn)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8年11月本院6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24例;年齡最大41歲, 最小22歲, 平均年齡(35.4±10.2)歲?;颊呷朐汉筮x擇影像學檢驗方式對牙齒進行檢查, 確診為牙周病而導致的前牙移位, 檢驗結果表明, 患者的牙槽嵴頂部位向患者牙根方向水平吸收, 并且以前牙移位和前牙伸長、牙間隙增寬為主要表現(xiàn)。研究對象均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排除有癌癥病變的患者, 排除存在有出血性表現(xiàn)或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排除對本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全身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并提前對相關實驗內容和流程加以了解, 臨床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進行口腔正畸治療前, 首先應用基礎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口腔基礎病癥進行治療。叮囑患者確??谇坏男l(wèi)生和清潔, 患者需要早晚刷牙。全面對患者的牙周進行清潔處理, 如需必要患者的牙齦需要進行刮治, 之后整平患者的根面, 對患者牙周袋進行刮治[3, 4]。還要及時對患者的不良修復體做好清除工作, 存在牙齒松動患者, 須對患牙進行叩診, 及時為患者采用根管治療方案進行處理, 并且為患者應用抗生素作抗感染治療, 提升患者臨床治療的整體效果?;A治療結束后患者的牙周病會得到一定的改善, 當患者的牙齦正常牙周附著的牙齦恢復正常深度以后, 患者的全口牙齒松動會明顯減弱, 此時對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5, 6]??谇徽委煏r選擇直絲弓輕力矯正。常規(guī)使用0.012、0.014、0.016 、0.018 in鎳鈦圓絲, 0.014 in×0.025 in、0.016 in×0.025 in鎳鈦方絲, 0.018 in×0.025 in不銹鋼方絲排齊整平上下牙列, 內收前牙, 同時壓低前牙。矯正過程保證持續(xù)輕力。根據患者牙周的狀況, 使患者每隔4~5周進行一次加力調整。治療過程中應對患者牙周進行必要的清潔, 確?;颊呖谇坏恼麧?, 患者在牙齒矯正成功以后, 需要佩戴壓模保持器, 注意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 半年對患者進行1次復診[7, 8]。第1年應24 h佩戴保持器, 第2年可以夜間佩戴保持器。每半年對患者進行1次牙周的基礎治療, 并且對患者的血糖和血壓狀況等進行相關的檢測。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62例患者的矯正成功率。矯正成功:患者的牙齒經正畸治療后恢復正常的牙齒功能位置, 無繼發(fā)的創(chuàng)傷, 牙周病的癥狀消失, 牙槽骨吸收的情況顯著緩解, 牙齒松動情況顯著減輕;矯正失?。涸诔C正過程中, 患者的牙齒發(fā)生松動脫落, 牙周病未得到控制, 牙槽骨繼續(xù)發(fā)生吸收, 并且出現(xiàn)繼發(fā)創(chuàng)傷。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蓋距離、前牙覆頜深度、牙周出血指數、牙槽骨高度。
2 結果
治療后, 62例患者均矯正成功, 矯正成功率為100.00%?;颊咧委熀蟮难乐艽疃?、前牙覆蓋距離、前牙覆頜深度、牙周出血指數均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前后的牙槽骨高度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口腔正畸治療方法對牙周病致牙齒移位能夠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主要因為通常情況下, 因口腔衛(wèi)生不良等會使患者牙齒存在牙垢和牙結石等不良修復體, 患者在進行補牙的過程中相關的材料以及食物嵌頓等, 也容易導致牙齦存在充血和腫脹, 刷牙時因為牙刷的摩擦或者咬到硬物等都會導致牙齦出血, 這會對患者整體的效果產生一定影響[9, 10]。為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會對這些刺激因素進行避免, 使牙齦出血得到一定的控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62例患者均矯正成功, 矯正成功率為100.00%。患者治療后的牙周袋深度(3.2±0.4)mm、前牙覆蓋距離(2.4±0.6)mm、前牙覆頜深度(2.3±0.8)mm、牙周出血指數(26.7±4.4)%均優(yōu)于治療前的(5.4±0.5)mm、(6.6±0.7)mm、(4.6±0.8)mm、(96.4±7.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后的牙槽骨高度為(5.4±0.4)mm, 治療前為(5.3±0.4)mm,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選擇口腔正畸方案治療, 可以有效取得理想治療效果, 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 提升患者的美觀度,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邵揚.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9, 14(3):57-59.
[2] 張春波, 蔡巧玲. 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運用效果觀察.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7, 5(23):52-56.
[3] 溫馥嘉, 陳貴, 劉怡. 基于錐形束CT的強支抗內收上前牙病例牙根及牙槽骨的形態(tài)學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 48(4):702-708.
[4] 施捷, 朱衛(wèi)東. 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療及其遠期療效觀察. 口腔正畸學, 2007, 14(4):145-149.
[5] 曹甜, 徐莉, 周彥恒, 等. 牙周組織再生術-正畸聯(lián)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2013, 20(2):61-66.
[6] Ishihara Y, Tomikawa K, Deguchi T, et al. Interdisciplinary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a patient with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ssessment of IgG antibodies to identify type of periodontitis and correct timing of trea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2015, 147(6):766-780.
[7] 王旭.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7, 30(7):41-42.
[8] 田佳.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7):90-91.
[9] 孫敬偉, 張巍煒, 張敏, 等.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健康之路, 2017(11):100.
[10] 李暉宇.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分析.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7, 11(7):165.
[收稿日期: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