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新生兒黃疸通常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28d內膽紅素水平而引起的一種疾病[1],患兒多表現(xiàn)為鞏膜、皮膚與黏膜發(fā)黃等,有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兩種類型,其中病理性黃疸往往需要進行臨床治療,而生理性黃疸則可以自行消退,然而受不同治療方法的影響,患兒痊愈效果不一,為進一步增強患兒康復效果,需要進行護理干預,提升患兒預后質量,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本文選擇了我院收治的83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探討了將常規(guī)護理與綜合護理應用在剖宮產后新生兒黃疸中對患兒黃疸指數(shù)、胎便轉黃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與癥狀消失時間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需選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對象,并遵循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與實驗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1-7.9天,平均年齡(6.3±0.4)天;實驗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3.9-7.4天,平均年齡(5.8±0.6)天。納入標準:全部患兒家長知情本次研究活動,并表示愿意參與研究活動;排除標準:①先天性甲狀腺減退患兒;②患兒出生時存在窒息史;③出生時感染或是產傷。對照組與實驗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并不顯著,P>0.05,能夠分組研究。
需為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1)觀察患兒的體溫、神態(tài)、脈搏、呼吸等,及時掌握患兒精神狀態(tài),查看患兒是否出現(xiàn)不安、精神萎靡等變化;(2)對患兒進行飲食與生活干預。
需為實驗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1)實施環(huán)境護理:執(zhí)行無菌操作要求,做好病房的清潔與消毒工作;基于新生兒有較高外界敏感性,所以還需實施鳥巢式護理,將患兒用柔軟的毛巾包裹,給予患兒安全感,安撫其焦躁情緒;(2)進行家長溝通:護理人員還需做好與患兒家長的溝通工作,當患兒發(fā)病后,家長基于缺乏對此病的了解,配合度較低,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耐心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告知患兒家長此病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以緩解家長緊張情緒;(3)觀察臨床癥狀:觀察患兒胎便顏色與數(shù)量,掌握排胎便時間;若是患兒胎便排出較晚,需要護理人員實施肛門刺激法,加速胎便排出;在做好對患兒眼睛的保護后,便能給予患兒陽光照射,但需控制照射時間;為患兒家長普及喂養(yǎng)、沐浴、游泳等知識,并給予患兒皮膚褶皺護理與臍部護理,減少患兒出現(xiàn)痱子等新生兒皮膚病的概率;鼓勵患兒家長進行母乳喂養(yǎng),若是母乳量不足,可以叮囑家長配方奶營養(yǎng)添加事項;(4)進行游泳護理:新生兒游泳一般在新生兒出生24 h后進行,一日1-2次,一次15 min即可,可以借助水波按摩作用與溫度刺激,起到擴張外周毛細血管與皮膚的重要作用;(5)實施撫觸護理:護理人員在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后,可以為患兒實施撫觸護理,即將室溫控制在24-28 ℃,在舒緩音樂的輔助下,由護理人員輕柔的對患兒頭面部、腹部、手足、胸部等進行撫觸,一日2-3次,一次15-20 min,但需格外注意的是,護理人員不得留長指甲,以避免刮傷患兒。
本次研究活動的觀察指標是黃疸指數(shù)與護理效果。(1)黃疸指數(shù):包括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2];(2)護理效果:需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胎便轉黃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與癥狀消失時間[3]。
需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活動中產生的觀察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黃疸指數(shù)與護理效果的數(shù)據(jù)表示方法均為(),并行t檢驗,而參考標準均以P<0.05為準。
在對比分析數(shù)據(jù)后,可以發(fā)現(xiàn)兩組患兒分組接受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兒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黃疸指數(shù)對比()
表1 黃疸指數(shù)對比()
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就護理效果而言,實驗組患兒的胎便轉黃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與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P<0.05(具體內容見表2)。
表2 護理效果對比()
表2 護理效果對比()
新生兒黃疸屬于新生兒常見疾病,往往是患兒膽紅素指標出現(xiàn)了異常,患兒由皮膚黃染或是鞏膜黃染等現(xiàn)象,容易累及患兒智力發(fā)育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4],雖此病治療方法多樣,但為縮短患兒康復時間[5],減輕治療過程對患兒身體的不利影響,臨床會進行護理干預。
本次研究表明,較之常規(guī)護理,剖宮產后新生兒黃疸更適宜于采用綜合護理,P<0.05,主要表明在對實驗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后,實驗組患兒的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兒的胎便轉黃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與癥狀消失時間也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究其原因:常規(guī)護理的護理內容較為簡單,護理角度也比較單一[6],所以雖然對降低新生兒黃疸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作用不甚明顯;而綜合護理護理角度全面,涉及到了環(huán)境護理、家長溝通、游泳護理等多個方面,所以更為科學化、規(guī)范化[7],其中環(huán)境護理可以形成對患兒心理上的影響,給予患兒安全感,能夠有效避免患兒哭鬧不止;家長溝通則能為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助于提升家長配合度,使其能夠自覺、主動的接受護理人員的指導,輔助護理工作的進行;臨床癥狀觀察則有助于醫(yī)護人員盡早掌握患兒身體狀況,并采取對癥干預;游泳護理則可以借助水波按摩作用與溫度刺激,擴張外周毛細血管以及皮膚,促進患兒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huán)[8],并會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胰島素與胃泌素分泌,增強患兒的吸收功能與消化功能,加速腸蠕動,增加排便量;撫觸護理能夠刺激患兒迷走神經(jīng),增強胃腸道激素釋放,加快膽紅素排泄,所以也對高膽紅素的預防大有裨益,另外,通過撫觸護理,還可以緩解患兒癥狀,減少膽紅素在患兒肝腸內的循環(huán),興奮患兒脊髓排便中樞預防膽紅素腦病[9],增強患兒胃腸道蠕動,使患兒盡快排出胎糞,畢竟中醫(yī)認為,新生兒黃疸屬于“胎黃”范疇[10],因胎兒時期感受濕熱或是瘀熱內阻,從而引起膽汁外溢、肝失疏泄、脾胃失運,表現(xiàn)為皮膚與黏膜黃染等,所以通過撫觸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癥狀,幫助患兒康復。
綜上所述,基于綜合護理對于剖宮產后新生兒黃疸護理效果明顯,所以可以推廣此護理方法。